學習,是想要學習那些不能學到的東西;行走,是想要去到那些不能去到的地方;分辨,是想要分辨那些不易辨清的事物。 知道停留於所不知道的境域,便達到了知道的極點。 假如有人不是這樣,那麼自然的稟性一定會使他敗亡。 備足造化的事物而順應成形,深斂外在情感不作任何思慮而使心境快活並富有生氣,謹慎地持守心中的一點靈氣用以通達外在事物,像這樣做而各種災禍仍然紛至遝來,那就是自然安排的結果,而不是人為所造成,因而不足以擾亂成性,也不可以納入靈府。 靈府,就是有所持守卻不知道持守什麼,並且不可以著意去持守的地方。 不能表現真誠的自我而任隨情感外馳,雖然有所表露卻總是不合適宜,外事一旦侵擾心中就不會輕易離去,即使有所改變也會留下創傷。 在光天化日下做了壞事,人人都會譴責他、處罰他;在昏暗處隱蔽地做下壞事,鬼神也會譴責他、處罰他。 對於人群清白光明,對於鬼神也清白光明,這之後便能獨行於世。 各分合乎自身,行事就不顯于名聲;名分超出自身,就是心思也總在於窮盡財用。 行事不顯名聲的人,即使平庸也有光輝;心思在於窮盡財用的人,只不過是商人而已,人人都能看清他們在奮力追求分外的東西,還自以為泰然無危。 跟外物順應相通的人,外物必將歸依於他;跟外物相互阻遏的人,他們自身都不能相容,又怎麼能容納他人!不能容人的人沒有親近,沒有親近的人也就為人們所棄絕。 兵器沒有什麼能對人的心神作出傷害,從這一意義說良劍莫邪也只能算是下等;寇敵沒有什麼比陰陽的變異更為巨大,因為任何人也沒有辦法逃脫出天地之間。 其實並非陰陽的變異傷害他人,而是人們心神自擾不能順應陰陽的變化而使自身受到傷害。 【原文】 道通(1)。 其分也(2),其成也毀也。 所惡乎分者(3),其分也以備;所以惡乎備者,其有以備。 故出而不反(4),見其鬼;出而得,是謂得死。 滅而有實(5),鬼之一也(6)。 以有形者象無形者而定矣。 出無本,入無竅(7)。 有實而無乎處,有長而無乎本剽(8),有所出而無竅者有實。 有實而無乎處者,宇也(9)。 有長而無本剽者,宙也(10)。 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無見其形,是謂天門(11)。 天門者,無有也,萬物出乎無有,有不能以有為有(12),必出乎無有,而無有一無有(13)。 聖人藏乎是。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14)。 惡乎至?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弗可以加矣。 其次以為有物矣,將以生為喪也,以死為反也,是以分已。 其次曰始無有,既而有生,生俄而死;以無有為首,以生為體,以死為尻(15);孰知有無死生之一守者(16),吾與之為友。 是三者雖異,公族也(17);昭景也(18),著戴也(19),甲氏也(20),著封也(21),非一也(22)。 有生,黬也(23),披然曰移是(24)。 嘗言移是,非所言也(25)。 雖然,不可知者也(26)。 臘者之有膍胲(27),可散而不可散也(28)。 觀室者周於寢廟(29),又適其偃焉(30),為是舉移是(31)。 請常言移是(32)。 是以生為本,以知為師。 因以乘是非(33),果有名實(34);因以己為質(35),使人以為己節(36),因以死償節。 若然者,以用為知,以不用為愚,以徹為名(37),以窮為辱,移是,今之人也,是蜩與學鳩同於同也(38)。 【譯文】 第17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莊子註譯》
第1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