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 盧梭雖是有神論者,但是他的上帝是自然神論者的上帝,是人的理性的產物。 這種非正統的神學觀點,遭到天主教和新教的一致反對。 尤其重要的是,盧梭一面宣稱尊重宗教,一面又在《愛彌兒》中指摘僧侶是專制政體的支柱,對他們表示了極大的憎恨。 在大多數居民是信教的農民的國度裡,這樣一個人比僅僅在沙龍裡高談闊論無神論的人還要危險得多。 因此,無論是法國的天主教教會還是瑞士的新教教會,競相焚燬盧梭的作品也就不足為奇了。 甚至在盧梭身後,天主教教會對他的迫害也始終未曾中止。 在整個十九世紀,盧梭一直是天主教代言人污衊咒罵的對象。 但在盧梭心目中,他的主要敵人卻是百科全書派的某些哲學家,是他在同一營壘中的友軍。 伏爾泰、格里姆、霍爾巴哈、狄德羅同盧梭之間的分歧,有思想意識方面的,如無神論同有神論的分歧,也有生活方式方面的,如伏爾泰是個大資產者,霍爾巴哈原來也是德國貴族,狄德羅出身于富裕的家庭,格里姆雖然來自平民之家,但一旦成名,在上流社會中就如魚得水。 盧梭則始終保持他平民的本色,即使在混跡富豪和文人之間的歲月中,也一直感到格格不入,他正是在一帆風順的時候就急流勇退,辭去收入豐厚的職務,擺脫上層社會的喧囂,遷居鄉間,靠抄寫樂譜自食其力,過清貧而獨立自主的生活。 他要求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思想相一致,於是離開了原來的友人。 伏爾泰對自己的敵人向來是毫不留情的。 他寫的那篇匿名謗文《公民們的感想》發表在盧梭顛沛流離之時,文中甚至要求將盧梭處以極刑。 格里姆也恨盧梭,在埃皮奈夫人、狄德羅跟盧梭的交惡中他是起了挑撥離間作用的。 狄德羅和盧梭原是極好的朋友,他們之間關係的惡化,似乎雙方都有責任。 而狄德羅只因傳聞盧梭正在寫自己的回憶錄,深恐他的形象在盧梭筆下遭到醜化,這才講了一些詆毀盧梭的話。 狄德羅有損于盧梭的行為,我們僅僅知道一件。 埃皮奈夫人寫了一部自傳體小說,叫做《蒙布里揚夫人傳》,在這部小說中,盧梭以勒內之名出現。 狄德羅(可能徵得了格里姆的同意)認為勒內這個人物寫得還不夠醜惡,於是寫信給作者,勸她把他更加醜化。 埃皮奈夫人這部作品在十九世紀被人篡改,改用《埃皮奈夫人回憶錄》之名出版,書中將盧梭描繪成一個忘恩負義、十惡不赦的惡漢,這一騙局在本世紀初被揭穿以前,此書一直是右翼評論家攻擊盧梭的一件武器。 所以在盧梭和百科全書派的關係破裂以後,雙方都力圖為自己辯解,有的也曾著書撰文。 但盧梭所指的百科全書派的陰謀一說,應是盧梭得了被迫害狂後精神錯亂的產物。 在盧梭心目中,連負責為他出版《愛彌兒》的盧森堡元帥夫人、到莫蒂埃勸說他接受休謨邀請前往英國的韋爾德蘭夫人、長期對他真誠相待的休謨,也都被看成是策劃陰謀的人物,他們的好意都被他看成是為他設下的層層陷阱。 盧梭在《懺悔錄》第三章中說:「別人在我跟前所做的,以及在我面前發生的一切事情,當時我是毫無感受,也不理解。 打動我的僅僅是事物的表面現象。 但是,後來所有這一切又再回到我的腦海中:地點、時間、聲調、眼色、姿態和當時環境,我都能記起來,毫無遺漏。 在這時候,我能夠根據人們當時的言行發現他們的思想,而且差錯很少。 」(中譯本第一三九頁)這種根據事後的感覺來對以往的人和事進行判斷,再清楚也不過地表明盧梭是那種被稱之為判斷錯誤症的精神病患者。 第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漫步遐想錄》
第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