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曰:「夫孟孫氏盡之矣,進於知矣⑧。 唯簡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簡矣⑨。 孟孫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⑩,不知就後;若化為物(11),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將化,惡知不化哉?方將不化,惡知已化哉?吾特與汝,其夢未始覺者邪!且彼有駭形而無損心(12),有旦宅而無情死(13)。 孟孫氏特覺,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14)。 且也相與吾之耳矣,庸詎知吾所謂吾之乎?且汝夢為鳥而厲乎天(15),夢為魚而沒於淵。 不識今之言者,其覺者乎,其夢者乎?造適不及笑(16),獻笑不及排(17),安排而去化(18),乃入於寥天一(19)。 」 【注釋】 ①孟孫才:人名,複姓孟孫。 ②涕:淚水。 ③中心:心中。 戚:悲痛。 ④三者:指上述「哭泣不涕」、「中心不戚」、「居喪不哀」的三種表現。 ⑤蓋:覆。 ⑥固:竟,難道。 ⑦壹:實在,確實。 ⑧進:勝,超過。 ⑨夫:這裏代指孟孫才。 ⑩就:趨近,追求。 先:這裏實指「生」,與下句「後」字實指「死」相應。 (11)若:順。 「若化」即順應自然變化。 (12)駭形:指人死之後形體必有驚人的改變。 心:精神,「損心」指情緒悲哀損傷心神。 (13)旦:日新,朝夕改變的意思。 宅:這裏喻指精神的寓所,即人的軀體。 情死:真實的死亡。 (14) 乃:通作「爾」,如此的意思。 (15)厲:通作「戾」,至、往的意思,這裏實指鳥的飛翔。 (16)造:達到。 適:快意。 (17)獻:發。 一說「獻」通作「戲」,「獻笑」亦即戲笑。 排:排解,消泄。 (18)安排:安于自然的推移。 去化:忘卻死亡的變化。 (19)寥:寂寥,虛空。 【譯文】 顏回請教孔子說:「孟孫才這個人,他的母親死了,哭泣時沒有一滴眼淚,心中不覺悲傷,居喪時也不哀痛。 這三個方面沒有任何悲哀的表現,可是卻因善於處理喪事而名揚魯國。 難道真會有無其實而有其名的情況嗎?顏回實在覺得奇怪。 」 孔子說:「孟孫才處理喪事的作法確實是盡善盡美了,大大超過了懂得喪葬禮儀的人。 人們總希望從簡治喪卻不能辦到,而孟孫才已經做到從簡辦理喪事了。 孟孫才不過問人因為什麼而生,也不去探尋人因為什麼而死;不知道趨赴生,也不知道靠近死;他順應自然的變化而成為他應該變成的物類,以期待那些自己所不知曉的變化!況且即將出現變化,怎麼知道不變化呢?即將不再發生變化,又怎麼知道已經有了變化呢!只有我和你呀,才是做夢似的沒有一點兒覺醒的人呢!那些死去了的人驚擾了自身形骸卻無損於他們的精神,猶如精神的寓所朝夕改變卻並不是精神的真正死亡。 唯獨孟孫才覺醒,人們哭他也跟著哭,這就是他如此居喪的原因。 況且人們交往總借助形骸而稱述自我,又怎麼知道我所稱述的軀體一定就是我呢?而且你夢中變成鳥便振翅直飛藍天,你夢中變成魚便搖尾潛入深淵。 不知道今天我們說話的人,算是醒悟的人呢,還是做夢的人呢?心境快適卻來不及笑出聲音,表露快意發出笑聲卻來不及排解和消泄,安于自然的推移而且忘卻死亡的變化,於是就進入到寂寥虛空的自然而渾然成為一體。 」 【原文】 意而子見許由①。 許由曰:「堯何以資汝②?」意而子曰:「堯謂我:‘汝必躬服仁義而明言是非③’。 」許由曰:「而奚來為軹④?夫堯既已黥汝以仁義⑤,而劓汝以是非矣⑥,汝將何以遊夫遙蕩姿睢轉徙之塗乎⑦?」意而子曰:「雖然,吾願游於其藩⑧。 」 第5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莊子註譯》
第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