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的全部結構基本上是完整的,同時又是富有變化的。 書中人物與情節的安排,主要是單線發展,每組情節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是一環緊扣一環,互相勾連的。 這種安排固然是由於繼承了「話本」表現手法的特點,把一些主要人物和事件集中起來敘述;但更主要的還是為全書的內容所決定,即通過不同英雄被逼上樑山的不同道路來展示起義鬥爭的廣闊畫面的。 小說結構的完整,還表現在開端、高潮和結局等安排的精心設計上。 作品把高俅安排在全書開端,是為了突出「官逼民反」的意義。 從英雄們個人反抗到排座次,逐步形成了起義的高潮,以後鬥爭走上了妥協投降的道路,終以「魂聚蓼兒窪」的悲劇告終。 從開始到結尾正是農民起義一般過程的真實反映。 這裡必須指出七十回後征田虎、王慶部分,顯然是後人增添的,無論人物形象的刻劃還是情節的處理,都與前面有很不一致的地方。 《水滸傳》的語言成就也是極為突出的。 由於它從話本發展而來,因此先天就有口語化的特點。 施耐庵又在人民口語的基礎上進行了巨大的藝術加工,使其成為優秀的文學語言。 小說的語言特色之一,在於明快、洗煉,無論敘述事件或刻劃人物,常常是寥寥幾筆,就達到繪聲繪色,形神畢肖的地步。 在「汴京城楊志賣刀」一回中,對潑皮牛二的描寫就是這樣。 書中只寫「只見遠遠地黑凜凜一條大漢,吃得半醉,一步一攧將來」幾句,便把牛二的凶形醉態非常形象地勾畫出來。 緊跟着在牛二與楊志論刀的一段簡潔對話中,又把牛二百般刁難,撒潑耍賴的神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其次在於它的生動、準確、富有表現力。 魯智深打店小二時,作者寫:「魯達大怒,揸開五指,去那店小二臉上只一掌……」用「大怒」和「一掌」還不足以表現魯達的憤怒,而用了一個「揸」字,卻把那種神韻和盤托出了。 魯智深拳打鎮關西的一段描寫更為精彩,作者以幽默、俏皮的語言,貼切的比喻,並通過鄭屠的自身感受,把他被打的醜態表現得異常逼真,讀來特別使人感到痛快。 書中很多人物語言的個性化,達到了很高的成就。 像李逵初見宋江時的一段對話固然非常精彩,就是一些次要人物的語言也表現得很出色。 例如武松打虎後,遇見兩個獵戶,他們吃了一驚道:「你那人吃了忽律(指鱷魚)心,豹子肝,獅子腿,膽倒包着身軀,如何敢獨自一個,昏黑將夜,又沒器械,走過岡子來!不知你是人是鬼‧」這就非常切合獵戶的身分和他們當時的心情。 此外像差撥語言的兩面三刀,閻婆惜語言的刁鑽潑辣,王婆語言的老練圓滑,都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水滸傳》在藝術上也還有不足之處。 全書藝術成就是不平衡的,水滸英雄在上山之前,描寫都很精彩,但在上山之後,往往缺少動人的描紛。 此外還有一些戰爭場面的單調、繁瑣,招安後部分情節的不夠真實和書中一些迷信和神秘色彩的渲染等。 第四節 水滸傳的影響 《水滸傳》的家喻戶喻,表明了它深受人民的喜愛及其流傳的廣泛。 它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多方面的。 首先,它對明清的階級鬥爭,特別是農民起義有巨大的鼓舞作用。 幾百年來,它的反抗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的精神和理想化的英雄人物,一直活在人民中間,像一團烈火一樣,照亮了人民起義的道路。 從明末李自成起義到太平天國、義和團起義,甚至民間秘密的反清組織天地會等,無不受其影響。 他們從《水滸傳》中獲得了巨大的力量,汲取了豐富的鬥爭經驗和各色各樣的鬥爭方法。 正因為這樣,就不能不引起封建統治階級的痛恨,他們不擇手段地加以誣衊、禁毀和抵制。 誣衊它為「誨盜」之書,說它「妖言惑眾,不可使子弟寓目」,甚至詛咒《水滸傳》的作者「子孫三代皆啞」。 而在崇禎十五年,更有嚴禁《水滸傳》的詔令。 清代康、雍、乾等朝,也都曾嚴禁此書,甚至對民間關於《水滸傳》的說書和水滸戲也不輕易放過。 更惡毒的是道光六年,封建統治階級的御用文人俞萬春寫了反動的小說《蕩寇志》,想以此抵制《水滸傳》的巨大影響。 而金聖歎的腰斬《水滸傳》,顯然也是出於封建統治思想的支配。 但像《水滸傳》這樣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作品,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已深深地紮下了根,決不是封建統治階級所能禁毀、抵制得了的。 第36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文學史》
第36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