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物塑造方面,最大特點是作者善於把人物置身于真實的歷史環境中,扣緊人物的身分、經歷和遭遇來刻劃他們的性格。 誠然,全書几乎沒有什麼具體的社會環境的介紹,但通過對各階層人物及他們之間的關係的描繪,一幅北宋社會生活的圖景便非常逼真、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統治階級的驕奢淫逸以及受壓迫人民「撞破天羅歸水滸,掀開地網上樑山」的願望,則是組成這幅歷史圖景的經緯。 書中的人物性格,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產生和成長起來的。 林沖、魯達、楊志雖同是武藝高強的軍官,但由於身分、經歷和遭遇的不同,因而走上樑山的道路也很不一樣,作者正是這樣表現了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徵的。 禁軍教頭的地位,優厚的待遇,美滿的家庭,使林沖很自然地形成了一種安於現實,怯于反抗的性格,對統治階級的逼害一再隱忍;同時這種經歷,又使他結交了四方江湖好漢,形成了豪俠、耿直、不甘久居人下的品德。 因此林沖的隱忍不同於逆來順受。 在他「忍」的性格中,蘊藏着「不能忍」的因素,聚集着復仇的怒火。 最後,他被逼上樑山,正是這種怒火的總爆發,是他性格發展的必然結果。 與林沖相比,魯達並未遇到那樣的不幸,但他在和統治階級長期周旋中,看透了他們荒淫腐朽的本質,加之他一無牽掛的身世,形成了他酷愛自由,好打不平的性格。 這種性格和當時黑暗的現實,存在着不可調和的矛盾。 因此,魯達是向整個封建統治階級挑戰而主動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三代將門之後」的楊志,走上樑山的道路更為曲折。 「一刀一槍,博個封妻蔭子」是他的生活目的。 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他可以委曲求全。 失陷「花石綱」並沒有動搖他追求「功名利祿」的意願,高俅的排斥也未能把他從這條路上拉回來,在充軍得到梁中書的青睞後,追求名利的慾望也更加熾烈了。 在比武場上的鬥狠逞能,護送生辰綱時的兢兢業業,都充分表現了這一點。 直到「生辰綱」被劫,不僅功名的道路被截斷了,而且有落入牢獄的危險,他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上了梁山。 此外在對招安的不同態度上,來自社會底層的李逵等人是堅決反對的;封建文人出身的吳用主張有條件的招安;來自官軍的絶大部分的將領則是殷切地盼望着招安。 這種不同的態度,可以從他們各自的身分 經歷中找到充分的根據。 在人物塑造上,《水滸傳》總是把人物放在階級鬥爭的激流中,甚至把人物置於生死存亡的關頭,以自己的行動、語言來顯示他們的性格特徵。 在「劫法場石秀跳樓」一回中這樣描寫:「樓上石秀只就一聲和裡,掣出腰刀在手,應聲大叫:『梁山泊好漢全伙在此!』……石秀樓上跳將下來,手舉鋼刀,殺人似砍瓜切菜,走不迭的,殺翻十數個;一隻手拖住盧俊義投南便走。 」只此寥寥數筆,通過對石秀幾個異常敏捷動作的白描,把他當機立斷,臨危不懼的性格表現得入木三分。 作者巧妙地把人物的行動、語言和內心的複雜活動,緊緊地交融在一起,雖無靜止的心理描寫,卻能準確、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 同樣以劫法場為例,由於石秀是在形勢萬分緊迫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得悉處斬盧俊義的消息的,以他的精細,不會不意識到個人去劫法場的危險;可是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又沒有別的辦法可想。 從石秀在酒樓上的焦躁,可感到他內心的激烈活動。 他考慮到要在戒備森嚴、刀槍林立的法場上,一個人救得盧俊義,必須先壓住敵人的氣勢,因此,未下樓時就大喊一聲,接着趁敵人神志未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扯住盧俊義便走。 在他被捕後大罵梁中書時,道出了梁山大軍即將臨城的形勢,這才使梁中書不敢殺害他們。 透過石秀果斷的行動,機變的語言,又看到了他細微的內心活動。 小說中類似這樣的精彩的描寫是很多的,像當林沖抓住高衙內提拳要打而又未敢下落時的微妙心理,像宋江吟反詩時流露出的那種壯志未酬,滿腔鬱悶的心情,都是通過行動、語言來表現出人物的內心世界,併進一步深化了人物性格。 第36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文學史》
第3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