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組成事物的要素來說明要素不是事物本身,不如用非事物的要素來說明事物的要素並非事物本身;用白馬來說明白馬不是馬,不如用非馬來說明白馬不是馬。 整個自然界不論存在多少要素,但作為要素而言卻是一樣的,各種事物不論存在多少具體物象,但作為具體物象而言也都是一樣的。 能認可嗎?一定有可以加以肯定的東西方才可以認可;不可以認可嗎?一定也有不可以加以肯定的東西方才不能認可。 道路是行走而成的,事物是人們稱謂而就的。 怎樣才算是正確呢?正確在於其本身就是正確的。 怎樣才算是不正確呢?不正確的在於其本身就是不正確的。 怎樣才能認可呢?能認可在於其自身就是能認可的。 怎樣才不能認可呢?不能認可在於其本身就是不能認可的。 事物原本就有正確的一面,事物原本就有能認可的一面,沒有什麼事物不存在正確的一面,也沒有什麼事物不存在能認可的一面。 所以可以列舉細小的草莖和高大的庭柱,醜陋的癩頭和美麗的西施,寬大、奇變、詭詐、怪異等千奇百怪的各種事態來說明這一點,從「道」的觀點看它們都是相通而渾一的。 舊事物的分解,亦即新事物的形成,新事物的形成亦即舊事物的毀滅。 所有事物並無形成與毀滅的區別,還是相通而渾一的特點。 只有通達的人方才知曉事物相通而渾一的道理,因此不用固執地對事物作出這樣那樣的解釋,而應把自己的觀點寄託於平常的事理之中。 所謂平庸的事理就是無用而有用;認識事物無用就是有用,這就算是通達;通達的人才是真正瞭解事物常理的人;恰如其分地瞭解事物常理也就接近于大道。 順應事物相通而渾一的本來狀態吧,這樣還不能瞭解它的究竟,這就叫做「道」。 耗費心思方才能認識事物渾然為一而不知事物本身就具有同一的性狀和特點,這就叫「朝三」。 什麼叫做「朝三」呢?養猴人給猴子分橡子,說:「早上分給三升,晚上分給四升」。 猴子們聽了非常憤怒。 養猴人便改口說 :「那麼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 」猴子們聽了都高興起來。 名義和實際都沒有虧損,喜與怒卻各為所用而有了變化,也就是因為這樣的道理。 因此,古代聖人把是與非混同起來,優遊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裏,這就叫物與我各得其所、自行發展。 第1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莊子註譯》
第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