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閨玉墀上椒閣,文窗繡戶垂羅幕。 中有一人字金蘭,被服纖羅采芳藿。 春燕差池風散梅,開幃對景弄禽爵(雀)。 含歌攬涕恆抱愁,人生幾時得為樂‧寧作野中之雙鳧,不願雲間之別鶴! 詩中女主人公寧作「野中雙鳧」,不願過貴家姬妾的生活,表現了嚮往愛情自由的堅強意志。 在「剉櫱染黃絲」一首裡,他寫一個女子曾經和男子結帶贈釵,誓同白首,但是當男子變心以後,她就決心「還君金釵玳瑁簪,不忍見之益愁思」!其憤惋決絶的態度,令我們想起《漢鐃歌‧有所思》中的那個女子。 由於作者對現實的深刻不滿,以及他詩中主人公那種強烈反抗的精神,嚮往自由美好生活的堅強意志,就使這些詩歌帶有浪漫主義的色彩。 在這一組詩裡,也寫到了邊塞戍卒的生活以及思婦寡居的悲嘆。 例如「君不見少壯從軍去」一首唱出了稽留邊塞的士卒還鄉絶望的哀音。 「春禽喈喈旦暮鳴」一首,又借過客和從軍士兵的對話,更為曲折地表達了徵人思家的痛苦。 「中庭五株桃」,「今年陽春花滿林」等篇,則深刻細膩地寫出了思婦寡居的悲嘆。 這些篇章顯然又是繼承和發揚了漢魏樂府現實主義的傳統精神。 當然,這組詩中也有少數篇章,流露了聽天由命、及時行樂的消極思想,如「君不見柏梁台」、「諸君莫嘆貧」等篇。 這是詩人思想中軟弱性的一面的反映。 總的來說,《擬行路難》是一組成就非常傑出的樂府詩。 思想內容既豐富深刻,感情也強烈奔放。 所用的七言、雜言詩體,音節又激昂頓挫,富於變化,更使這種思想感情煥發出了新的光彩。 南朝文人讀他的詩感到「發唱驚挺」、「傾炫心魂」,並不是偶然的。 他的七言、雜言詩還有《夜坐吟》、《梅花落》等篇,後者歌頌梅花不畏霜露的堅貞品格,也是一篇名作。 七言詩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比五言更為漫長曲折。 先秦西漢時代已經有七言的民間謡諺。 荀子的《成相篇》就是模仿民間勞動歌謡寫成的七言雜言體韻文。 西漢時代除《漢書》所載的《樓護歌》、《上郡歌》等七言謡諺而外,更出現了司馬相如《凡將篇》、史游《急就篇》等七言韻語的童蒙字書,東方朔的七言射復語,還有被《文選注》徵引的東方朔、董仲舒、劉向的七言詩歌。 東漢七言民謡為數更多。 戴良的《失父零丁》是一篇純用七言的較長的俗體韻文。 張衡的《四愁詩》更是趨向完整的七言抒情詩,不過各章首句參用了騷體的句式。 建安時代曹丕的《燕歌行》兩首,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樂府詩。 由於入樂時間較晚等原因,一般文人對七言體就不很重視,西晉初年傅玄仿張衡作《四愁詩》,還說七言是一種「體小而俗」的形式。 但是從東漢至東晉、十六國時代的《小麥謡》、《行者歌》、《并州歌》、《豫州歌》、《隴上歌》以及北朝樂府中一些七言雜言歌詩來看,七言歌謡一直是在民間(尤其北方民間)流傳的。 鮑照所擬的《行路難》,本來也是北方牧豎的歌曲。 但是,鮑照不僅大膽地採用了這種一般文人視為鄙俗的形式,而且以豐富的內容充實了這種形式,以革新的精神改造了這種形式,變逐句用韻為隔句用韻,並且可以自由換韻。 這就為七言詩的進一步發展樹立了榜樣,開拓了寬廣的道路。 自他以後,七言體就在南北朝文人詩歌中日益繁榮起來了。 鮑照是南北朝時代最傑出的詩人。 他的七言及五言樂府等作品,對唐代李白、高適、岑參、杜甫等詩人有很大的影響。 杜甫評論李白、高適、岑參的詩都提到鮑照,絶不是偶然的。 第三節 謝朓和新體詩 第11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文學史》
第1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