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裕的物質生活基礎上,南朝帝王和士族日益腐朽荒淫。 他們已經完全變成了無用的寄生蟲。 《顏氏家訓‧涉務》說:「江南朝士,因晉中興而渡江,本為覊旅。 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資俸祿而食耳。 假令有者,皆使僮僕為之,未嘗目觀起一撥土,耘一株苗,不知幾月當下,幾月當收,安識世間余務乎‧故治官則不了,營家則不辦,皆優閒之過也。 」帝王的荒淫更達到了驚人的程度。 《南史‧陳後主本紀》載:「後主荒于酒色,不恤政事,……江總、孔范等十人預宴,號曰狎客。 先令八婦人擘采箋,制五言詩,十客一時繼和,遲則罰酒。 君臣酣宴,從夕達旦,以此為常。 」 南朝時期,佛教有了更大的發展。 東晉時,建康佛寺不到四十所,到了梁朝,則「都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宏麗。 僧尼十餘萬,資產豐沃」。 梁武帝以最高統治者的身份宣佈「唯佛教是正道」,更確定了它的優越地位。 佛教的發展不只興起了大僧侶地主,也引起了與儒、道的矛盾,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有神論與無神論的鬥爭,對文化思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在南朝文學中,南朝民歌特別值得表視。 它主要是產生於建業和荊州一帶的《吳歌》、《西曲》。 它們以短小的形式,清新活潑的風格,表現了人民對合理的愛情生活的追求和反抗封建禮教束縛的精神。 從中也可以看到長江流域商業的發達。 南朝民歌本不限于歌唱愛情,但獨取情歌入樂,卻反映了統治階級的觀點和趣味。 南朝的君主和諸侯王大半愛好文學,不少都以提倡文學、招攬文士著稱,有的本身還是作家,於是「天下向風,人自藻飾」,寫詩的風氣十分濃厚。 據《詩品》說,那時的士子 ”才能勝衣”,便「甘心而馳騖」。 因此,文學作品大量增加。 但南朝文學在帝王和貴族的掌握與引導下,只能繼續向形式主義的道路發展。 梁元帝說:「至于文者,惟須綺彀紛披,宮徵靡曼,唇吻遒會,情靈搖蕩。 」形式主義要求是很明顯的。 南朝文人詩歌從宋初開始由玄言轉向山水。 玄言詩本來就與山水有密切關係。 玄言詩人常常通過山水體會玄理,而登臨山水也很早就成為士族階級優閒享樂生活的一部分。 東晉末年殷仲文、謝混的詩裡,山水成分已逐漸增多。 到了宋謝靈運,由於政治上的失意,「肆意游遨」,所至「輒為歌詠,以致其意」,山水成為主要的描寫對象,遂完成了玄言詩到山水詩的轉變。 山水詩仍是貴族生活的產物,但它打破了玄言詩的腐濫,反映了自然美,並多少提高了詩歌的表現技巧,仍有歷史的進步意義。 宋代出身寒微的鮑照繼承和發揚了漢樂府的傳統精神,成為當時代表進步傾向的優秀詩人。 他的作品猛烈地抨擊了門閥制度,並表現了士族文學所少見的愛國思想和較廣泛的社會內容。 他的七言和雜言樂府改進了七言詩的形式,擴大了七言詩的影響,對七言詩的發展有重要貢獻。 齊、梁時代是我國詩體發生了重要變化的時期。 我國詩歌自建安以來,漸重詞藻、對偶、用事,晉陸機要注意到聲音的諧調,到了這時,由於聲韻學的發展,周顒發現了漢語的四聲,接着沈約把四聲運用到詩歌的聲律上,提出「四聲八病」之說,創造了「永明體」,為律詩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開創了我國「近體詩」發展的時代。 不過,「永明體」作家的創作大都內容貧乏,形式主義作風嚴重,只有謝朓工于描寫山水,成就較高。 詩歌發展到梁、陳時代,在帝王和貴族手裡,更導向了「宮體」的道路。 梁簡文蒂蕭綱、瘐肩吾、瘐信、徐摛、徐陵都是當時著名的宮體詩人。 宮體詩是宮庭荒淫生活的反映,以描寫女色為主,充滿色情成分,詩風浮艷綺靡,標志著貴族文學的十分墮落。 這一時期只有江淹、吳均、何遜、陰鏗等人的創作略有成就。 詩歌而外,駢文有突出的發展。 我國散文從東漢起已漸趨整飭對偶,魏晉時期更形成了駢體文。 這時在形式主義文風盛行的影響下,出現了駢文的高潮。 駢文几乎佔有了一切文字領域,只在歷史和其他學術著作中,散文才保有一塊微小的地盤。 駢文詞藻華麗,對偶工整,音韻優美,有其藝術特點,也出現少數內容上有價值的作品,但就其主導方面來說,卻是以華麗纖巧的形式掩蓋空虛貧乏的內容,是形式主義的東西。 第8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文學史》
第8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