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以大梁城中迫隘,夏,四月,乙卯,詔展外城,先立標幟,俟今冬農隙興板築,東作動則罷之,更俟次年,以漸成之。 且令自今葬埋皆出所標七里之外,其標內俟縣官分畫街衢、倉場、營廨之外,聽民隨便築室。 丙辰,蜀主命知樞密院王昭遠按行北邊城寨及甲兵。 上謂宰相曰:「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寢令不忘。 又自唐、晉以來,吳、蜀、幽、並皆阻聲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及《開邊策》各一篇,朕將覽焉。 」比部郎中王樸獻策,以為:「中國之失吳、蜀、幽、並,皆由失道。 今必先觀所以失之之原,然後知所以取之之術。 其始失之也,莫不以君暗臣邪,兵驕民困,奸黨內熾,武夫外橫,因小致大,積微成著。 今欲取之,莫若反其所為而已。 夫進賢退不肖,所以收其才也;恩隱誠信,所以結其心也;賞功罰罪,所以盡其力也;去奢節用,所以豐其財也;時使薄斂,所以阜其民也。 俟群才既集,政事既治,財用既充,士民既附,然後舉而用之,功無不成矣!彼之人觀我有必取之勢,則知其情狀者願為間諜,知其山川者願為鄉導,民心既歸,天意必從矣。 凡攻取之道,必先其易者。 唐與吾接境幾二千里,其勢易擾也。 擾之當以無備之處為始,備東則擾西,備西則擾東,彼必奔走而救之。 奔走之間,可以知其虛實強弱,然後避實擊虛,避強擊弱。 未須大舉,且以輕兵擾之。 南人懦怯,聞小有警,必悉師以救之。 師數動則民疲而財竭,不悉師則我可以乘虛取之。 如此,江北諸州將悉為我有。 既得江北,則用彼之民,行我之法,江南亦易取也。 得江南則嶺南、巴蜀可傳檄而定。 南方既定,則燕地必望風內附。 若其不至,移兵攻之,席捲可平矣。 惟河東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誘,當以強兵制之。 然彼自高平之敗,力竭氣沮,必未能為邊患。 宜且以為後圖,俟天下既平,然後伺間一舉可擒也。 今士卒精練,甲兵有備,群下畏法,諸將效力,期年之後可以出師,宜自夏秋蓄積實邊矣。 」上欣然納之。 時群臣多守常偷安,所對少有可取者,惟樸神峻氣勁,有謀能斷,凡所規畫,皆稱上意,上由是重其器識。 未幾,遷左諫議大夫,知開封府事。 上謀取秦、鳳,求可將者。 王溥薦宣徽南院使、鎮安節度使向訓。 上命訓與鳳翔節度使王景、客省使高唐昝居潤偕行。 五月,戊辰朔,景出兵自散關趣秦州。 敕天下寺院,非敕額者悉廢之。 禁私度僧尼,凡欲出家者必俟祖父母、父母、伯叔之命。 惟兩京、大名府、京兆府、青州聽設戒壇。 禁僧俗捨身、斷手足、煉指、掛燈、帶鉗之類幻惑流俗者。 令兩京及諸州每歲造僧帳,有死亡、歸俗,皆隨時開落。 是歲,天下寺院存者二千六百九十四,廢者三萬三百三十六,見僧四萬二千四百四十四,尼一萬八千七百五十六。 王景拔黃牛等八寨。 戊寅,蜀主以捧聖控鶴都指揮使、保寧節度使李廷珪為北路行營都統,左衛聖步軍都指揮使高彥儔為招討使,武寧節度使呂彥珂副之,客省使趙崇韜為都監。 蜀趙季札至德陽,聞周師入境,懼不敢進,上書求解邊任還奏事,先遣輜重及妓妾西歸。 丁亥,單騎馳入成都,眾以為奔敗,莫不震恐。 蜀主問以機事,皆不能對。 蜀主怒,系之御史台,甲午,斬之於崇禮門。 六月,庚子,上親錄囚于內苑。 有汝州民馬遇,父及弟為吏所冤死,屢經覆按,不能自伸,上臨問,始得其實,人以為神。 由是諸長吏無不親察獄訟。 壬寅,西師與蜀李廷珪等戰于威武城東,不利,排陳使濮州刺史胡立等為蜀所擒。 丁未,蜀主遣間使如北漢及唐,欲與之俱出兵以制周,北漢主、唐主皆許之。 己酉,以彰信節度使韓通充西南行營馬步軍都虞候。 戊午,南漢主殺禎州節度使通王弘政,於是高祖之諸子盡矣。 壬戌,以樞密院承旨清河張美為右領軍大將軍、權點檢三司事。 初,帝在澶州,美掌州之金谷隷三司者,帝或私有所求,美曲為供副。 太祖聞之怒,恐傷帝意,但徙美為濮州馬步都虞候。 美治財精敏,當時鮮及,故帝以利權授之。 帝征伐四方,用度不乏,美之力也,然思其在澶州所為,終不以公忠待之。 秋,七月,丁卯朔,以王景兼西南行營都招討使,向訓兼行營兵馬都監。 宰相以景等久無功。 饋運不繼,固請罷兵。 帝命太祖皇帝往視之,還,言秦、鳳可取之狀,帝從之。 八月,丁未,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景范罷判三司,尋以父喪罷政事。 第84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下》
第8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