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翰聞帝擁兵而南,欲北歸。 恐中國無主,必大亂,己不得從容而去。 時唐明宗子許王從益與王淑妃在洛陽,翰遣高謨翰迎之,矯稱契丹主命,又以從益知南朝軍國事,召己赴恆州。 淑妃、從益匿于徽陵下宮,不得已而出。 至大梁,翰立以為帝,帥諸酋長拜之,以禮部尚書王松、御史中丞趙遠為宰相,前宣徽使甄城翟光鄴為樞密使,左金吾大將軍王景崇為宣徽使,以北來指揮使劉祚權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充在京巡檢。 松,徽之子也。 百官謁見淑妃,淑妃泣曰:「吾母子單弱如此,而為諸公所推,是禍吾家也!」翰留燕兵千人守諸門,為從益宿衛。 壬寅,翰及劉晞辭行,從益餞于北郊。 遣使召高行周于宋州,武行德于河陽,皆不至。 淑妃懼,召大臣謀之曰:「吾母子為蕭翰所逼,分當滅亡。 諸公無罪,宜早迎新主,自求多福,勿以吾母子為意!」眾感其言,皆未忍叛去。 或曰:「今集諸營,不減五千,與燕兵併力堅守一月,北救必至。 」淑妃曰:「吾母子亡國之餘,安敢與人爭天下!不幸至此,死生惟人所裁。 若新主見察,當知我無所負。 今更為計畫,則禍及他人,闔城塗炭,終何益乎!」眾猶欲拒守,三司使文安劉審交曰:「余燕人,豈不為燕兵計!顧事有不可如何者。 今城中大亂之餘,公私窮竭,遺民無幾,若復受圍一月,無噍類矣。 願諸公勿復言,一從太妃處分。 」乃用趙遠、翟光鄴策,稱梁王,知軍國事。 遣使奉表稱臣迎帝,請早赴京師,仍出居私第。 甲辰,帝至晉州。 契丹主兀欲以契丹主德光有子在國,己以兄子襲位,又無述律太后之命,擅自立,內不自安。 初,契丹主阿保機卒於勃海,述律太后殺酋長及諸將凡數百人。 契丹主德光復卒於境外,酋長諸將懼死,乃謀奉契丹主兀欲勒兵北歸。 契丹主以安國節度使麻荅為中京留守,以前武州刺史高奉明為安國節度使。 晉文武官及士窣窸留于恆州,獨以翰林學士徐台符、李澣及後宮、宦者、教坊人自隨。 乙巳,發真定。 帝之即位也,絳州刺史李從朗與契丹將成霸卿等拒命,帝遣西南面招討使、護國節度使白文珂攻之,未下。 帝至城下,命諸軍四布而勿攻,以利害諭之。 戊申,從朗舉城降。 帝命親將分護諸門,士卒一人毋得入。 以偏將薛瓊為防禦使。 辛亥,帝至陝州,趙暉自禦帝馬而入。 壬子,至石壕,汴人有來迎者。 六月,甲寅朔,蕭翰至恆州,與麻荅以鐵騎圍張礪之第。 礪方臥病,出見之,翰數之曰:「汝何故言于先帝,雲胡人不可以為節度使?又,吾為宣武節度使,且國舅也,汝在中書乃帖我!又,先帝留我守汴州,令我處宮中,汝以為不可。 又,譖我及解裡于先帝,雲解裡好掠人財,我好掠人子女。 今我必殺汝!」命鎖之。 礪抗聲曰:「此皆國家大體,吾實言之。 欲殺即殺,奚以鎖為!」麻荅以大臣不可專殺,力救止之,翰乃釋之。 是夕,礪憤恚而卒。 崔廷勛見麻荅,趨走拜,起,跪而獻酒,麻荅踞而受之。 乙卯,帝至新安,西京留司官悉來迎。 吳越忠獻王弘佐卒。 遺令以丞相弘倧為鎮海、鎮東節度使兼侍中。 丙辰,帝至洛陽,入居宮中,汴州百官奉表來迎。 詔諭以受契丹補署者皆勿自疑,聚其告牒而焚之。 趙遠更名上交。 命鄭州防禦使郭從義先入大梁清宮,密令殺李從益及王淑妃。 淑妃且死,曰:「吾兒為契丹所立,何罪而死!何不留之,使每歲寒食,以一盂麥飯灑明宗陵乎!」聞者泣下。 戊午,帝發洛陽。 樞密院吏魏仁浦自契丹逃歸,見于鞏。 郭威問以兵數及故事,仁浦強記精敏,威由是親任之。 仁浦,衛州人也。 辛酉,汴州百官竇貞固等迎于滎陽。 甲子,帝至大梁,晉之籓鎮相繼來降。 丙寅,吳越王弘倧襲位。 戊辰,帝下詔大赦。 凡契丹所除節度使,下至將吏,各安職任,不複變更。 復以汴州為東京,改國號曰漢,仍稱天福年,曰:「余未忍忘晉也。 」復青、襄、汝三節度。 壬申,以北京留守崇為河東節度使,同平章事。 契丹述律太后聞契丹主自立,大怒,發兵拒之。 契丹主以偉王為前鋒,相遇于石橋。 初,晉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李彥韜從晉主北遷,隷述律太后麾下,太后以為排陳使。 彥韜迎降于偉王,太后兵由是大敗。 契丹主幽太后于阿保機墓。 改元天祿,自稱天授皇帝,以高勛為樞密使。 契丹主慕中華風俗,多用晉臣,而荒于酒色,輕慢諸酋長,由是國人不附,諸部數叛,興兵誅討,故數年之間,不暇南寇。 第81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下》
第8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