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正月,乙亥,邊籓馳告:「契丹前鋒將趙延壽、趙延照將兵五萬入寇,逼貝州。 」延照,思溫之子也。 先是朝廷以貝州水陸要衝,多聚芻粟,為大軍數年之儲,以備契丹。 軍校邵珂,性凶悖,永清節度使王令溫黜之。 珂怨望,密遣人亡入契丹,言「貝州粟多而兵弱,易取也。 」會令溫入朝,執政以前復州防禦使吳巒權知州事。 巒至,推誠撫士;會契丹入寇,巒書生,無爪牙,珂自請,願效死,巒使將兵守南門,巒自守東門。 契丹主自攻貝州,巒悉力拒之,燒其攻具殆盡。 己卯,契丹復攻城,珂引契丹自南門入,巒赴井死。 契丹遂陷貝州,所殺且萬人。 庚辰,以歸德節度使高行周為北面行營都部署,以河陽節度使符彥卿為馬軍左廂排陳使,以右神武統軍丘甫遇為馬軍右廂排陳使,以陝府節度使王周為步軍左廂排陳使,以左羽林將軍潘環為步軍右廂排陳使。 太原奏契丹入雁門關。 恆、邢、滄皆奏契丹入寇。 成德節度使杜威遣幕僚曹光裔詣楊光遠,為陳禍福,光遠遣光裔入奏,稱:「承祚逃歸,母疾故爾。 既蒙恩宥,闔族荷恩。 」朝廷信其言,遣使與光裔復往慰諭之。 唐以侍中周宗為鎮南節度使,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張居詠為鎮海節度使。 唐主決欲傳位於齊、燕二王。 翰林學士馮延己等因之慾隔絶中外以擅權。 辛巳,敕:「齊王景遂參決庶政,百官惟樞密副使魏岑、查文徽得白事,餘非召對不得見。 」國人大駭。 給事中蕭儼上疏極論,不報。 侍衛都虞候賈崇叩閣求見,曰:「臣事先帝三十年,觀其延接疏遠,孜孜不怠,下情猶有不通者。 陛下新即位,所任者何人,而頓與群臣謝絶?臣老矣,不復得奉顏色。 」因涕泗嗚咽。 唐主感悟,遽收前敕。 唐主于宮中作高樓,召侍臣觀之,眾皆嘆美。 蕭儼曰:「恨樓下無井。 」唐主問其故。 對曰:「以此不及景陽樓耳。 」唐主怒,貶于舒州,觀察使孫晟遣兵防之,儼曰:「儼以諫諍得罪,非有它志。 昔顧命之際,君幾危社稷,其罪顧不重於儼乎?今日反見防邪!」晟慚懼,遽罷之。 帝遣使持書遺契丹,契丹已屯鄴都,不得通而返。 壬午,以侍衛馬步都指揮使景延廣為禦營使,前靖難節度使李周為東京留守。 是日,高行周以前軍先發。 時用兵方略號令皆出延廣,宰相以下皆無所預;延廣乘勢使氣,陵侮諸將,雖天子亦不能制。 乙酉,帝發東京。 丁亥,滑州奏契丹至黎陽。 戊子,帝至澶州。 契丹主屯元城,趙延壽屯南樂;以延壽為魏博節度使,封魏王。 契丹寇太原,劉知遠與白承福合兵二萬擊之。 甲午,以知遠為幽州道行營招討使,杜威為副使,馬全節為都虞候。 丙申,遣右武衛上將軍張彥澤等將兵拒契丹于黎陽。 戊戌,蜀主復以將相遙領節度使。 帝復遣譯者孟守忠致書於契丹,求修舊好。 契丹主覆書曰:「已成之勢,不可改也。 」辛丑,太原奏破契丹偉王于秀容,斬首三千級。 契丹自鴉鳴谷遁去。 殷鑄天德通寶大鐵錢,一當百。 唐主遣使遺閩主曦及殷主延政書,責以兄弟尋戈。 曦覆書,引周公誅管、蔡,唐太宗誅建成、元吉為比。 延政覆書,斥唐主奪楊氏國。 唐主怒,遂與殷絶。 天平節度副使、知鄆州顏衎遣觀察判官竇儀奏:「博州刺史周儒以城降契丹,又與楊光遠通使往還,引契丹自馬家口濟河,擒左武衛將軍蔡行遇。 」儀謂景延廣曰:「虜若濟河與光遠合,則河南危矣。 」延廣然之。 儀,薊州人也。 【後晉紀五】起閼逢執徐二月,盡旃蒙大荒落七月,凡一年有奇。 齊王中開運元年(甲辰,公元九四四年) 二月,甲辰朔,命前保義節度使石贇守麻家口,前威勝節度使何重建守楊劉鎮,護聖都指揮使白再榮守馬家口,西京留守安彥威守河陽。 未幾,周儒引契丹將麻答自馬家口濟河,營于東岸,攻鄆州北津以應楊光遠。 麻答,契丹主之從弟也。 乙巳,遣侍衛馬軍都指揮使、義成節度使李守貞、神武統軍皇甫遇、陳州防禦使梁漢璋、懷州刺史薛懷讓將兵萬人,緣河水陸俱進。 守貞,河陽;漢璋,應州;懷讓,太原人也。 丙午,契丹圍高行周、符彥卿及先鋒指揮使石公霸于戚城。 先是景延廣令諸將分地而守,無得相救。 行周等告急,延廣徐白帝,帝自將救之。 契丹解去,三將泣訴救兵之緩,幾不免。 第78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下》
第7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