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勣出雲中,與突厥戰于白道,大破之。 二月,己亥,上幸驪山溫湯。 甲辰,李靖破突厥頡利可汗于陰山。 先是,頡利既敗,竄于鐵山,餘眾尚數萬;遣執失思力入見,謝罪,請舉國內附,身自入朝。 上遣鴻臚卿唐儉等慰撫之,又詔李靖將兵迎頡利。 頡利外為卑辭,內實猶豫,欲俟草青馬肥,亡入漠北。 靖引兵與李世勣會白道,相與謀曰:「頡利雖敗,其眾猶盛,若走度磧北,保依九姓,道阻且遠,追之難及。 今詔使至彼,虜必自寬,若選精騎一萬,賫二十日糧往襲之,不戰可擒矣。 」以其謀告張公謹,公謹曰:「詔書已許其降,使者在彼,奈何擊之!」靖曰:「此韓信所以破齊也。 唐儉輩何足惜!」遂勒兵夜發,世勣繼之,軍至陰山,遇突厥千餘帳,俘以隨軍。 頡利見使者,大喜,意自安。 靖使武邑蘇定方帥二百騎為前鋒,乘霧而行,去牙帳七里,虜乃覺之。 頡利乘千里馬先走,靖軍至,虜眾遂潰。 唐儉脫身得歸。 靖斬首萬餘級,俘男女十餘萬,獲雜畜數十萬,殺隋義成公主,擒其子疊羅施。 頡利帥萬餘人欲度磧,李世勣軍于磧口,頡利至,不得度,其大酋長皆帥眾降,世勣虜五萬餘口而還。 斥地自陰山北至大漠,露布以聞。 丙午,上還宮。 甲寅,以克突厥赦天下。 以御史大夫溫彥博為中書令,守侍中王珪為侍中;守戶部尚書戴冑為戶部尚書,參預朝政;太常少卿蕭瑀為御史大夫,與宰臣參議朝政。 三月,戊辰,以突厥夾畢特勒阿史那思摩為右武修大將軍。 四夷君長詣闕請上為天可汗,上曰:「我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群臣及四夷皆稱萬歲。 是後以璽書賜西北君長,皆稱天可汗。 庚午,突厥思結俟斤帥眾四萬來降。 丙子,以突利可汗為右衛大將軍、北平郡王。 初,始畢可汗以啟民母弟蘇尼失為沙鉢羅設,督部落五萬家,牙直靈州西北。 及頡利政亂,蘇尼失所部獨不攜貳。 突利之來奔也,頡利立之為小可汗。 及頡利敗走,往依之,將奔吐谷渾。 大同道行軍總管任城王道宗引兵逼之,使蘇尼失執送頡利。 頡利以數騎夜走,匿于荒谷。 蘇尼失懼,馳追獲之。 庚辰,行軍副總管張寶相帥眾奄至沙鉢羅營,俘頡利送京師,蘇尼失舉眾來降,漠南之地遂空。 蔡成公杜如晦疾篤,上遣太子問疾,又自臨視之。 甲申,薨。 上每得佳物,輒思如晦,遣使賜其家。 久之,語及如晦,必流涕,謂房玄齡曰:「公與如晦同佐朕,今獨見公,不見如晦矣!」 突厥頡利可汗至長安,夏,四月,戊戌,上禦順天樓,盛陳文物,引見頡利,數之曰:「汝藉父兄之業,縱淫虐以取亡,罪一也;數與我盟而背之,二也;恃強好戰,暴骨如莽,三也;蹂我稼穡,掠我子女,四也;我宥汝罪,存汝社稷,而遷延不來,五也。 然自便橋以來,不復大入為寇,以是得不死耳。 」頡利哭謝而退。 詔館于太仆,厚廩食之。 上皇聞擒頡利,嘆曰:「漢高祖困白登,不能報;今我子能滅突厥,吾託付得人,復何憂哉!」上皇召上與貴臣十餘人及諸王、妃、主置酒凌煙閣,酒酣,上皇自彈琵琶,上起舞,公卿迭起為壽,逮夜而罷。 第14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下》
第1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