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陵王綸在郢州,以聽事為正陽殿,內外齋閣,悉加題署。 其部下陵暴軍府,郢州將佐莫不怨之。 諮議參軍江仲舉,南平王恪之謀主也,說恪圖綸,恪驚曰:「若我殺邵陵,寧靜一鎮,荊、益兄弟必皆內喜,海內若平,則以大義責我矣。 且巨逆未梟,骨肉相殘,自亡之道也。 卿且息之。 」仲舉不從,部分諸將,刻日將發;謀泄,綸壓殺之。 恪狼狽往謝,綸曰:「群小所作,非由兄也。 凶黨已斃,兄勿深憂。 」 王僧辯急攻長沙,辛巳,克之。 執河東王譽,斬之,傳首江陵,湘東王繹反其首而葬之。 初,世子方等之死,臨蒸周鐵虎功最多,譽委遇甚重。 僧辯得鐵虎,命烹之,呼曰:「侯景未滅,奈何殺壯士!」僧辯奇其言而釋之,還其麾下。 繹以僧辯為左衛將軍,加侍中、鎮西長史。 繹自去歲聞高祖之喪,以長沙未下,故匿之。 壬寅,始發喪,刻檀為高祖像,置於百福殿,事之甚謹,動靜必咨焉。 繹以為天子制於賊臣,不肯從大寶之號,猶稱太清四年。 丙午,繹下令大舉討侯景,移檄遠近。 鄱陽王范至湓城,以晉熙為晉州,遣其世子嗣為刺史,江州郡縣多輒改易。 尋陽王大心,政令所行,不出一郡。 大心遣兵擊莊鐵,嗣與鐵素善,請發兵救之,范遣侯瑱帥精甲五千助鐵。 由是二鎮互相猜忌,無復討賊之志。 大心使徐嗣徽帥眾二千,築壘稽亭以備范,市糴不通,范數萬之眾,無所得食,多餓死。 范憤恚,疽發於背,五月,乙卯,卒。 其眾秘不發喪,奉范弟安南侯恬為主,有眾數千人。 丙辰,侯景以元思虔為東道大行台,鎮錢塘。 丁巳,以侯子鑒為南兗州刺史。 東魏齊王洋之為開府也,勃海高德政為管記,由是親昵,言無不盡。 金紫光祿大夫丹楊徐之才、北平太守廣宗宋景業,皆善圖讖,以為太歲在午,當有革命,因德政以白洋,勸之受禪。 洋以告婁太妃,太妃曰:「汝父如龍,兄如虎,猶以天位不可妄據,終身北面。 汝獨何人,欲行舜、禹之事乎!」洋以告之才,之才曰:「正為不及父兄,故宜早升尊位耳。 」洋鑄像卜之而成,乃使開府儀同三司段韶問肆州刺史斛律金,金來見洋,固言不可,以宋景業首陳符命,請殺之。 洋與諸貴議于太妃前,太妃曰:「吾兒懦直,必無此心,高德政樂禍,教之耳。 」洋以人心不壹,使高德政如鄴察公卿之意,未還;洋擁兵而東,至平都城,召諸勛貴議之,莫敢對。 長史杜弼曰:「關西,國之勁敵,若受魏禪,恐彼挾天子,自稱義兵而東向,王何以待之!」徐之才曰:「今與王爭天下者,彼亦欲為王所為。 縱其屈強,不過隨我稱帝耳。 」弼無以應。 高德政至鄴,諷公卿,莫有應者。 司馬子如逆洋于遼陽,固言未可。 洋欲還,倉丞李集曰:「王來為何事,而今欲還?」洋偽使于東門殺之,而別令賜絹十匹,遂還晉陽,自是居常不悅。 徐之才、宋景業等日陳陰陽雜占,雲宜早受命。 高德政亦敦勸不已。 洋使術士李密卜之,遇《大橫》,曰:「漢文之卦也。 」又使宋景業筮之,遇《乾》之《鼎》,曰:「《乾》,君也。 《鼎》,五月卦也。 宜以仲夏受禪。 」或曰:「五月不可入官,犯之,終於其位。 」景業曰:「王為天子,無復下期,豈得不終於其位乎!」洋大悅,乃發晉陽。 高德政錄在鄴諸事,條進于洋,洋令左右陳山提馳驛賫事條並密書與楊愔。 是月,山提至鄴,楊愔即召太常卿邢劭等議撰儀注,秘書監魏收草九錫、禪讓、勸進諸文;引魏宗室諸王入北宮,留于東齋。 甲寅,東魏進洋位相國,總百揆,備九錫。 洋行至前亭,所乘馬忽倒,意甚惡之。 至平都城,不復肯進。 高德政、徐之才苦請曰:「山提先去,恐其漏泄。 」即命司馬子如、杜弼馳驛續入,觀察物情。 子如等至鄴,眾人以事勢已決,無敢異言。 洋至鄴,召夫賫築具集城南。 高隆之請曰:「用此何為?」洋作色曰:「我自有事,君何問為!欲族滅邪!」隆之謝而退。 於是作圜丘,備法物。 第47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中》
第4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