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思政屯襄城,欲以長社為行台治所,遣使者魏仲啟陳于太師泰,並致書於淅州刺史崔猷。 猷覆書曰:「襄城控帶京、洛,實當今之要地,如有動靜,易相應接。 潁川既鄰寇境,又無山川之固,賊若潛來,徑至城下。 莫若頓兵襄城。 為行台之所。 潁川置州,遣良將鎮守,則表裡膠固,人心易安,縱有不虞,豈能為患!」仲見泰,具以啟聞。 泰令依猷策。 思政固請,且約:「賊水攻期年、陸攻三年之內,朝廷不煩赴救。 」泰乃許之。 及長社不守,泰深悔之。 猷,孝芬之子也。 侯景之南叛也,丞相泰恐東魏復取景所部地,使諸將分守諸城。 及潁川陷,泰以諸城道路阻絶,皆令拔軍還。 上甲侯韶自建康出奔江陵,稱受高祖密詔徵兵,以湘東王繹為侍中、假黃鉞、大都督中外諸軍事、司徒、承製,自餘籓鎮並加位號。 宋子仙圍戴僧逷,不克。 丙午,吳盜陸緝等起兵襲吳郡,殺蘇單于,推前淮南太守文成侯寧為主。 臨賀王正德怨侯景賣己,密書召鄱陽王范,使以兵入;景遮得其書,癸丑,縊殺正德。 景以儀同三司郭元建為尚書仆射、北道行台、總江北諸軍事,鎮新秦;封元羅等諸元十餘人皆為王。 景愛永安侯確之勇,常置左右。 邵陵王綸潛遣人呼之,確曰:「景輕佻,一夫力耳,我欲手刃之,正恨未得其便,卿還啟家王,勿以確為念。 」景與確游鐘山,引弓射鳥,因欲射景,弦斷,不發,景覺而殺之。 湘東王繹娶徐孝嗣孫女為妃,生世子方等。 妃醜而妒,又多失行,繹二三年一至其室。 妃聞繹當至,以繹目眇,為半面妝以待之,繹怒而出,故方等亦無寵。 及自建康還江陵,繹見其禦軍和整,始嘆其能,入告徐妃,妃不對,垂泣而退。 繹怒,疏其穢行,榜于大閤,方等見之,益懼。 湘州刺史河東王譽,驍勇得士心,繹將討侯景,遣使督其糧眾,譽曰:「各自軍府,何忽隷人!」使者三返,譽不與。 方等請討之,繹乃以少子安南侯方矩為湘州刺史,使方等將精卒二萬送之。 方等將行,謂所親曰:「是行也,吾必死之;死得其所,吾復奚恨!」 侯景以趙威方為豫章太守,江州刺史尋陽王大心遣軍拒之,擒威方,系州獄,威方逃還建康。 湘東世子方等軍至麻溪,河東王譽將七千人擊之,方等軍敗,溺死。 安南侯方矩收餘眾還江陵,湘東王繹無戚容。 繹寵姬王氏,生子方諸。 王氏卒,繹疑徐妃為之,逼令自殺,妃赴井死,葬以庶人禮,不聽諸子制服。 西江督護陳霸先欲起兵討侯景,景使人誘廣州刺史元景仲,許奉以為主,景仲由是附景,陰圖霸先。 霸先知之,與成州刺史王懷明等集兵南海,馳檄以討景仲曰:「元景仲與賊合從,朝廷遣曲陽侯勃為刺史,軍已頓朝亭。 」景仲所部聞之,皆棄景仲而散。 秋,七月,甲寅,景仲縊于閣下。 霸先迎定州刺史蕭勃鎮廣州。 前高州刺史蘭裕,欽之弟也,與其諸弟扇誘始興等十郡,攻監衡州事歐陽頠。 勃使霸先救之,悉擒裕等,勃因以霸先監始興郡事。 湘東王繹遣竟陵太守王僧辯、信州刺史東海鮑泉擊湘州,分給兵糧,刻日就道。 僧辯以竟陵部下未盡至,欲俟眾集然後行,與泉入白繹,求申期日。 繹疑僧辯觀望,按劍厲聲曰:「卿憚行拒命,欲同賊邪?今日唯有死耳!」因斫僧辯,中其左髀,悶絶,久之方蘇,即送獄。 泉震怖,不敢言。 僧辯母徒行流涕入謝,自陳無訓,繹意解,賜以良藥,故得不死。 丁卯,鮑泉獨將兵伐湘州。 陸輯等競為暴掠,吳人不附,宋子仙自錢塘旋軍擊之。 壬戌,緝棄城奔海鹽,子仙復據吳郡。 戊辰,侯景置吳州于吳郡,以安陸王大春為刺史。 庚午,以南康王會理兼尚書令。 鄱陽王范聞建康不守,戒嚴,欲入,僚佐或說之曰:「今魏人已據壽陽,大王移足,則虜騎必窺合肥。 前賊未平,後城失守,將若之何!不如待四方兵集,使良將將精卒赴之,進不失勤王,退可固本根。 」范乃止。 會東魏大將軍澄遣西兗州刺史李伯穆逼合肥,又使魏收為書諭范。 范方謀討侯景,藉東魏為援,乃帥戰士二萬出東關,以合州輸伯穆,並遣諮議劉靈議送二子勤、廣為質于東魏以乞師。 范屯濡須以待上游之軍,遣世子嗣將千餘人守安樂柵,上遊軍皆不下,范糧乏,采苽稗、菱藕以自給。 勤、廣至鄴,東魏人竟不為出師。 范進退無計,乃溯流西上,軍于樅陽。 景出屯姑孰,范將裴之悌以眾降之。 之悌,之高之弟也。 第47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中》
第4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