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燕王弘至遼東,高麗王璉遣使勞之曰:「龍城王馮君,愛適野次,士馬勞乎?」弘慚怒,稱制讓之。 高麗處之平郭,尋徙北豐。 弘素侮高麗,政刑賞罰,猶如其國。 高麗乃奪其侍人,取其太子王仁為質。 弘怨高麗,遣使來上表求迎,上遣使者王白駒等迎之,並令高麗資遣。 高麗王不欲使弘南來,遣將孫漱、高仇等殺弘于北豐,並其子孫十餘人,謚弘曰昭成皇帝。 白駒等帥所領七千餘人掩討漱、仇,殺仇,生擒漱。 高麗王以白駒等專殺,遣使執送之。 上以遠國,不欲違其意,下白駒等獄;已而原之。 夏,四月,納故黃門侍郎殷淳女為太子劭妃。 五月,戊寅,魏大赦。 丙申,魏主如五原。 秋,七月,自五原北伐柔然。 命樂平王丕督十五將出東道,永昌王健督十五將出西道,魏主自出中道。 至浚稽山,復分中道為二:陳留王崇從大澤向涿邪山,魏主從浚稽北向天山,西登白阜,不見柔然而還。 時漠北大旱,無水草,人馬多死。 冬,十一月,丁卯朔,日有食之。 十二月,丁巳,魏主至平城。 豫章雷次宗好學,隱居廬山。 嘗征為散騎侍郎,不就。 是歲,以處士征至建康,為開館于鷄籠山,使聚徒教授。 帝雅好藝文,使丹陽尹廬江何尚之立玄學,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學,司徒參軍謝元立文學,並次宗儒學為四學。 元,靈運之從祖弟也。 帝數幸次宗學館,令次宗以巾礻冓侍講,資給甚厚。 又除給事中,不就。 久之,還廬山。 臣光曰:《易》曰:「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孔子曰:「辭達而已矣。 」然則史者儒之一端,文者儒之餘事;至于老、莊虛無,固非所以為教也。 夫學者所以求道;天下無二道,安有四學哉! 帝性仁厚恭儉,勤於為政,守法而不峻,容物而不弛。 百官皆久于其職,守宰以六期為斷,吏不苟免,民有所繫。 三十年間,四境之內,晏安無事,戶口蕃息;出租供徭,止於歲賦,晨出暮歸,自事而已。 閭閻之內,講誦相聞;士敦操尚,鄉恥輕薄。 江左風俗,于斯為美。 後之言政治者,皆稱元嘉焉。 太祖文皇帝中之上元嘉十六年(己卯,公元四三九年) 春,正月,庚寅,司徒義康進位大將軍、領司徒,南袞州刺史、江夏王義恭進位司空。 魏主如定州。 初,高祖遣詔,令諸子次第居荊州。 臨川王義慶在荊州八年,欲為之選代,其次應在南譙王義宣。 帝以義宣人才凡鄙,置不用;二月,己亥,以衡陽王義季為都督荊、湘等八州諸軍事、荊州刺史。 義季嘗春月出畋,有老父被苫而耕,左右斥之,老父曰:「盤于游畋,古人所戒。 今陽和布氣,一日不耕,民失其時,奈何以從禽之樂而驅斥老農也!」義季止馬曰:「賢者也!」命賜之食,辭曰:「大王不奪農時,則境內之民皆飽大王之食,老夫何敢獨受大王之賜乎!」義季問其名,不告而退。 三月,魏雍州刺史葛那寇上洛,上洛太守鐔長生棄郡走。 辛未,魏主還宮。 楊保宗與兄保顯自童亭奔魏。 庚寅,魏主以保宗為都督隴西諸軍事、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秦州牧、武都王,鎮上邽,妻以公主;保顯為鎮西將軍、晉壽公。 河西王牧犍通於其嫂李氏,兄弟三人傳嬖之。 李氏與牧犍之姊共毒魏公主,魏主遣解毒醫乘傳救之,得愈。 魏主征李氏,牧犍不遣,厚資給,使居酒泉。 魏每遣使者詣西域,常詔牧犍發導護送出流沙。 使者自西域還,至武威,牧犍左右有告魏使者曰:「我君承蠕蠕可汗妄言云:『去歲魏天子自來伐我,士馬疫死,大敗而還;我擒其長弟樂平王丕。 』我君大喜,宣言于國。 又聞可汗遣使告西域諸國,稱:『魏已削弱,今天下唯我為強,若更有魏使,勿復供奉。 』西域諸國頗有貳心。 」使還,具以狀聞。 魏主遣尚書賀多羅使涼州觀虛實,多羅還,亦言牧犍雖外修臣禮,內實乖悖。 魏主欲討之,以問崔浩。 對曰:「牧犍逆心已露,不可不誅。 官軍往年北伐,雖不克獲,實無所損。 戰馬三十萬匹,計在道死傷不滿八千,常歲羸死亦不減萬匹。 而遠方乘虛,遽謂衰耗不能復振。 今出其不意,大軍猝至,彼必駭擾,不知所為,擒之必矣。 」魏主曰:「善!吾意亦以為然。 」於是大集公卿議于西堂。 弘農王奚斤等三十餘人皆曰:「牧犍,西垂下國,雖心不純臣,然繼父位以來,職貢不乏。 朝廷待以籓臣,妻以公主;今其罪惡未彰,宜加恕宥。 國家新徵蠕蠕,士馬疲弊,未可大舉。 且聞其土地鹵瘠,難得水草,大軍既至,彼必嬰城固守。 攻之不拔,野無所掠,此危道也。 」 第22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中》
第2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