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都督薛珝與陶璜等兵十萬,共攻交趾,城中糧盡援絶,為吳所陷,虜楊稷、毛炅等。 璜愛炅勇健,欲活之,炅謀殺璜,璜乃殺之。 脩則之子允,生剖其腹,割其肝,曰:「復能作賊不?」炅猶罵曰:「恨不殺汝孫皓,汝父何死狗也!」王素欲逃歸南中,吳人獲之,九真、日南皆降于吳。 吳大赦,以陶璜為交州牧。 璜討降夷獠,州境皆平。 八月,丙申,城陽王憲卒。 分益州南中四郡置寧州。 九月,吳司空孟仁卒。 冬,十月,丁丑朔,日有食之。 十一月,劉猛寇并州,并州刺史劉欽等擊破之。 賈充將之鎮,公卿餞于夕陽亭。 充私問計于荀勖,勖曰:「公為宰相,乃為一夫所制,不亦鄙乎!然是行也,辭之實難,獨有結婚太子,可不辭而自留矣。 」充曰:「然孰可寄懷?」勖曰:「勖請言之。 」因謂馮紞曰:「賈公遠出,吾等失勢。 太子婚尚未定,何不勸帝納賈公之女乎!」紞亦然之。 初,帝將納衛瓘女為太子妃,充妻郭槐賂楊後左右,使後說帝,求納其女。 帝曰:「衛公女有五可,賈公女有五不可:衛氏種賢而多子,美而長、白;賈氏種妒而少子,醜而短、黑。 」後固以為請,荀顗、荀勖、馮瓘皆稱充女絶美,且有才德,帝遂從之。 留充復居舊任。 十二月,以光祿大夫鄭袤為司空,袤固辭不受。 是歲,安樂思公劉禪卒。 吳以武昌都督廣陵范慎為太尉。 右將軍司馬丁奉卒。 吳改明年元曰鳳凰。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泰始八年(壬辰,公元二七二年) 春,正月,監軍何楨討劉猛,屢破之,潛以利誘其左部帥李恪,恪殺猛以降。 二月,辛卯,皇太子納賈妃。 妃年十五,長於太子二歲,石忌多權詐,太子嬖而畏之。 壬辰,安平獻王孚卒,年九十三。 孚性忠慎,宣帝執政,孚常自退損。 後逢廢立之際,未嘗預謀。 景、文二帝以孚屬尊,亦不敢逼。 及帝即位,恩禮尤重。 元會,詔孚乘輿上殿,帝于阼階迎拜。 既坐,親奉觴上壽,如家人禮。 帝每拜,孚跪而止之。 孚雖見尊寵,不以為榮,常有憂色。 臨終,遺令曰:「有魏貞士河內司馬孚字叔達,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終始若一。 當衣以時服,斂以素棺。 」詔賜東園溫明秘器,諸所施行,皆依漢東平獻王故事。 其家遵孚遺旨,所給器物,一不施用。 帝與右將國皇甫陶論事,陶與帝爭言,散騎常侍鄭徽表請罪之,帝曰:「忠讜之言,唯患不聞。 徽越職妄奏,豈朕之意!」遂免徽官。 夏,汶山白馬胡侵掠諸種,益州刺史皇甫晏欲討之。 典學從事蜀郡何旅等諫曰:「胡夷相殘,固其常性,未為大患。 今盛夏出軍,水潦將降,必有疾疫,宜須秋、冬圖之。 」晏不聽。 胡康木子燒香言軍出必敗,晏以為沮眾,斬之。 軍至觀阪,牙門張弘等以汶山道險,且畏胡眾,因夜作亂,殺晏,軍中驚擾,兵曹從事犍為楊倉勒兵力戰而死。 弘遂誣晏,雲「率己共反」,故殺之,傳首京師。 晏主簿蜀郡何攀,方居母喪,聞之,詣洛證晏不反,弘等縱兵抄掠。 廣漢主簿李毅言于太守弘農王濬曰:「皇甫侯起自諸生,何求而反!且廣漢與成都密邇,而統于梁州者,朝廷欲以制益州之衿領,正防今日之變也。 今益州有亂,乃此郡之憂也。 張弘小豎,眾所不與,宜即時赴討,不可失也。 」濬欲先上請,毅曰:「殺主之賊,為惡尤大,當不拘常制,何請之有!」濬乃發兵討弘。 詔以濬為益州刺史。 濬擊弘,斬之,夷三族。 封濬關內侯。 初,濬為羊祜參軍,祜深知之。 祜兄子暨白濬「為人志大奢侈,不可專任,宜有以裁之。 」祜曰:「濬有大才,將以濟其所欲,必可用也。 」更轉為車騎從事中郎。 濬在益州,明立威信,蠻夷多歸附之;俄遷大司農。 時帝與羊祜陰謀伐吳,祜以為伐吳宜藉上流之勢,密表留濬復為益州刺史,使治水軍。 尋加龍驤將軍,監益、梁諸軍事。 詔濬罷屯田兵,大作舟艦。 別駕何攀以為「屯田兵不過五六百人,作船不能猝辦,後者未成,前者已腐。 宜召諸郡兵合萬餘人造之,歲終可成。 」濬欲先上須報,攀曰:「朝廷猝聞召萬兵,必不聽;不如輒召,設當見卻,功夫已成,勢不得止。 」濬從之,令攀典造舟艦器仗。 於是作大艦,長百二十步,受二千餘人,以木為城,起樓櫓,開四出門,其上皆得馳馬往來。 時作船木柿,蔽江而下,吳建平太守吳郡吾彥取流柿以白吳主曰:「晉必有攻吳之計,宜增建平兵以塞其衝要。 」吳主不從。 彥乃為鐵鎖橫斷江路。 第52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上》
第5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