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以法制禦下,好尊用酷吏,而郡、國二千石為治者大抵多酷暴,吏民益輕犯法;東方盜賊滋起,大群至數千人,攻城邑,取庫兵,釋死罪,縛辱郡太守、都尉,殺二千石;小群以百數掠鹵鄉裡者,不可勝數。 道路不通。 上始使御史中丞、丞相長史督之,弗能禁;乃使光祿大夫范昆及故九卿張德等衣綉衣,持節、虎符,發兵以興擊。 斬首大部或至萬餘級,及以法誅通行、飲食當連坐者,諸郡甚者數千人。 數歲,乃頗得其渠率,散卒失亡復聚黨阻山川者往往而群居,無可奈何。 於是作《沈命法》,曰:「群盜起,不發覺,發覺而捕弗滿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 」其後小吏畏誅,雖有盜不敢發,恐不能得,坐課累府,府亦使其不言。 故盜賊多,上下相為匿,以文辭避法焉。 是時,暴勝之為直指使者,所誅殺二千石以下尤多,威振州郡。 至勃海,聞郡人雋不疑賢,請與相見。 不疑容貌尊嚴,衣冠甚偉,勝之躧履起迎,登堂坐定,不疑據地曰:「竊伏海瀕,聞暴公子舊矣,今乃承顏接辭。 凡為吏,太剛則折,太柔則廢,威行,施之以恩,然後樹功揚名,永終天祿。 」勝之深納其戒;及還,表薦不疑,上召拜不疑為青州刺史。 濟南王賀亦為綉衣御史,逐捕魏郡群盜,多所縱舍,以奉使不稱免,嘆曰:「吾聞活千人,子孫有封,吾所活者萬餘人,後世其興乎!」 是歲,以匈奴降者介和王成娩為開陵侯,將樓蘭國兵擊車師;匈奴遣右賢王將數萬騎救之,漢兵不利,引去。 【漢紀十四】起昭陽協洽,盡閼逢敦牂,凡十二年。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天漢三年(癸未,公元前九八年) 春,二月,王卿有罪自殺,以執金吾杜周為御史大夫。 初榷酒酤。 三月,上行幸泰山,脩封,祀明堂,因受計。 還,祠常山,瘞玄玉。 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萊者終無有驗,而公孫卿猶以大人跡為解。 天子益怠厭方士之怪迂語矣,然猶覊縻不絶,冀遇其真。 自此之後,方士言神祠者彌眾,然其效可睹矣。 夏,四月,大旱。 赦天下。 秋,匈奴入雁門。 太守坐畏忄耎棄市。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天漢四年(甲申,公元前九七年) 春,正月,朝諸侯王于甘泉宮。 發天下七科讁及勇敢士,遣貳師將軍李廣利將騎六萬、步兵七萬出朔方;強弩都尉路博德將萬餘人與貳師會;游擊將軍韓說將步兵三萬人出五原;因杅將軍公孫敖將騎萬、步兵三萬人出雁門。 匈奴聞之,悉遠其累重於余吾水北;而單于以兵十萬待水南,與貳師接戰。 貳師解而引歸,與單于連斗十餘日。 游擊無所得。 因杅與左賢王戰,不利,引歸。 時上遣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軍無功還,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故臣無所得。 」上於是族陵家。 既而聞之,乃漢將降匈奴者李緒,非陵也。 陵使人刺殺緒。 大閼氏欲殺陵,單于匿之北方。 大閼氏死,乃還。 單于以女妻陵,立為右校王,與衛律皆貴用事。 衛律常在單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 夏,四月,立皇子髆為昌邑王。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太始元年(乙酉,公元前九六年) 春,正月,公孫敖坐妻為巫蠱要斬。 徙郡國豪傑于茂陵。 夏,六月,赦天下。 是歲,匈奴且鞮侯單于死。 有兩子,長為左賢王,次為左大將。 左賢王未至,貴人以為有病,更立左大將為單于。 左賢王聞之,不敢進。 左大將使人召左賢王而讓位焉。 左賢王辭以病,左大將不聽,謂曰:「即不幸死,傳之於我。 」左賢王許之,遂立,為狐鹿姑單于。 以左大將為左賢王,數年,病死;其子先賢撣不得代,更以為日逐王。 單于自以其子為左賢王。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太始二年(丙戌,公元前九五年) 春,正月,上行幸回中。 杜周卒,光祿大夫暴勝之為御史大夫。 秋,旱。 趙中大夫白公奏穿渠引涇水,首起谷口,尾入櫟陽,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餘頃,因名曰白渠;民得其饒。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太始三年(丁亥,公元前九四年) 春,正月,上行幸甘泉宮。 二月,幸東海,獲赤雁。 幸琅邪,禮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而還。 是歲,皇子弗陵生。 弗陵母曰河間趙婕妤,居鈎弋宮,任身十四月而生。 上曰:「聞昔堯十四月而生,今鈎弋亦然。 」乃命其所生門曰堯母門。 第13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治通鑑 上》
第1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