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衝突主要是在個人與環境之間展開,對主人公不幸命運的描繪,必然與對整個社會的批判揭露交織在一起。 作者並不是孤立地塑造人物,而是將人物放在歷史的框架內,讓整個社會在他周圍活動着,呼吸着,影響着他的思想,制約着他的行動。 人物在生活的波濤中沉浮,距離自己最初的目標愈來愈遠,終於被捲進危險的深淵。 《幻滅》好像一幅巨型壁畫,展示了法國大革命以後從外省到巴黎的廣闊圖景,描繪出王政復辟時期種種最富特徵意義的現象:一方面,貴族的高貴姓氏和顯赫地位仍然強烈地吸引着愛慕虛榮的青年;另一方面,資產者的財富已成為控制和奴役一切的力量,在野的資產階級自由黨在社會上比執政的保王黨更有勢力。 這兩大階級的爭奪,牽動着文壇上兩派勢力的鬥爭,也支配着呂西安的思想和命運。 在這裡,作者敏鋭地指出了在復辟時期還處于萌芽狀態的資本集中現象,描繪出工商業的競爭、同行間的傾軋和吞併是以何等陰險毒辣的方式在進行。 大衛·賽夏就是在這類鬥爭中受圍獵的一個犧牲品。 在這些不同的角鬥場上,作者勾勒了眾多的不同階層、不同身分的人物……總之,《幻滅》好比社會的縮影,集中了法國社會在新舊交替時期的種種怪現象。 其中最富時代特色的現象之一,就是剛起步不久的新聞界。 在十九世紀的法國文學中,正面揭露新聞界內幕的作品,巴爾扎克的《幻滅》屬於最早的,也是寫得最大膽的一部。 他撕開報界這座聖殿的帷幕,讓人們看到這是個拿靈魂作交易的鋪子。 他一樁一件列舉新聞界那些見不得人的勾當,惹得新聞界的首腦和文藝界的「執政」們暴跳如雷。 在巴爾扎克看來,報界既是現代社會惡劣風氣的集中而露骨的表現,也是進一步毒化社會風氣的大癰疽,正是報界這股邪惡的勢力,「扼殺了大量的青春和才能」①,把無數呂西安式的青年引向毀滅。 ①巴爾扎克:《幻滅》第二部初版序言。 《幻滅》的主人公呂西安不是英雄(當然也不是壞蛋),而是一個中間人物。 作者是把他作為思想性格有嚴重弱點,而又有相當天賦的一類青年來刻畫的。 這是十九世紀上半期法國社會的典型環境中的一種典型性格。 他聰明,有才華,但是自私、虛榮,野心很大而又意志薄弱,總想抄近路一步登天,沒有毅力在真學問上下功夫。 所以他經不起浮華世界的引誘,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墮落。 對這樣一個人物,作者的態度是既有批判,也有同情。 對於他的錯誤和失敗,作者既不完全歸咎于社會,也不完全歸咎于個人。 社會環境的惡劣影響,正是通過呂西安自身的弱點起作用的。 呂西安到巴黎以後,面前清清楚楚擺着兩條路。 一是德·阿泰茲和他的小團體的道路,這條路艱苦、漫長,然而清白可靠。 要走這條路,呂西安缺的是堅強的意志和恆心。 另一條就是斐諾已經取得成功、盧斯托正尾隨其後的道路,這條路骯髒、危險,然而表面看來是名利雙收的捷徑。 要走這條路,呂西安卻又缺乏作惡的魄力和本領。 因此呂西安兩條路都走不通。 大衛·賽夏是與呂西安完全不同類型的一個青年。 他正直寬厚、淳樸善良。 他沒有什麼向上爬的野心,但並非沒有才能或抱負。 他用全副精力從事一項科學發明,想為他所愛的人掙起一份家業,他不乏恆心與毅力,卻仍遭到慘敗,原因是他的心地過于單純,對現實缺乏透徹的理解,不像德·阿泰茲等人對人對事都有極冷靜的分析。 他在虎狼成群的社會裡毫無自衛的準備;出沒在生存競爭的槍林彈雨中卻不穿鎧甲,不戴頭盔。 因此他當科學家綽綽有餘,作買賣必定虧本,競爭中必定一敗塗地。 德·阿泰茲是理想化了的巴爾扎克。 小團體的道路正是作者為自己選擇的生活道路。 他相信,儘管社會環境險惡,只要有堅定的意志和恆久的努力,仍然可以開拓自我,戰勝激流險灘,到達勝利的彼岸。 所以,《幻滅》一書所描寫的雖是理想的破滅,卻並不給人以悲觀的印象。 因為作者在揭露黑暗的同時,也着力刻畫了一些追求正義者、自強不息者,時刻讓讀者感覺到有一股不與惡濁環境同流合污的對抗力量,也就是說,巴爾扎克認為:人是可以與社會較量的。 艾 珉 一九九二年七月 獻給維克多·雨果 第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幻滅》
第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