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子期:即公子結,楚平王的兒子。 內子:卿大夫的嫡妻。 ②子夕:即屈到,楚國的卿。 ③子木:屈到的兒子。 ④谷陽豎:子反的內臣。 子反:即公子側,楚國的大將。 指魯成公十六年(前575)鄢陵之戰時,楚恭王被射傷眼睛,準備召子反再戰,谷陽豎獻酒給子反,子反喝醉了不能謁見,楚恭王因此率軍連夜逃遁,子反自殺。 ⑤芋尹申亥:申無宇的兒子。 指魯昭公十三年(前529)乾溪戰役時,申亥去謁見楚靈王並接回家中,後靈王吊死在申亥家,申亥為報答靈王的恩德,就用自己的兩個女兒為靈王殉葬。 ⑥若敖:即屈到。 【譯文】 司馬子期想把妾立為正妻,去求問于左史倚相,說:「我有個妾謹慎老實,想給她戴上內子的首飾,可以嗎?」倚相回答說:「以前大夫子囊不執行楚恭王遺命要用的謚號;子夕喜歡吃菱角,子木用羊祭祀而不用菱角。 君子說:這違反命令卻符合道義。 谷陽豎心痛子反的辛勞,獻給他酒喝,結果子反死在鄢地;芋尹申亥順從楚靈王的慾望,結果靈王死在乾溪。 君子說:這是順從卻違背道理。 君子行事,要符合道義,所以進退周旋,只服從道義。 子木能夠違背子夕的慾望,以符合道義而不用菱角,您經營楚國的政事,卻想如同用菱角祭祀那樣違犯道義,可以嗎?」於是子期放棄了自己的想法。 第217講:昭王問于觀射父①,曰:「《周書》所謂重、黎實使天地不通者②,何也?若無然,民將能登天乎?」對曰:「非此之謂也。 古者民神不雜。 民之精爽不攜貳者,而又能齊肅衷正,其智能上下比義,其聖能光遠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聰能聽徹之,如是則明神降之,在男曰覡,在女曰巫。 是使制神之處位次主③,而為之牲器時服,而後使先聖之後之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號、高祖之主、宗廟之事、昭穆之世、齊敬之勤、禮節之宜、威儀之則、容貌之崇、忠信之質、禋潔之服④,而敬恭明神者,以為之祝⑤。 使名姓之後,能知四時之生、犧牲之物、玉帛之類、采服之儀、彞器之量、次主之度、屏攝之位、壇場之所、上下之神、氏姓之出⑥,而心率舊典者為之宗。 於是乎有天地神民類物之官,是謂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亂也。 民是以能有忠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異業,敬而不瀆,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禍災不至,求用不匱。 “及少皞之衰也⑦,九黎亂德⑧,民神雜糅,不可方物。 夫人作享,家為巫史⑨,無有要質。 民匱于祀,而不知其福。 烝享無度,民神同位。 民瀆齊盟,無有嚴威。 神狎民則,不蠲其為。 嘉生不降,無物以享。 禍災薦臻,莫盡其氣。 顓頊受之⑩,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複舊常,無相侵瀆,是謂絶地天通。 “其後,三苗復九黎之德(11),堯復育重、黎之後,不忘舊者,使復典之。 以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敘天地,而別其分主者也。 其在周,程伯休父其後也(12),當宣王時(13),失其官守,而為司馬氏。 寵神其祖,以取威於民,曰:『重實上天,黎實下地。 』遭世之亂,而莫之能禦也。 不然,夫天地成而不變,何比之有?」 【註釋】 ①昭王:楚昭王,名熊軫,公元前515至前488年在位。 觀射父:楚國大夫。 ②《周書》:指《尚書·呂刑》。 ③位:捐祭位。 ④禋:潔淨的祭祀。 ⑤祝:太祝,祭祀時司告鬼神的人。 ⑥彞器:青鉛禮器。 屏攝之位:指表明上下尊卑祭祀的位置。 壇場:祭祀用的高台。 ⑦少皞:黃帝的兒子,傳說中古代東夷族的首領,號金天氏。 ⑧九黎:古代南方的少數民族部落,相傳蚩尤為九黎族的首領。 ⑨巫史:即巫祝,掌管祭祀祈禱的人。 ⑩顓頊:黃帝的孫子,傳說中古代部落首領,號高陽氏。 (11)三苗:古代少數民族,九黎的後裔。 (12)程伯休父:黎氏的後代休父,封為程國伯,周宣王時為大司馬。 (13)宣王:周宣王。 【譯文】 第17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語譯註》
第1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