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性,餓了想吃飽,冷了想穿暖,累了想休息,這些就是人的情慾和本性。 人餓了,看見父親兄長而不敢先吃,這是因為要有所謙讓;累了,看見父親兄長而不敢要求休息,這是因為要有所代勞。 兒子對父親謙讓,弟弟對哥哥謙讓;兒子代替父親操勞,弟弟代替哥哥操勞;這兩種德行,都是違反本性而背離情慾的,但卻是孝子的原則、禮義的制度。 所以依順情慾本性就不會推辭謙讓了,推辭謙讓就違背情慾本性了。 由此看來,那麼人的本性邪惡就很明顯了,他們那些善良的行為則是人為的。 第366講: 23.7問者曰:「人之性惡,則禮義惡生?」 應之曰:凡禮義者,是生於聖人之偽,非故生於人之性也(1)。 故陶人埏埴而為器(2),然則器生於工人之偽(3),非故生於人之性也。 故工人斲木而成器,然則器生於工人之偽,非故生於人之性也。 聖人積思慮、習偽故,以生禮義而起法度,然則禮義法度者,是生於聖人之偽,非故生於人之性也。 若夫目好色,耳好聲,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理好愉佚(4),是皆生於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後生之者也(5)。 夫感而不能然、必且待事而後然者,謂之生於偽。 是性偽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6)。 故聖人化性而起偽,偽起而生禮義,禮義生而製法度。 然則禮義法度者,是聖人之所生也。 故聖人之所以同於眾、其不異於眾者,性也;所以異而過眾者,偽也。 夫好利而欲得者,此人之情性也。 假之人有弟兄資財而分者,且順情性(7),好利而欲得,若是則兄弟相拂奪矣(8);且化禮義之文理,若是則讓乎國人矣。 故順情性,則弟兄爭矣;化禮義,則讓乎國人矣。 【註釋】 (1)故:通「固」,本來,原先。 (2)故:猶「夫」。 埏(sh • 1 n • 山):以水和土並揉捏捶擊。 埴 (zh • 0直):細密的黃粘土。 (3)「工人」宜作「陶人」。 (4)膚理:皮膚的紋理。 人勞苦則皮膚粗糙 乾裂,所以「好愉佚」。 佚:同「逸」,安閒。 (5)然:形成(參見《廣雅·釋詁》)。 待:通「恃」。 事:從事。 (6)性偽之所生:「性」之所生,即「目好色」等等;「偽」之所生,即禮義、法度、器物 等等。 其不同之征:生於「性」之征是「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後生」,生於「偽」之征是“感而不能 然、必且待事而後然”。 (7)且:猶「若」,參見《古書虛字集釋》。 (8)拂:違戾,不順。 【譯文】 有人問:「人的本性是邪惡的,那麼禮義是從哪裡產生出來的呢?」 我回答他說:所有的禮義,都產生於聖人的人為努力,而不是原先產生於人的本性。 製作陶器的人攪拌揉打粘土而製成陶器,那麼陶器產生於陶器工人的人為努力,而不是原先產生於人的本性。 木工砍削木材而製成木器,那麼木器產生於工人的人為努力,而不是原先產生於人的本性。 聖人深思熟慮、熟悉人為的事情,從而使禮義產生了、使法度建立起來了,那麼禮義法度便是產生於聖人的人為努力,而不是原先產生於人的本性。 至于那眼睛愛看美色,耳朵愛聽音樂,嘴巴愛吃美味,內心愛好財利,身體喜歡舒適安逸,這些才都是產生於人的本性的東西,是一有感覺就自然形成、不依賴於人為的努力就會產生出來的東西。 那些並不由感覺形成、一定要依靠努力從事然後才能形成的東西,便叫做產生於人為。 這便是先天本性和後天人為所產生的東西及其不同的特徵。 聖人改變了邪惡的本性而作出了人為的努力,人為的努力作出後就產生了禮義,禮義產生後就制定了法度。 那麼禮義法度這些東西,便是聖人所創製的了。 聖人和眾人相同而跟眾人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是先天的本性;聖人和眾人不同而又超過眾人的地方,是後天的人為努力。 那愛好財利而希望得到,這是人的本性。 假如有人弟兄之間要分財產而依順愛好財利而希望得到的本性,那麼兄弟之間也會反目為仇、互相爭奪了;如果受到禮義規範的教化,那就會推讓給國內所有的人了。 所以依順本性,那就兄弟相爭;受到禮義教化,那就會推讓給國內所有的人了。 第367講: 第19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荀子註譯》
第1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