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趙公子乘着千里赤顧鱗,連夜走至太原,與趙知觀相會,千里腳陳名已到了三日。 說漢後主已死,郭令公禪位,改國號曰周,招納天下豪傑。 公于大喜,住了數臼,別了趙知觀,同陳名還歸汴京,應募為小校。 從此隨世宗南征北討,累功至殿前都點檢。 後受周禪為宋大祖。 陳名相從有功,亦官至節度使之職。 大祖即位以後,滅了北漢。 追念京娘昔日兄妹之情,遣人到蒲州解良縣尋訪消息。 使命尋得囚句詩回報,太祖甚是嗟嘆,敕封為貞義夫人,立祠于小祥村。 那黃茅店溜水橋社公,敕封太原都土地,命有司擇地建廟,至今香火不絶。 這段話,題做「趙公子大閙清油觀,千里送京娘」,後人有詩贊云: 不戀私情不畏強,獨行千里送京娘。 漢唐呂武紛多事,誰及英雄趙大郎! 第二十二卷 宋小官團圓破氈笠 不是姻緣莫強求,姻緣前定不須憂。 任從波浪翻天起,自有中流穩渡舟。 話說正德年問,蘇州府崑山縣大街,有一居民,姓宋名敦,原是宦家之後。 渾家盧氏,夫妻二口,不做生理,靠着祖遺田地,見成收些租課力話。 年過四十,並不曾生得一男半女。 宋敦一日對渾家說:「自古道:『養兒待老,積穀防饑。 』你我年過四旬,尚無子嗣。 光陰似箭,眨眼頭白。 百年之事,靠着何人?」說罷,不覺淚下。 盧氏道:「‘宋門積祖善良,未曾作惡造業;況你義是單傳,老天決不絶你祖宗之嗣。 招于也有早晚,若是不該招時,便是養得長成,半路上也拋撇了,勞而無功,在添許多悲泣。 」宋敦點頭道是。 力才拭淚未乾,只聽得坐啟中有人咳嗽,叫喚道:「玉峰在家麼?」原來蘇州風俗,不論大家小家,都有個外號,彼此相稱:玉峰就是宋敦的外號,宋敦側耳而聽,叫喚第二句,便認得聲音。 是劉順泉。 那劉順泉雙名有才,積祖駕一隻大船,攬載客貨,往各省交卸。 趁得好些水腳銀兩,一個十全的家業,團團都做在船上。 就是這只船本,也值幾百金,渾身是香橢木打造的。 江南一水之地,多有這行生理。 那劉有才是宋敦最契之友,聽得是他聲音,連忙趨出坐啟。 彼此不須作揖,拱手相見,分坐看茶,自不必說。 宋敦道:「順泉今日如何得暇?劉有才道:“特來與玉峰借件東西。 宋敦笑道:主舟缺什麼東西,到與寒家相借?」劉有才道:「別的東西不來干凌。 只這作,是宅上有餘的,故此敢來啟口。 」宋敦道:「果是寒家所有,決不相吝。 」劉有才不慌不忙,說出這件東西來。 正是: 背後並非擎詔,當前不是困胸。 鵝黃細布密針縫,淨手將來供奉。 還願曾裝冥鈔,祈神並襯威容。 名山古剎幾相從,染下爐香浮動。 來來宋敦夫妻二口,困難於得子,各處燒香祈嗣,做成黃布袱、黃布袋裝裹佛馬椿錢之類。 燒過香後,懸掛于家中佛堂之內,甚是志誠。 劉有才長於宋敦五年,四十六歲了,阿媽徐氏亦無子息。 聞得徽州有鹽商求嗣,新建陳州娘娘廟于蘇州閻門之外,香火甚盛,祈禱不絶。 劉有才恰好有個方便,要駕船往楓橋接客,意欲進一住香,卻不曾做得布袱布袋,特特與宋家告借。 其時說出緣故,宋敦沉恩不語。 劉有才道:「玉峰莫非有吝借之心麼,若污壞時,一個就賠兩個。 」宋敦道:「豈有此理!只是一件,既然娘娘廟靈顯,小子亦欲附舟一往。 只不知幾時去?」劉有才道:「即刻便行。 」宋敦道:「布袱布袋,拙荊另有一副,共是兩副,盡可分用。 」劉有才道:「如此甚好。 」宋敦入內,與渾家說知欲往郡城燒香之事。 劉氏也歡喜。 宋敦于佛堂掛壁上取下兩副布袱布袋,留下一副自用,將一副借與劉有才。 劉有才道:「小子先往舟中伺候,玉峰可快來。 船在北門大阪橋下,不嫌怠慢時,吃些見成素飯,不消帶米。 」宋敦應允。 當下忙忙的辦下些香燭紙馬汗張定段,打疊包裹,穿了一件新聯就的潔白湖綢道袍,趕出北門下船。 趁着順風,不勾半日,七十里之程,等閒到了。 舟泊楓橋,當晚無話。 有詩為證: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眼。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第11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警示通言》
第1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