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公微笑道:「這也算考過老夫了。 老夫還席,也要考子瞻一考。 子瞻休得吝教!」東坡道:”求老太師命題平易。 ”荊公道:「考別件事,又道老夫作難。 久聞子瞻善於作對,今年閏了個八月,正月立春,十二月又是立春,是個兩頭春。 老夫就將此為題,出句求對,以觀子贍妙才。 」命童兒取紙筆過來。 荊公寫出一對道:「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 」東坡雖是妙才,這對出得蹺蹊,一時尋對不出,羞顏可掬,麵皮通紅了。 荊公問道:「子瞻從湖州至黃州,可從蘇州潤州經過麼?」東坡道:「此是便道。 」荊公道:「蘇州金閶門外,至于虎丘,這一帶路,叫做山塘,約有七里之遙,其半路名為半塘。 潤州古名鐵瓮城,臨于大江,有金山,銀山,玉山,這叫做三山。 俱有佛殿僧房,想子瞻都曾遊覽?」東坡答應道:「是。 」荊公道:「老夫再將蘇潤二州,各出一對,求于瞻對之。 蘇州對云:『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潤州對雲,『鐵瓮城西,金、玉、銀山三寶地。 』」東坡思想多時,不能成對,只得謝罪而出。 荊公曉得東坡受了些醃贊,終惜其才。 明日奏過神宗天子,復了他翰林學士之職。 後人評這篇話道:以東坡天才,尚然三被荊公所屈。 何況才不如東坡者!因作詩戒世云: 項托曾為孔子師,荊公反把子瞻嗤。 為人第一謙虛好,學問茫茫無盡期。 第四卷 拗相公飲恨半山堂 得歲月,延歲月;得歡悅,且歡悅。 萬事乘除總在天,何必愁腸千萬結。 放心寬,莫量窄。 古今興廢言不徹。 金谷繁華眼底塵,淮陰事業鋒去血。 臨潼會上膽氣消,丹陽縣裡蕭聲絶。 到來弱草勝春花,運上精金遜頑鐵。 逍遙快樂是便宜,到老方知滋味別,精衣淡飯足家常,養得浮生一世拙。 開話己畢,未入正文,且說唐詩四句: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 假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此詩大抵說人品有真有偽,須要惡而知其美,好而知其惡。 第一句說周公。 那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少子。 有聖德,輔其兄武王伐商,定了周家八百年天下。 武王病,周公為冊文告天,願以身代。 藏其冊于金匱,無人知之。 以後武王崩,太子成王年幼,周公抱成王于膝,以朝諸侯。 有庶兄管叔、蔡叔將謀不軌,心忌周公,反布散流言,說周公欺侮幼主,不久篡位。 成王疑之。 周公辭了相位,避居東國,心懷恐懼。 一日,天降大風疾雷,擊開金匱,成王見了冊文,方知周公之忠,迎歸相位,誅了管叔、蔡叔,周室危而復安。 假如管叔、蔡叔流言方起,說周公有反叛之心,周公一病而亡,金匾之文未開,成王之疑未釋,誰人與他分辨?後世卻下把好人當做惡人?第二句說王莽。 王莽字巨君,乃西漢平帝之舅。 為人奸詐。 自恃椒房寵勢,相國威權,陰有篡漢之意。 恐人心不服,乃折節謙恭,尊禮賢士,假行公道,虛張功業。 天下郡縣稱莽功德者,共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 莽知人心歸己,乃眈平帝,遷太后,自立為君。 改國號曰新,一十八年。 直至南陽劉文叔起兵復漢,被誅。 假如王莽早死了十八年,卻不是完名全節一個賢宰相,垂之史冊?不把惡人當做好人麼?所以古人說:「日久見人心。 」又道:「蓋棺論始定。 」不可以一時之譽,斷其為君了;不可以一時之謗,斷其為小人。 有詩為證: 毀譽從來不可聽,是非終久自分明。 一時輕信人言語.自有明人話不平。 如今說先朝一個宰相,他在下位之時,也着實有名有譽的。 後來大權到手,任性胡為,做錯了事,惹得萬口唾罵,飲恨而終。 假若有名譽的時節,一個瞌睡死去了不醒,人還千惜萬惜,道國家沒福,恁般一個好人,未能大用,不盡其才,卻到也留名于後世。 及至萬口唾罵時,就死也遲了。 這到是多活了幾年的不是!那位宰相是誰?在那一個朝代?這朝代不近不遠,是北宋神宗皇帝年間,一個首相,姓王,名安石,臨川人也,此人目下十行,書窮萬卷。 名臣文彥博、歐陽修、曾鞏、韓維等,無不奇其才而稱之。 方及二旬,一舉成名。 初任浙江慶元府鄞縣知縣,興利除害,大有能聲。 轉在揚州僉判,每讀書達旦不寐。 日已高,聞太守坐堂,多不及盥漱而往。 時揚州太守,乃韓魏公,名琦者。 見安石頭面垢污,知未盥漱,疑其夜飲,勸以勤學。 安石謝教,絶不分辨。 後韓魏公察聽他徹夜讀書,心甚異之,更誇其美。 升江寧府知府,賢聲愈著,直達帝聰。 正是:「只因前段好,誤了後來人。 」 第1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警示通言》
第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