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世紀時,在蒙古部落和氏族裡占着最優勢地位的,要算塔塔兒(Tatar)部落了,其牧地在蒙古領域的極東部,捕魚兒湖(Buir-nor)附近。 另外一個大部族,叫客列亦惕(Kereit),住在杭海(Khangai)和肯特(Kentei)兩山中間,斡兒洹河(Orkhon)和土兀剌河(Tola)流域方面。 更西,在杭海和阿勒台(Altai)兩山脈間的地方,則為乃蠻(Naiman)部所佔據。 還有好幾個弱小部落和氏族,則散居在這三個大部族的中間。 塔塔兒、客列亦惕和乃蠻部族,他們自身復細分為許許多多的附屬「部落」、「氏族」和「家系」。 塔塔兒(韃靼)部落,在十二世紀時,因為它的人口眾多和勢力強大,所以其他蒙古氏族和部落的成員,常常冒充自己為塔塔兒(韃靼)的著名名稱。 所以對於他們固有的部落名和氏族名,除掉和他們鄰接的民族外,很難知道他們的底細。 一般弱小部落,在習慣上常常採用和他們有血統關係的強大鄰族的稱號,甚至和他們有敵對關係的時候也是如此的,這就是根據人類學家從世界各地(例如:高加索、阿爾泰山和現代的蒙古)所得到的報告。 剌失德丁對於這種習慣的敘述,最為明晰:「因為他們(指塔塔兒人)非常偉大和重要,所以突厥民族(就是蒙古或突厥二系中的任何遊牧民族)中的其他氏族,以為塔塔兒的名稱很容易被一般人所知道,遂會混淆他們的世系支派和名稱,而冒充自己叫做韃靼人。 」而且所有這些冒充的氏族,都認為他們自己是屬於塔塔兒(韃靼)的,還因為那個名稱的聞名,而感覺到自身的偉大和威嚴了。 這種現象,恰好像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一樣,因為成吉思汗和蒙古氏族的偉大,所以其他突厥部落,雖然他們自身皆有清清楚楚的稱號,可是大家也開始改稱自己為蒙古民族了。 其後韃靼(即塔塔兒)的名稱,就傳播到世界上的每一角落,而且蒙古民族的名稱,最早只有亞洲人知道,其後在歐洲還是以韃靼人的名稱著名的。 因為所有這些民族(指自稱為韃靼人的一群)後來都被蒙古人所征服,並且成了後者(指蒙古人)的臣民,當他們參加征歐的當兒,歐洲人就把這個名字(指韃靼)擴展到這些民族(自稱韃靼人的一群)的頭上。 也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我們仍舊給一部分的突厥人以韃靼的稱號,雖然他們(指一部分的突厥人)和原來的塔塔兒人是毫無關係的。 在塔塔兒和客列亦惕兩部族的疆域中間,沿著斡難和客魯連兩河,居住着許許多多遊牧和狩獵的部落和氏族。 在他們中間有一個蒙古氏族,至十二世紀時已發展成如此強大,其領袖合不勒遂稱合罕的尊號。 因為他已經強大到足夠勝任遠征當時為異朝女真人(Jurjen)——就是以漢名金朝為人所熟知的——所統治的中國了。 合不勒的兒子忽圖剌,也受着合罕的尊號,他曾經跟金人作過戰,因為他的功勛而博得不少聲名。 合不勒所屬的貴族氏族的原來名稱,便是孛兒只斤(Borjigen),講到它的採用蒙古這個名稱,乃是在征服和併吞了好幾個部落和氏族以後,因此遂構成了一個新政治單位的聯邦,這就是叫「兀魯思」(Ulus)。 這個「兀魯思」,因為紀念古代偉大的民族或氏族的緣故,所以就給它起上這個蒙古的名稱。 這種氏族的紀念,被口碑上的傳說所保存下來。 大約在十二世紀中葉,金人因受勃興的遊牧強國(蒙古)的經常侵犯,為避免其自身的危機,乃採取一種英明的措置去利用塔塔兒人,所以那時候蒙古「兀魯思」的權力,曾被塔塔兒人所摧毀。 註釋 ①關於蒙古的名稱和其異譯,可參閲韓儒林師《蒙古的名稱》(國立中央大學《文史哲》季刊第一期)。 ②參閲白鳥庫吉《蒙古民族的起源》(《史學雜誌》)一八卷二、三、四、五期),韓儒林師《突厥蒙古之祖先傳說》(北京研究院《史學集》刊第四期)。 ③案Omuk《元朝秘史》作「斡孛黑」(Obuk),旁譯作「姓氏」,也就是「氏族」。 查現代蒙古語辭典裡二者皆有「姓」、「族」、「家」等的意義。 至于符拉基米爾佐夫為什麼採用Omuk的理由,可參閲他所著的《蒙古社會制度史》。 第一章 十二世紀的蒙古民族(2) ④案Yasun《元朝秘史》音譯作「牙孫」,旁譯為「骨頭」,查蒙古語Yasun在辭典裡除有「骨頭」的意義外,尚有「氏族」或「家族」的意義。 對於Yasun的詳細解說,可參閲符氏《蒙古社會制度史》。 ⑤案Ulus在《元史》和《元朝秘史》裡的譯音,皆為「兀魯思」,有「國家」,「國民」和本書裡所譯的「小邦」等意義。 多桑曾釋此語為1.蒙古帝國統治下的全體部落;2.「分地」或「分民」。 第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成吉思汗傳》
第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