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兼併了諸侯,山東有三十多個郡,修築渡口關隘,佔據著險要地勢,修治武器,守護著這些地方。 然而陳涉憑著幾百名散亂的戌卒,振臂大呼,不用弓箭矛戟等武器,光靠鋤把和木棍,雖然沒有給養,但只要看到有人家住的房屋就能吃上飯,縱橫馳騁天下,所向無敵。 秦朝險阻之地防守不住了,關卡橋樑封銷不封了,長戟刺不了,強弩射不了。 楚軍很快深入境內,鴻門一戰,竟然連籬笆一樣的阻攔都沒有遇到。 於是山東大亂,諸侯紛紛起事,豪傑相繼立王。 秦王派章邯率兵東征,章邯得此機會,就憑著三軍的眾多兵力,在外面跟諸侯相約,做交易,圖謀他的主上。 大臣們不可信用,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來了。 子嬰登位,最終也不曾覺悟,假使子嬰有一般君主的才能,僅僅得到中等的輔佐之臣,山東地區雖然混亂,秦國的地盤還是可以保全的,宗廟的祭祀也不會斷絕。 秦國地勢有高山阻隔,有大河環繞,形成堅固防禦,是個四面都有險要關塞的國家。 從穆公以來,一直到秦始皇,二十多個國君,經常在諸侯中稱雄。 難道代代賢明嗎?這是地位形勢造成的呀!再說天下各國曾經同心合力進攻秦國。 在這種時候,賢人智士會聚,有良將指揮各國的軍隊,有賢相溝通彼此的計謀,然而被險阻困住不能前進,秦國就引誘諸侯進入秦國境內作戰,為他們打開關塞,結果山東百萬軍隊敗逃崩潰。 難道是因為勇氣、力量和智慧不夠嗎?是地形不利,地勢不便啊。 秦國把小邑並為大城,在險要關塞駐軍防守,把營壘築得高高的而不輕易跟敵方作戰,緊閉關門據守險塞,肩扛矛戟守衛在那裡。 諸侯們出身平民,是為了利益聯合起來,並沒德高望眾而未居王位者的德行。 他們的交往不親密,他們的下屬不親附。 名義上是說滅亡秦朝,實際上是為自己謀求私利。 他們看見秦地險阻難以進犯,就必定退兵。 如果他們能安定本土,讓人民休養生息,等待秦的衰敗,收納弱小,扶助疲睏,那麼憑著能對大國發號施令的君主,就不用擔心在天下實現不了自己的願望了。 可是他們尊貴身為天子,富足擁有天下,自己卻遭擒獲,這是因為他們挽救敗亡的策略錯誤啊。 秦王滿足一己之功,不求教於人,一錯到底而不改變。 二世承襲父過,因循不改,殘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禍患。 子嬰孤立無親,自處危境,卻又柔弱而沒有輔佐,三位君主一生昏惑而不覺悟,秦朝滅亡,不也是應該的嗎?在這個時候,世上並非沒有深謀遠慮懂得形勢變化的人士,然而他們所以不敢竭誠盡忠,糾正主上之過,就是由於秦朝的風氣多有忌諱的禁規,忠言還沒說完而自己就被殺戮了。 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側著耳朵聽,重疊雙腳站立,閉上嘴巴不敢說話。 因此,三位君主迷失了路途,而忠臣不敢進諫言,智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經大亂,皇上還不知道,難道不可悲嗎?先王知道壅塞不通就會傷害國家,所以設置公卿、大夫和士,來整治法律設立刑罰,天下因而得到治理。 強盛的時候,禁止殘暴誅討叛亂,天下服從;衰弱的時候,五霸為天子征討,諸侯也順從;土地被割削的時候,在內能自守備,在外還有親附,社稷得以保存。 所以秦朝強盛的時候,繁法嚴刑,天下震驚;等到它衰弱的時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 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合乎根本大道,因而傳國一千多年不斷絕。 而秦朝則是本末皆失,所以不能長久。 由此看來,安定和危亡的綱紀相距太遠了!俗話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過去的經驗教訓不忘記,就是以後做事的借鑒)。 因此君子治理國家,考察於上古的歷史,驗證以當代的情況,還要通過人事加以檢驗,從而瞭解興盛衰亡的規律,詳知謀略和形勢是否合宜,做到取捨有序,變化適時,所以歷時長久,國家安定。 秦孝公佔據了殽山和函谷關的險固地勢,擁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防守,窺伺著周朝王室以圖奪取政權,心懷席捲天下、包舉宇內的意圖,有著囊括四海、併吞八方的雄心。 那時候,商君輔佐他,對內建立法令制度,致力於農耕和紡織,修治防守和攻戰的器械設備,對外實行連衡,挑起諸侯之間的爭鬥,於是秦國人僅以舉手之勞就取得了西河以外的土地。 孝公死後,惠王、武王繼承原有的基業,遵循孝公留下來的策略,向南兼併了漢中,向西奪得了巴、蜀,向東割取了肥沃的土地,佔據了險要的郡縣。 諸侯害怕了,舉行盟會來商議削弱秦國,不吝惜珍奇的器物、貴重的財寶和肥美的土地,用來招請天下賢士,實行合縱,締約結交,互相聯合,結成一體。 在這個時候,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楚國有春申君,魏國有信陵君。 這四君子,個個明智忠信,寬仁愛人,尊重賢士,重用能人,他們結約合縱,拆散連橫,聚合起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等國的眾多軍隊。 這時候六國的謀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這些人給他們謀劃,有齊明、周最、陳軫、昭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這些人為他們溝通各國的意見,有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這些人為他們統率軍隊。 他們曾經憑著十倍於秦國的土地,用上百萬的軍隊,去攻打函谷關進攻秦國。 秦國敞開關門把敵人放進來打,九國的軍隊卻退縮奔逃,不敢前進。 秦國沒有損失一枝箭、丟一個箭頭的耗費,各國諸侯就已經疲睏不堪了。 因此合縱離散了,盟約解除了,爭著割讓地盤以侍奉秦國。 這就使得秦國有充足的力量利用各國疲睏的機會去制服他們,追逐敗逃之敵,殺人上百萬,屍體遍地;鮮血流成河,可以漂起盾牌。 秦國乘著有利的形勢,控制了天下,切割諸侯土地,使得強國請求歸服,弱國入秦朝拜。 王位傳到孝文王、莊襄王,他們在位的時間很短,國家沒有什麼大事。 到了秦始皇,繼承了六代先人留下來的功業,舉起長鞭駕馭各國,吞併東周、西周,滅亡諸侯,登臨皇帝之位,統一了整個天下,用刑罰殘酷統治全國,聲威震動四海。 又向南奪取了百越的土地,改設成桂林、象郡。 百越的君長低著頭,繫上脖頸,把性命交付給秦國官吏。 於是派蒙恬在北方修築長城戌守邊防,驅趕匈奴使它後退七百多里,匈奴人不敢南下牧馬,六國之士不敢張弓報仇。 於是廢棄了先王的治國之道,焚燬了百家的書籍著作,對百姓實行愚民政策。 拆毀名城,殺戮豪傑,收繳天下兵器,聚集到咸陽,銷毀兵刃,熔化樂器,用它們做成十二尊銅人,以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 然後據守華山當作城牆,憑借黃河當作壕溝,上據萬丈高城,下臨無底深溝,以此作為堅固的屏障。 有優秀的將領、強勁的弓弩把守著險關要塞,有忠信的大臣,又有精銳的部隊,擺開了銳利武器,誰人能奈我何?天下已經安定。 秦始皇的心理,以為關中那樣堅固,有如千里長的銅鑄城牆,是子子孫孫作帝王的萬世基業。 始皇死後,他的餘威仍然震懾著風俗各異的邊遠地區。 陳涉不過是個破甕做窗戶、繩子捆門樞的貧寒人家子弟,是個為人耕田的雇農,被征服役的戌卒,才能趕不上中等人,沒有仲尼、墨翟(di,狄)的賢能,沒有陶朱、猗頓的富有,出身於士卒行伍,起事於田間村野,帶著疲勞渙散的士兵,領著幾百人的徒眾,轉過身來攻打秦朝。 砍下樹枝做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天下的人像雲彩一樣地聚集成群,像回聲一樣響應起義,背負乾糧,像影不離身一樣跟隨著他,山東地區的豪傑俊士,於是同時起來誅滅了秦朝王族。 第6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