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道人,無名字,亦不知何裡人(1).嘗求見魯王(2) ,閽人不為通(3).有中貴人出(4) ,揖求之。 中貴見其鄙陋,逐去之;已而復來。 中貴怒,且逐且撲。 至無人處,道人笑出黃金二百兩,煩逐者覆中貴:「為言我亦不要見王;但聞後苑花木樓台,極人間佳勝,若能導我一遊,生平足矣。 」又以白金賂逐者。 其人喜,反命(5).中貴亦喜,引道人自後宰門入(6) ,諸景俱歷(7).又從登樓上。 中貴方憑窗,道人一推,但覺身墮樓外,有細葛綳腰(8) ,懸于空際;下視,則高深暈目,葛隱隱作斷聲。 懼極,大號。 無何,數監至(9) ,駭極。 見其去地絶遠,登樓共視,則葛端系■上;欲解援之,則葛細不堪用力。 遍索道人,已杳矣。 束手無計,奏之魯王。 王詣視(10),大奇之。 命樓下藉茅鋪絮,將因而斷之。 甫畢,葛嵌然自絶,去地乃不咫耳。 相與失笑。 王命訪道士所在。 聞館于尚秀才家(11),往問之,則出遊未復。 既,遇于途,遂引見王。 王賜宴坐,便請作劇(12). 道士曰:「臣草野之夫,無他庸能。 既承優寵,敢獻女樂為大王壽(13). 」遂探袖中出美人,置地上,向王稽拜已。 道士命扮「瑤池宴」本(14),祝王萬年。 女子弔場數語(15). 道士又出一人,自白「王母」(16). 少間,董雙成、許飛瓊(17),一切仙姬,次第俱出。 末有織女來謁(18),獻天衣一襲(19),金彩絢爛,光映一室。 王意其偽,索觀之。 道士急言:「不可!」王不聽,卒觀之,果無縫之衣(20),非人工所能制也。 道士不樂曰:「臣竭誠以奉大王,暫而假諸天孫,今則濁氣所染,何以還故主乎?」王又意歌老必仙姬,思欲留其一二;細視之,則皆宮中樂伎耳。 轉疑此曲,非所夙謗(21),問之,果茫然不自知。 道士以農置火燒之,然後納諸袖中,再搜之,則已無矣。 王於是深重道士,留居府內。 道士曰:「野人之性,視宮殿如藩籠(22),不如秀才家得自由也。 」 每至中夜,必還其所;時而堅留,亦遂宿止。 輒于筵間,顛倒四時花木為戲。 王問曰:「聞仙人亦不能忘情(23),果否?」對曰:「或仙人然耳;臣非仙人,故心如枯木矣(24). 」一夜,宿府中,王遣少妓往試之。 入其室,數呼不應:燭之,則瞑坐榻上,搖之,目一閃即復合;再搖之,■聲作矣。 推之,則遂手而倒,酣臥如雷;彈其額,逆指作鐵釜聲。 返以白王。 王使刺以針(25),針弗入。 推之,重不可搖;加十餘人舉擲床下,若千斤石墮地者。 旦而窺之,仍眠地上。 醒而笑曰:「一場惡睡,墮床下不覺耶!」後女子輩每于其坐臥時,按之為戲:初按猶軟,再接則鐵石矣。 道士舍秀才家,恆中夜不歸。 尚鎖其戶,及旦啟扉,道士已臥室中。 初,尚與曲妓惠哥善(26),矢志嫁娶。 惠雅善歌,絃索傾一時(27). 魯王聞其名,召人供奉,遂絶情好。 每繫念之、苦無由通(28). 一夕,問道士:「見惠哥吝?」答言:「諸姬皆見,但不知其惠哥為誰。 」尚述其貌,道其年,道士乃憶之。 尚求轉寄一語。 道士笑曰:「我世外人,不能為君塞鴻(29). 」尚哀之不已。 道士展其袖曰:「必欲一見,請入此。 」尚窺之,中大如屋。 伏身入,則光明洞徹,寬若廳堂;几案床榻,無物不有。 居其內,殊無悶苦。 道士入府,與王對弈。 望惠哥至,陽以袍袖拂塵(30),惠哥已納袖中,而他人不之睹也。 尚方獨坐凝想時,忽有美人自檐間墮,視之,惠哥也。 兩相驚喜,綢繆臻至。 尚曰:「今日奇緣,不可不志。 請與卿聯之(31). 」書壁上曰:「侯門似海久無蹤(32). 」惠續云:「誰識蕭郎今又逢(33). 」尚曰: 「袖裡乾坤真個大(34). 」惠曰:「離人思婦盡包容(35). 」書甫畢,忽有五人入,八角冠,淡紅衣,認之,都與無素(36). 默然不言,捉惠哥去。 尚驚駭,不知所由。 道士既歸,呼之出,問其情事,隱諱不以盡言。 道士微笑,解衣反袂示之(37). 尚審視,隱隱有字跡,細裁如■(38),蓋即所題句也。 後十數日,又求一人。 前後凡三入。 惠哥謂尚曰:「腹中震動,妾甚憂之,常以緊帛束腰際。 府中耳目較多,倘一朝臨■,何處可容兒啼?煩與鞏仙謀,見妾三叉腰時(39),便一拯救。 」尚諾之。 歸見道士,伏地不起。 道士曳之曰:“所言,予已了了(40). 但請勿憂。 君宗祧賴此一綫,何敢不竭綿薄。 但自此不必復入。 我所以報君者,原不在情私也。 「後數月,道士自外入,笑曰:」攜得公子至矣。 可速把襁褓來!「尚妻最賢,年近三十,數胎而存一子;適生女,盈月而殤。 聞尚言,驚喜自出。 道士探袖出嬰兒,酣然若寐,臍梗猶未斷也。 尚妻接抱,始呱呱而泣。 道士解衣曰:」產血濺衣,道家最忌。 今為君故,二十年故物,一旦棄之。 「尚為易衣。 道士囑曰:」舊物勿棄卻,燒錢許(41),可療難產,墮死胎。 “尚從其言。 居之又久,忽告尚曰:「所藏舊衲(42),當留少許自用,我死後亦勿忘也。 」尚謂其言不祥。 道士不言而去。 入見王曰:「臣欲死!」王驚問之,曰:「此有定數,亦復何言。 」王不信,強留之。 手談一局(43),急起;王又止之。 請就外舍,從之。 道士趨臥,視之已死。 王具棺木,以禮葬之。 尚臨哭盡哀(44),始悟曩言蓋先告之也。 遺衲用催生,應如響(45),求者踵接于門。 始猶以污袖與之;既而剪領衿,罔不效。 及聞所囑,疑妻必有產厄(46),斷血布如掌,珍藏之。 會魯王有愛妃臨盆,三日不下,醫窮於術。 或有以尚生告者,立召入,一劑而產。 第14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聊齋誌異 中》
第1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