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空:猶凌空。 ,同「拿」。 李賀《致酒行》:「少年心事當雲。 」(4)裁:通「」,才。 (5) 震動山谷:此據山東省博物館本,原無此四字。 (6) 夭矯:屈伸自如。 (7) 袁宣四:名藩,字松藩,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 康熙二年(1663) 舉人,揀選知縣,有文名。 康熙二十六年(1687)參加重修《淄川縣誌》。 林四娘 青州道陳公寶鑰(1) ,閩人。 夜獨坐,有女子搴幃入。 視之,不識;而艷絶,長袖宮裝(2)。 笑云:「清夜兀坐(3) ,得勿寂耶?」公驚問:「何人?」 曰:「妾家不遠,近在西鄰。 」公意其鬼,而心好之。 捉袂輓坐,談詞風雅,大悅。 擁之,不甚抗拒。 顧曰:「他無人耶?」公急闔戶,曰:「無。 」促其緩裳,意殊羞怯。 公代為之慇勤。 女曰:「妾年二十,猶處子也,狂將不堪。 」狎褻既竟,流丹浹席。 既而枕邊私語,自言「林四娘」。 公詳詰之。 曰:「一世堅貞,業為君輕薄殆盡矣。 有心愛妾,但圖永好可耳,絮絮何為?」 無何,鷄鳴,遂起而去。 由此夜夜必至。 每與闔戶雅飲。 談及音律,輒能剖悉宮商(4)。 公遂意其工于度曲(5)。 曰:「兒時之所習也。 」公請一領雅奏。 女曰:「久矣不托于音(6) ,節奏強半遺忘(7) ,恐為知者笑耳。 」再強之,乃俯首擊節(8) ,唱伊涼之調(9) ,其聲哀婉(10)。 歌已,泣下。 公亦為酸惻(11),抱而慰之曰:「卿勿為亡國之音(12),使人悒悒(13)。 」女曰:「聲以宣意,哀者不能使樂,亦猶樂者不能使哀。 」兩人燕昵,過于琴瑟。 既久,家人竊聽之,聞其歌者,無不流涕。 夫人窺見其容,疑人世無此妖麗,非鬼必狐;懼為厭蠱,勸公絶之。 公不能聽(14),但固詰之。 女愀然曰:「妾,衡府宮人也(15)。 遭難而死,十七年矣。 以君高義,托為燕婉,然實不敢禍君。 倘見疑畏,即從此辭。 」公曰:「我不為嫌;但燕好若此,不可不知其實耳。 」乃問宮中事。 女緬述(16),津津可聽。 談及式微之際(17),則便咽不能成語。 女不甚睡,每夜輒起誦準提、金剛諸經咒(18)。 公問:「九原能自懺耶(19)?」曰:「一也。 妾思終身淪落,欲度來生耳(20)。 」又每與公評騭詩詞(21),瑕輒疵之(22);至好句,則曼聲嬌吟。 意緒風流(23),使人忘倦。 公問:「工詩乎?」曰:「生時亦偶為之。 」公索其贈。 笑曰:「兒女之語,烏足為高人道。 」 居三年。 一夕,忽慘然告別。 公驚問之。 答云:「冥王以妾生前無罪,死猶不忘經咒,俾生王家。 別在今宵,永無見期。 」言已,愴然。 公亦淚下。 乃置酒相與痛飲。 女慷慨而歌,為哀曼之音,一字百轉;每至悲處,輒便嗚咽。 數停數起,而後終曲,飲不能暢。 乃起,逡巡欲別。 公固輓之,又坐少時。 鷄聲忽唱,乃曰:「必不可以久留矣。 然君每怪妾不肯獻醜;今將長別,當率成一章(24)。 」索筆構成,曰:「心悲意亂,不能推敲(25),乖音錯節,慎勿出以示人。 」掩袖而去。 公送諸門外,湮然沒。 公悵悼良久。 視其詩,字態端好,珍而藏之。 詩曰:「靜鎮深宮十七年,誰將故國問青天(26)?閒看殿宇封喬木,泣望君王化杜鵑(27)。 海國波濤斜夕照,漢家蕭鼓靜烽煙(28)。 紅顏力弱難為厲(29),惠質心悲只問禪(30)。 日誦菩提千百句(31),閒看貝葉兩三篇(32)。 高唱梨園歌代哭(33),請君獨聽亦潸然(34)。 」詩中重複脫節,疑有錯誤。 據《聊齋誌異》鑄雪齋抄本 【註釋】 (1) 青州道:即青州巡道(後簡稱道員)。 清分一省為數道,由布政司統領。 陳寶鑰,字綠崖,福建晉江人,康熙二年(1663)任青州道僉事。 (2) 宮裝:宮女的裝束。 裝也作「妝」、「」。 (3) 兀坐:獨自端坐。 (4) 剖悉宮商:明辨通解五音。 剖,辨明。 悉,瞭解。 官商,指宮、商、 角、徵、羽,為我國古代五聲音階的音級,稱「五音」,亦稱「五聲」。 (5) 工于度曲;善於製作新曲。 度曲:製作新曲,或指依譜歌唱。 (6) 不托于音:不借助樂曲來表達感情,意謂不演奏樂曲。 《禮記。 檀弓上》:「孔子之故人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 ‘「此據山東省博物館本,原無」不“字。 (7) 強半:大半。 (8) 擊節:用手或拍板來調節樂曲。 此指以擊手為拍節。 (9) 伊涼之調:謂悲涼之調。 伊、涼,唐代二邊郡名,即伊州、涼州。 天寶後多以邊地名樂曲。 西京節度蓋嘉運所進伊州商調曲,你伊州曲;西涼都督郭知運所進曲,稱涼州曲。 《涼州》曲,又稱《涼州破》,本晉末西涼羌族改制的中原舊樂。 其曲終入破,驟變為繁弦急響破碎之音,哀婉悲惻,所以下文稱其為「亡國之音」。 (10)哀婉:此據山東省博物館本,原無「哀」字。 (11)酸惻:悲有,淒惻。 (12)亡國之音:本謂國之將亡,音樂也充滿悲涼的情緒。 《禮記。 樂記》:「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此指林四娘所唱聲調悲哀。 (13)悒悒:心情鬱悒不暢。 (14)公不能聽:此據山東省博物館本,原「不」作「固」。 (15)衡府:衡王府。 衡王,朱,封于青州(今山東益都縣)。 詳前《王成》注。 (16)緬述:猶憶述。 (17)式微之際;衰敗之時。 《詩。 邶風。 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 朱熹註云:「式,發語詞;微,猶衰也。 」 第13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聊齋誌異 上》
第1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