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貝茲少爺叫賽克斯的罪行嚇破了膽,他進行了一連串的思考:正派的生活究竟算不算最好的。 一旦認定這種生活理所當然是最好的,他便決定告別往昔,改過自新。 在一段時間裡,他拚死拚活地干,吃了不少苦頭。 不過,他憑着知足常樂的個性和向善的決心,終於獲得成功,一開始是替莊戶人打打短工,給搬運夫當下手,現在成了整個北安普頓郡最快活的畜牧業新秀。 現在,筆者的手在行將完成自己的使命時變得有些發顫,很想拿這些故事的綫,多織一會兒布。 我與書中的人物相處了這樣久,但仍願意陪着他們再走一程,我要奮筆疾書他們的歡樂,分享他們的幸福。 我很想讓新婚的露絲·梅萊展示出全部的風采和韻致,將柔和的清輝撒在她那與世無爭的人生道路上,撒在所有與她一起走在這條路上的人們身上,並且照進他們的心田。 我要描繪她冬日圍爐和生氣盎然的夏日長聚的活力與歡樂。 中午,我要跟着她穿過酷熱的原野,月夜漫步時,我要聆聽她用甜美的嗓音低聲唱出的曲調。 我要注視着她出門樂善好施,在家含着微笑、孜孜不倦地履行天職。 我要描述她和她姐姐的遺孤的幸福,她倆相親相愛,常常在一起想像失去的親人長得像什麼樣子,一想就是幾個小時。 我要再一次把圍聚在她膝前的那些歡樂的小臉蛋召到跟前,聽一聽他們那快活的卿卿喳喳。 我要在記憶中喚起那清脆的笑語歡聲,刻畫在她那雙溫柔的藍眼睛裡閃動着的同情的淚花。 這一切,以及千百次的眼神與微笑,數不清的思想和言語——我都想—一記錄下來。 日復一日,布朗羅先生怎樣繼續用豐富的學識充實他的養子的頭腦,隨着孩子的天性不断發展,希望的種子已經破土而出,大有可能成為老先生希望看到的那種人,布朗羅先生對他的鍾愛也日益加深——他又是怎樣在孩子身上不斷找到老朋友的特徵,這些特徵在他自己的心坎上喚起了久已逝去的回憶,既牽動憂傷,又帶來甜蜜與溫馨——兩個孤兒經歷了磨難,他們如何記取教訓,善待他人,互敬互愛,熱誠感謝庇護、保全了他倆的上帝——這一切都是毋庸贅述的事情。 我已經說過了,他們確實很幸福。 如果沒有強烈的愛,沒有仁愛之心,如果對以慈悲為信條、以博愛一切生靈為最高標誌的上帝不知感恩,是絶對得不到幸福的。 在那個古老鄉村的教堂墓地裡,矗立着一塊白色的大理石墓碑,上邊直到今日還只刻着一個名宇:艾格尼絲。 墓穴裡沒有靈柩,也許要過許多年,才會有另外一個名字刻上去。 然而墳墓隔不斷死者生前友人對他們的愛,如果他們身後時常回返塵世,魂遊一處處愛的聖地,我相信艾格尼絲的陰魂有時就在這個神聖的角落盤旋。 儘管這個角落是在教堂裡,柔弱的她又曾迷途忘返,我還是相信她會到這裡來的。 譯後記 查爾斯·狄更斯(1812一1870)生於英國樸次茅斯一個貧苦家庭,父親是海軍小職員,十歲時全家被迫遷入債務人監獄,十一歲起就開始承擔繁重的家務。 他在鞋油作坊當學徒時,由於包裝熟練,曾被僱主放在櫥窗裡當眾表演操作,作為廣告任人圍觀,給狄更斯心上留下了永久的傷痕,他感到自己「成名和為人所愛」的心願破滅了。 不過,狄更斯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匹克威克外傳》就取得了驚人的成功,書中那位可笑的胖紳士的名氣比當時的英國首相名氣還要大,狄更斯本人也獲得很大聲譽。 一八三六年下半年,二十五歲的狄更斯應出版商理查德·本特裡的約請,擔任《本特裡》雜誌的主編,並且以筆名「博茲」再寫兩部長篇,其中一部次年二月起在《本特裡》雜誌連載兩年,並于一八三八年十月出版單行本。 這本全書五十三章的小說就是《霧都孤兒》,原名《奧立弗·退斯特歷險記》,中國最早的譯本是林琴南的《賊史》,我這裡採用的還是更為讀者熟悉的書名《霧都孤兒》。 《霧都孤兒》是狄更斯的第一部偉大的社會小說,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小說主要反映剛剛通過了濟貧法的英國社會最底層生活。 作者在創作上愛憎分明,形象生動的特點也得到了很充分的體現。 他筆下的人物富有鮮明的個性,整個作品有着強烈的感染力。 狄更斯堪稱一位傑出的語言大師,擅長運用諷刺、幽默和誇張的手法,他筆下的人物風貌和語言風格富有濃厚的浪漫主義特色。 馬克思曾經寫道:「現代英國產生了一批傑出的小說家,他們通過自己描寫生動的傑作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會真理,比所有的職業政治家、政論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還要多。 」馬克思在他的《英國資產階級》一文中列舉的英國小說家中,有《名利場》的作者薩克雷、《瑪麗·巴頓》的作者蓋斯凱爾夫人、《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而狄更斯則名列這批傑出小說家的榜首。 第15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霧都孤兒》
第1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