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朝臣意有同異 ,或言聽還,或言不可。 領軍元乂為宰相,阿那瑰私以金百斤貨之,遂歸北。 二年正月,阿那瑰等五十四人請辭,肅宗臨西堂,引見阿那瑰及其伯叔兄弟五人,升階賜坐,遣中書舍人穆弼宣勞。 阿那瑰等拜辭,詔賜阿那瑰細明光人馬鎧二具,鐵人馬鎧六具;露絲銀纏槊二張並白眊,赤漆槊十張並白眊,黑漆槊十張並幡;露絲弓二張並箭,朱漆柘弓六張並箭,黑漆弓十張並箭;黑漆盾六幡並刀;赤漆鼓角二十具;五色錦被二領,黃綢被縟三十具;私府綉袍一領並帽,內者緋納襖一領;緋袍二十領並帽,內者雜人彩千段;緋納小口袴褶一具,內中宛具;紫納大口袴褶一具,崗中宛具;百子帳十八具,黃布幕六張;新乾飯一百石,麥麨八石,榛麨五石;銅烏錥四枚,柔鐵烏錥二枚,各受二斛;黑漆竹榼四枚,各受二升;婢二口;父草馬五百匹,駝百二十頭,牸牛一百頭,羊五千口:朱畫盤器十合,粟二十萬石。 至鎮給之。 詔侍中崔光、黃門元纂郭外勞遣。 阿那瑰來奔之後,其從父兄俟力發婆羅門卒數萬人入討示發,破之。 示發走奔地豆于,為其所殺。 推婆羅門為主,號彌偶可社句可汗 ,魏言安靜也。 時安北將軍、懷朔鎮將楊鈞表:「傳聞彼人已立主,是阿那瑰同堂兄弟。 夷人獸心,已相君長,恐未肯以殺兄之人,郊迎其弟。 輕往虛反,徒損國威,自非廣加兵眾,無以送其入北。 」 二月,肅宗詔舊經蠕蠕使者牒雲具仁,往喻婆羅門迎阿那瑰復籓之意。 婆羅門殊自驕慢,無遜避之心,責具仁禮敬,具仁執節不屈。 婆羅門遣大官莫何去汾、俟斤丘升頭六人將兵二千隨具仁迎阿那瑰。 五月,具仁還鎮,論彼事勢。 阿那瑰慮不敢入,表求還京。 會婆羅門為高車所逐,率十部落詣涼州歸降,於是蠕蠕數萬相率迎阿那瑰。 七月,阿那瑰啟云:「投化蠕蠕元退社、渾河旃等二人以今月二十六日到鎮,雲國土大亂,姓姓別住,迭相抄掠,當今北人鵠望待拯。 今乞依前恩,賜給精兵一萬,還令督率送臣磧北,撫定荒人,脫蒙所請,事必克濟。 」 詔付尚書、門下博議。 八月,詔兼散騎常侍王尊業馳驛宣旨慰阿那瑰,並申賜賫。 九月,蠕蠕後主俟匿伐來奔懷朔鎮,阿那瑰兄也,列稱規望乞軍,並請阿那瑰。 十月 ,錄尚書事高陽王雍、尚書令李崇、侍中侯剛、尚書左仆射元欽、侍中元乂、侍中安豐王延明、吏部尚書元修義、尚書李彥、給事黃門侍郎元纂、給事黃門侍郎張烈、給事黃門侍盧同等奏曰:“竊聞漢立南、北單于,晉有東、西之稱,皆所以相維禦難,為國籓籬。 今臣等參議以為懷朔鎮北土名無結山吐若奚泉,敦煌北西海郡即漢晉舊障,二處寬平,原野彌沃。 阿那瑰宜置西吐若奚泉,婆羅門宜置西海郡,各令總率部落,收離聚散。 其爵號及資給所須,唯恩裁處。 彼臣下之官,任其舊俗。 阿那瑰所居,既是境外,宜少優遣,以示威刑。 請沃野、懷朔、武川鎮各差二百人,令當鎮軍主監率,給其糧仗,送至前所,仍于彼為其造構,功就聽還。 諸于北來,在婆羅門前投化者,令州鎮上佐準程給糧,送詣懷朔阿那瑰,鎮與使人量給食稟。 在京館者任其去留。 阿那瑰草創,先無儲積,請給朔州麻子乾飯二千斛,官駝運送。 婆羅門居于西海,既是境內,資衛不得同之。 阿那瑰等新造籓屏,宜各遣使持節馳驛先詣慰喻,並委經略。 ” 肅宗從之。 十二月,詔安西將軍、廷尉元洪超兼尚書行台,詣敦煌安置婆羅門。 婆羅門尋與部眾謀叛投嚈噠,嚈噠三妻,皆婆羅門姊妹也。 仍為州軍所討,禽之。 三年十二月,阿那瑰上表乞粟以為田種,詔給萬石。 四年,阿那瑰眾大饑,入塞寂抄 ,肅宗詔尚書左丞元孚兼行台尚書持節喻之。 孚見阿那瑰,為其所執,以孚自隨,驅掠良口二千,公私驛馬牛羊數十萬北遁,謝孚放還。 詔驃騎大將軍、尚書令李崇等率騎十萬討之,出塞三千餘里,至瀚海,不及而還。 俟匿伐至洛陽,肅宗臨西堂,引見之。 五年,婆羅門死於雒南之館,詔贈使持節、鎮西將軍、秦州刺史、廣牧公。 是歲,沃野鎮人破六韓拔陵反,諸鎮相應。 孝昌元年春,阿那瑰率眾討之,詔遣牒雲具仁賚雜物勞賜阿那瑰 ,阿那瑰拜受詔命,勒眾十萬,從武川鎮西向沃野,頻戰克捷。 四月,肅宗又遣兼通直散騎常侍、中書舍人馮俊使阿那瑰,宣勞班賜有差。 阿那瑰部落既和,士馬稍盛,乃號敕連頭兵豆伐可汗,魏言把攬也。 十月,阿那瑰復遣鬱久閭彌娥等朝貢。 三年四月,阿那瑰遣使人鞏鳳景等朝貢,及還,肅宗詔之曰:「北鎮群狄,為逆不息,蠕蠕主為國立忠,助加誅討,言念誠心,無忘寢食。 今知停在朔垂,與爾朱榮鄰接,其嚴勒部曲,勿相暴掠。 又近得蠕蠕主啟,更欲為國東討。 但蠕蠕主世居北漠,不宜炎夏,今可且停,聽待後敕。 」 蓋朝廷慮其反覆也。 此後頻使朝貢。 建義初,孝莊詔曰:「夫勛高者賞重,德厚者名隆,蠕蠕主阿那瑰鎮衛北落,禦侮朔表 ,遂使陰山息警,弱水無塵,刊跡狼山,銘功瀚海,至誠既篤,勛緒莫酬。 故宜標以殊禮,何容格以常式。 自今以後,贊拜不言名,上書不稱臣。 」 第24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魏書 下》
第2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