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公然坐著,開言說:「將軍起兵,為何旗上扯起忠孝王,倒要請教?」薛剛說:「大人不知。 我父母遭奸臣所害,今起兵與父母報仇,盡忠於國,小主封為忠孝王。 今到都城,長安已破在目下,拿住佞臣碎屍萬段,方泄此恨。 不必在此饒舌,去罷。 」狄仁傑說:「將軍不必發怒,待下官說明。 將軍祖父受朝廷大恩,封為王位,封將軍登州總兵,聖恩極矣。 爾不去為官,劫法場打死長安府。 張君左所奏,先帝不准,賜爾金錘一柄,上打奸臣,下打惡人。 君待臣不過如此矣。 後歸山西,爾私進長安,大閙花燈,打死張保,驚死天子,爾之罪不小。 周主將爾父拿捉,爾該挺身而出,卻公然遠避他方。 爾父母兄嫂盡忠而死,你不忠不孝,勾連草寇,劫奪關梁。 後世叛逆之名難免,請將軍三思。 」薛剛一聽此言立起身,遜狄大人上坐說:「未將不明,願大人教之。 」 狄老爺說:「將軍,你不知目下小主在房州,應迎接到長安為帝。 張君左弟兄與武三思,聖上今已拿下天牢,候新主一到,奉旨施行。 奸臣可除,冤仇可泄,豈不是忠孝兩全。 上匡君以報先帝,下救民以安社稷。 不知將軍心內如何?」薛剛聽了大喜,傳令去了忠孝王旗號,扯起大唐元帥旗來,差官到房州接駕。 狄老爺說:「將軍前去接小王,待下官回朝同文武大臣打掃金鑾,候接小主。 」薛剛領命,送出轅門。 狄仁傑回都城不表。 再將薛剛傳令:「軍士不可亂高隊伍,候小主一到,一同進城,取民間一物者,軍法梟首。 」「得令。 」 再講廬陵王聞報薛剛得勝,大悅。 今差官來接,同了徐賢、魏相、駙馬薛蛟一路下來,來到長安。 薛剛聞知,同程咬金、四虎一太歲諸將出寨,跪迎俯伏,接進小主,安慰一番,一同進長安。 百姓香花燈燭,掛紅結綵,滿朝文武俱出遠迎。 咬金傳令昭告天地社稷,然後請小主上金鑾殿登位,受百官三呼萬歲,復國號為唐,是為中宗。 聖天子傳旨:「賜宴百官,君臣共樂。 」眾官酒過數巡,俱皆謝恩而散。 朝廷遲朝,忽報武后賓天。 朝廷大哭。 次日哀詔頒行天下文武各官,二十七日國喪。 非一日之功,足足忙了一月。 立韋氏娘娘為正宮,在朝文武各皆升賞。 狄仁傑加少保,婁師德為吏部尚書,徐賢封英國公,魏相封太保,封薛剛忠孝王大元帥。 薛強襲父職封兩遼王。 薛孝封紅羅都督。 薛蛟駙馬都尉。 薛蚪封為青州總兵。 薛葵封無敵大將軍、秦紅、尉遲景、王宗立、羅昌、程月虎世襲國公。 程咬金年高爵重,無可加封,命家居安享,賜黃金萬兩,綵緞千端,榮歸山東。 子鐵牛,孫千忠俱封侯爵。 伍雄封南陽侯、雄霸為西平侯。 大將陣亡者,子孫世襲,在生者各加爵祿,還鄉。 余外各路總兵,俱皆加級。 旨意一下,眾皆謝恩,此話不表。 再講次日又出赦書頒行天下,犯十惡大罪不赦,其餘流徙斬絞,不論已結未結,已發覺未發覺,俱一概赦免,中宗以前,周朝錢糧盡行赦除。 頒行天下,百姓歡呼載道,萬民樂業。 薛剛上殿哭奏說:“臣祖仁貴平定東遼,臣父丁山掃清西番。 被奸臣張君左、張君右屈陷,將臣父三百餘口盡行殺害,顛倒葬鐵丘墳。 臣兄子薛蛟,虧徐賢、俞元將親兒掉換。 他子被仙人救去,俱皆下山幫扶。 徐青、俞榮大恩未報。 武三思助惡不忠。 伏望聖上恩仇報明。 特此奏聞。 武三思、張氏弟兄應該可罪?”天子聽言大怒說:「朕曉得三人罪惡。 嚇,王兄你把三人拿來,任憑怎樣處治,與父報仇。 待朕請罪薛王兄便了。 」薛剛謝恩,出朝歸府不表。 第20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說唐三傳》
第20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