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門十餘年,士大夫就問無虛日,每月兩三會,聽講者常數十人。 于前史體例貫穿精熟,指陳得失,皆中肯綮,劉知幾、鄭樵諸人不能及也。 馬、班史皆有表,而《後漢》、《三國》以下無之,劉知幾謂「得之不為益,失之不為損。 」先生則曰:「史之有表,所以通紀傳之窮,有其人已入紀傳而表之者,有未入紀傳而牽連以表之者,表立而後紀傳之文可省,故表不可廢。 讀史而不讀表,非深于史者也。 」 康熙壬午四月卒,年六十,所著《歷代史表》六十捲、《紀元匯考》四卷、《廟製圖考》四卷、《儒林宗派》八卷、《石經考》二卷,皆刊行。 又有《周正匯考》八卷、《歷代宰輔匯考》八卷、《宋季忠義錄》十六卷、《六陵遺事》一卷、《庚申君遺事》一卷、《群書疑辨》十二卷、《書學彙編》二十二卷、《崑崙河源考》二卷、《河渠考》十二卷、《石園詩文集》二十捲,予皆未見也。 乾隆初,大學士張公廷玉等奉詔刊定《明史》,以王公鴻緒史稿為本而增損之,王氏稿大半出先生手也。 ——選自《四部叢刊》本《潛研堂文集》 萬斯同先生字季野,是鄞縣人。 他的高祖萬表,是明朝的都督同知;父親萬泰,是明朝崇禎九年的舉人,清朝代明以後他把經史之學分別傳授給幾個兒子,讓他們各自專攻一門。 萬斯同先生是萬泰的小兒子,生下來就異常聰敏,讀書過目不忘。 八歲時曾當客人的面背誦揚雄的《法言》,全篇不差一字。 十四五歲時把家裡的藏書全都拿來閲讀,都能領會其中的主要意思。 餘姚黃宗羲先生住在寧波,萬斯同先生與哥哥萬斯大都拜他為老師,學到蕺山劉宗周先生的學說,就是以「慎獨」為主,認為聖人賢人的道德學問是能趕得上的。 當時寧波有個五經會,其中萬斯同先生年齡最小,但每遇到討論中有疑難的地方,他總是幾句話就能把疑難分析明白。 他青少年時沒有作過八股文,專心學習經史詩賦,通曉歷代史書,對明代的制度人物尤其精通,從洪武朝到天啟朝的實錄都十分熟悉。 尚書徐乾學聽到他的名聲,把他請到自己身邊。 徐乾學撰寫《讀禮通考》,萬斯同先生協助參加定稿。 第52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古文觀止譯注》
第5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