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治軍的原則,沒有不以廉恥為本的。 《吳子》說:「凡是統治國家和管理軍隊,必須教軍民知道守禮,勉勵他們守義,這是為了使之有恥。 當人有了恥,從大處講就能戰攻,從小處講就能退守了。 」《尉繚子》說:「一個國家必須有慈孝廉恥的習尚,那就可以用犧牲去換得生存。 」而太公望對答武王則說:「有三種將士能打勝仗,一是知禮的將士,二是有勇力的將士,三是能剋制貪慾的將士。 因為有禮,所以列朝治軍者和粗野的武夫,都能遵循文王后妃的教化行事;難道還有欺凌平民、搶劫牛馬,而對百姓實行殘暴手段的麼?」《後漢書》上記載:張奐任安定屬國都尉,「羌族的首領感激他的恩德,送上馬二十匹,先零族的酋長又贈送他金環八枚,張奐一起收了下來,隨即召喚屬下的主簿在羌族眾人的面前,以酒酹地道:『即使送我的馬多得像羊群那樣,我也不讓它們進馬廄;即使送我的金子多得如粟米,我也不放進我的口袋。 』把金和馬全部退還。 羌人的性格重視財物而尊重清廉的官吏,以前的八個都尉,大都貪財愛貨,為羌人所怨恨,直到張奐正直廉潔,威望教化才得到了發揚。 」唉!自古以來,邊疆局勢的敗壞,豈有不從貪求財貨開始的麼!我對遼東的事件不能無感。 杜子美詩道:「安得廉頗將,三軍同晏眠!」有一種刻本作「廉恥將」。 詩人本來的意思,未必想到這點,但我讀《唐書》,講到王佖做武靈節度使時,以前吐蕃人想造烏蘭橋,每次在河邊岸上事先堆積木材,都被節度使派人暗暗地運走木材,投入河流,橋始終沒有造成。 吐蕃人瞭解到王佖貪而無謀,先重重地賄賂了他,然後加緊趕工造成了橋,並且築了小城防守。 從此以後朔方防禦侵掠的戰事就沒完沒了,至今還成為邊患,都是由於王佖的貪財引起的。 所以貪財的人作將帥便邊關到夜間也洞開着無人防守。 懂得這個道理,即使是郢書燕說式的穿鑿附會,或許也可以治國吧! (何滿子) 與友人論門人書 〔清〕顧炎武 伏承來教,勤勤懇懇,閔其年之衰暮,而悼其學之無傳,其為意甚盛。 然欲使之效曩者二三先生,招門徒,立名譽,以光顯于世,則私心有所不願也。 若乃西漢之傳經,弟子常千餘人,而位富者至公卿,下者亦為博士,以名其學,可不謂榮歟,而班史乃斷之曰:「蓋祿利之路然也。 」故以夫子之門人,且學干祿。 子曰:「三年學,不至于穀,不易得也。 」而況于今日乎? 今之為祿利者,其無藉于經術也審矣。 窮年所習不過應試之文,而問以本經,猶茫然不知為何語,蓋舉唐以來帖括之淺而又廢之。 其無意于學也,傳之非一世矣,矧納貲之例行,而目不識字者可為郡邑博士!惟貧而不能徙業者,百人之中尚有一二。 讀書而又皆躁競之徒,欲速成以名于世,語之以五經則不願學,語之以白沙、陽明之語錄,則欣然矣,以其襲而取之易也。 其中小有才華者,頗好為詩,而今日之詩,亦可以不學而作。 吾行天下見詩與語錄之刻,堆幾積案,殆于瓦釜雷鳴,而叩之以二南、雅頌之義,不能說也。 于此時而將行吾之道,其誰從之?「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 」若徇眾人之好而自貶其學,以來天下之人,而廣其名譽,則是枉道以從人,而我亦將有所不暇。 惟是斯道之在天下,必有時而興,而君子之教人有私淑艾者,雖去之百世而猶若同堂也。 所著《日知錄》三十餘卷,平生之志與業皆在其中,惟多寫數本以貽之同好,庶不為惡其害己者之所去,而有王者起,得以酌取焉,其亦可以畢區區之願矣。 第48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古文觀止譯注》
第4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