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南垣生得黑而矮胖,性格滑稽,喜歡拿街頭巷尾荒唐不經的傳說作為談笑的資料。 有時因為見聞陳舊,反而受到別人調笑耍弄,也不掛在心裡。 他和別人交往,喜歡講別人的好處,不管別人地位的高低,能夠與不同愛好的人相處,因此在江南各府縣來往活動了五十多年。 除華亭、秀州外,在南京、金沙、常熟、太倉、崑山,每次經過必定要逗留好幾個月。 他所建造的園林,以工部主事李逢申的橫雲山莊、參政虞大復的豫園、太常少卿王時敏的樂郊園、禮部尚書錢謙益的拂水山莊、吏部文選郎吳昌時的竹亭別墅為最著名。 他在繪製營造草圖時,對高低濃淡,早已作了規劃。 剛剛堆造土山,樹木和山石還未安置,山岩峽谷已安排妥貼,隨機應變地選用各種山石來壘出假山的脈絡,烘托它的氣勢,而不留下人工的痕跡。 即使一花一竹的佈置,它的疏密傾斜,從各個角度看也都是非常巧妙的。 假山尚未壘成,就預先考慮房屋的建造;房屋還沒有造好,又思索其中的佈置,窗欄傢具,都不加以雕鑿裝飾,十分自然。 主人通達事理的,張南垣可以不受催促勉強,逐一建造;遇到要憑自己意圖建造的主人,不得已而委曲順從,後來過路人見到,就會嘆息說:「這一定不是張南垣的構思。 」 張南垣從事這技藝的時間一長,土石草樹的性質特徵便都能掌握。 每當開始動手造作的時候,亂石成堆,有的平放,有的斜擱,張南垣徘徊不前,四下觀察,山石的正側橫豎、形狀紋理,都默默地記在心中,借助眾人的力量來修築成功。 他經常高坐在一間屋子裡,一邊與客人說說笑笑,一邊呼喚工匠說:「某一棵樹下的某塊石頭可以放在某某地方。 」眼睛不往那兒看,手也不向那兒指,好像金屬已在爐內冶煉,就不必再借助于斧鑿來錘擊了。 甚至安放樑柱和封頂後,用懸縋來檢驗,也一寸都不差,觀看的人因此十分佩服他的技能。 有學他技藝的人,認為他平生所長全在於建造的曲折變化,所以就盡心儘力地加以模仿,初看還有點相似,細看就覺得不像了。 而張南垣獨自規劃總體佈局,使人們在開始建造的幾天之內,方圓幾丈之間,很難理解他的設計建造意圖,等到造好以後,就像天生地出,妙合自然,使人覺得從未見過。 他曾在朋友的書房前模仿荊浩、關同的山水畫筆意壘造假山,兩山對峙,左曲右平,向上直壘已過四丈,不作一點曲折,忽然在它的頂端,將幾塊山石相互交錯造成氣勢,則整座假山具有靈動之感,一片青綠,與眾不同。 所謂別人建造的沒有能及得上他的原因,就在於此。 張南垣有四個兒子,能夠繼承父親的技藝。 他晚年謝絶涿鹿相國馮銓的聘請,派他第二個兒子前往,自己在鴛湖邊造了三幢小屋,隱退養老。 我去訪問他, 第48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古文觀止譯注》
第4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