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月日:此為擬稿時原樣。 《文苑英華》作「貞元十九年五月廿六日」;但祭文中說十二郎在「六月十七日」曾寫信給韓愈,「五」字當誤。 [2]季父:父輩中排行最小的叔父。 [3]銜哀:心中含着悲哀。 致誠:表達赤誠的心意。 [4]建中:人名,當為韓愈家中僕人。 時羞:應時的鮮美佳餚。 羞,同「饈」。 [5]孤:幼年喪父稱「孤」。 《新唐書·韓愈傳》:「愈生三死而孤,隨伯兄會貶官嶺表。 」[6]怙(hù戶):《詩·小雅·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 」後世因用「怙」代父,「恃」代母。 失父曰失怙,失母曰失恃。 [7]中年兄歿南方:代宗大曆十二年(777),韓會由起居舍人貶為韶州(今廣東韶關)刺史,次年死於任所,年四十三。 時韓愈十一歲,隨兄在韶州。 [8]河陽:今河南孟縣西,是韓氏祖宗墳墓所在地。 [9]就食江南: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北方藩鎮李希烈反叛,中原局勢動盪。 韓愈隨嫂遷家避居宣州(今安徽宣城)。 因韓氏在宣州置有田宅別業。 韓愈《復志賦》:「值中原之有事兮,將就食于江之南。 」《祭鄭夫人文》:「既克返葬,遭時艱難。 百口偕行,避地江濆。 」均指此。 [10]吾上有三兄:三兄指韓會、韓介,還有一位死時尚幼,未及命名,一說:吾,我們,即韓愈和十二郎。 三兄指自己的兩個哥哥和十二郎的哥哥韓百川(韓介的長子)。 [11]先人:指已去世的父親韓仲卿。 [12]兩世一身:子輩和孫輩均只剩一個男丁。 [13]視:古時探親,上對下曰視,下對上曰省。 貞元二年(786),韓愈十九歲,由宣州至長安應進士舉,至貞元八年春始及第,其間曾回宣州一次。 但據韓愈《答崔立之書》與《歐陽生哀辭》均稱二十歲至京都舉進士,與本篇所記相差一年。 [14]省(xǐng醒):探望,此引申為憑弔。 [15]遇汝從嫂喪來葬:韓愈嫂子鄭氏卒於元貞元九年(793),韓愈有《祭鄭夫人文》。 貞元十一年,韓愈往河陽祖墳掃墓,與奉其母鄭氏靈柩來河陽安葬的十二郎相遇。 [16]董丞相:指董晉。 貞元十二年(796),董晉以檢校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任宣武軍節度使,汴、宋、亳、潁等州觀察使。 時韓愈在董晉幕中任節度推官。 汴州:治所在今河南開封市。 [17]止:住。 [18]取其孥(nú奴):把家眷接來。 孥,妻和子的統稱。 [19]薨(hōng烘)古時諸侯或二品以上大官死曰薨。 貞元十五年(799)二月,董晉死於汴州任所,韓愈隨葬西行。 去後第四天,汴州即發生兵變。 [20]不果:沒能夠。 指因兵變事。 [21]佐戎徐州:當年秋,韓愈入徐、泗、濠節度使張建封幕任節度推官。 節度使府在徐州。 佐戎,輔助軍務。 [22]取:迎接。 [23]罷去:貞元十六年五月,張建封卒,韓愈離開徐州赴洛陽。 [24]東:指故鄉河陽之東的汴州和徐州。 [25]孰謂:誰料到。 遽(jù具):驟然。 [26]鬥斛(hú胡):唐時十斗為一斛。 鬥斛之祿,指微薄的俸祿。 韓愈離開徐州後,于貞元十七年(801)來長安選官,調四門博士,貞元十九年,遷監察御史。 [27]萬乘(shèng剩):指高官厚祿。 古代兵車一乘,有馬四匹。 封國大小以兵賦計算,凡地方千里的大國,稱為萬乘之國。 [28]輟(chuò齪),停止。 輟汝,和上句「舍汝」義同。 就:就職。 [29]去年:指貞元十八年(802)。 孟東野:即韓愈的詩友孟郊。 是年出任溧陽(今屬江蘇)尉,溧陽去宣州不遠,故韓愈托他捎信給宣州的十二郎。 [30]無涯之戚:無窮的悲傷。 涯,邊。 戚,憂傷。 [31]純明:純正賢明。 不克:不能。 蒙:承受。 第32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古文觀止譯注》
第3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