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時有一國,和羅剎鄰近,羅剎多次入境,吃人無數,國王與羅剎相約說:從今以後,國中的人家,每天有一家給你送人,不要再來枉殺。 有一個奉佛的人家,只有一個兒子,才十歲,輪到應該送去。 離別之時,父母哀哭,便誠心唸佛。 因為佛神的威力的原因,大鬼不敢靠近。 第二天,看見兒子還在,高興地和他一齊回家。 從此鬼便滅絶,國人有了依賴。 張元 後周張元字孝始,河北萬城人也。 年十六,其祖喪明三載,元懼憂泣,晝夜經行,以祈福祐。 復讀《藥師經》云:「盲者得視之言。 」遂請七僧,燃七層燈,七晝夜轉讀《藥師經》。 每日行道祝曰:「元為孫不孝,使祖喪明,今以燈光,並施法界,乞祖目見明,元求代暗。 」如此辛勤,至七日。 其夜,夢有一翁,以金篦療其祖目,謂元曰:「勿憂悲也,三日後,祖目必瘥。 」元于夢中喜踴,驚覺,乃遍告家人。 三日。 祖目果瘥。 (出《法苑珠林》) 【譯文】 後周張元字孝始,是河北萬城人,年齡十六歲。 他的祖父失明三年,張元憂愁哭泣,晝夜唸經,來祈祐降福,又讀《藥師經》中說「失明者能復明」的經句,就請七個和尚,點燃七層燈,七天七夜誦讀《藥師經》。 每天行道後祝願說:「我為孫不孝,使祖父失明,現在用燈光,一齊獻給法界,乞求祖父眼睛能夠看見,我願請求代替祖父失明。 」象這樣辛勤,到了第七天,那天的夜裡,夢見一個老翁,用金篦治療祖父的眼睛,並對張元說:「不要悲傷,三天後,你祖父的眼睛一定能好。 」張元在夢中高興的跳了起來,於是驚醒,就都告訴了家人。 三天後,祖父的眼睛果然好了。 釋智興 唐京師大莊嚴寺釋智興,洛州人也。 勵行堅明,依首律師,誦經持律,不輟昏曉。 至大業五年仲冬,次當維那鳴鐘。 同寺僧名三果者,有兄從煬帝南幸江都,中路身亡。 初無凶告,通夢于妻曰:「吾行達彭城,不幸病死,生無善行,今墮地獄,備經五苦。 賴今月初十日,禪定寺僧智興鳴鐘發響,聲振地獄,同受苦者,一時脫解,今生樂處。 思報其恩,汝可具絹十匹奉之,並陳意慇勤。 」及寤說之,人無信者。 尋復夢如初,後十餘日,凶問與夢符同。 乃以絹奉興,合寺大德至,咸問興曰:「何緣鳴鐘,乃感斯應?」興曰:「余無他術,見佛法藏傳云:‘罽膩吒王受苦,由鳴鐘得停;及增一阿含經,鳴鐘作福。 」敬遵此事,勵力行之。 嚴冬登樓,風切皮肉,露手鳴椎,掌中破裂,不以為苦。 鳴鐘之始,先發善願,諸賢聖同入道場,同受法食。 願諸惡趣,聞此鐘聲,俱時離苦,速得解脫。 如斯願行,察志常奉修,故致茲通感焉。 ”(出《異苑》,明抄本作出《高僧傳》) 【譯文】 唐朝京城大莊嚴寺的釋智興。 是洛州人。 行為端方而堅毅,尊崇師傅引導不分早晚地誦讀經書堅守律法,到大業五年的仲冬,輪到智興敲鐘。 同寺的和尚名三果,有個哥哥跟隨煬帝南到江都,半路而死。 當初沒有人報信,託夢給他的妻子說:「我走到彭城,不幸病死。 在世沒做善事,已落入地獄,準備經受五苦。 幸好這月的初十,禪定寺的和尚智興敲鐘發響,聲振地獄,同時受苦的人,一時都解脫了,今脫生於樂地,我想要報答他的恩德,你可準備十匹絹送給他,並向他表示致謝之意。 」他的妻子醒來說這件事,沒有人相信,不久又做了這樣的夢,後十幾天,凶信和夢相同,於是就把絹送給了智興。 整個寺裡都蒙受了功德,和尚們都問興說:「什麼原因敲鐘能有這樣的報應?」智興說:「我沒有什麼本領,見佛法藏傳中說:罽膩吒王受苦,從鳴鐘得到停止;增一阿含經,鳴鐘可以造福。 我謹遵從這些事,努力實行它。 嚴冬登樓,寒風浸入皮肉,露出手來拿椎,掌中破裂,不認為是苦。 敲鐘之初,先發下善願:各位賢聖一齊入道場,一同受用法食,願凡處在險惡之中的,聽到這個鐘聲,一齊都脫離痛苦,快得到解脫。 這樣許願奉行,常志奉修佛法,才有這樣的感應啊。 」 董雄 唐董雄,河南人。 貞觀中,為太理丞。 幼奉佛法,蔬食多年。 因非累與同列李敬玄、王忻俱維縶。 雄專念普門品,日三十遍,鎖忽夜解落,雄驚告忻、玄。 忻視其鎖,堅全在地,而鈎連不開,相離數尺,即告守者。 御史張守一宿直,命吏燭之而甚怪,重鎖封記而去。 雄但誦經不輟,至五更,又解落有聲,雄復告忻、玄等。 至明,守一視之,封題如故,而鎖自相離。 敬玄素不信佛法,其妻讀經,常謂曰:「何為胡神所媚而讀此書耶?」及見雄此事,乃深悟不信之咎,方知佛大聖也。 時忻亦誦八菩薩名,滿三萬遍,晝鎖解落,視之如雄無異,不久俱免。 (出《法苑珠林》) 【譯文】 唐朝的董雄,是河南人。 貞觀年中,做太理丞。 年幼奉佛法,吃素多年。 因犯罪而連累了同行的李敬玄,王忻一起被囚禁。 董雄專心念普門品,每天三十遍,鎖忽然在夜裡解落,董雄驚訝地告訴李敬玄、王忻。 敬玄看他的鎖完整在地上,而鈎鏈卻不開。 相距幾尺,於是就告訴看守的人。 御史張守一值夜班,命獄吏給他照亮看到後也感到很奇怪,又重新鎖上並封記好而走了。 董雄只是誦經不停,到了五更天時,又有解落的聲音。 雄又告訴玄、忻等人。 到了天亮,張守一一看,封記如原來一樣,而鎖卻自己脫離。 敬玄一向不信佛法,他的妻子讀經書,常對她說:「為什麼被胡神所述而讀這樣的書呢?」等到看見董雄這件事,才深感不信神的錯誤,才知道佛是大聖人。 當時忻也誦讀八個菩薩的名字,念滿三萬遍。 白天鎖便解脫,看看和董雄的沒有什麼不同,不久就都得到赦免了。 孟知儉 唐孟知儉,并州人。 少時病,忽亡,見衙府,如平生時,不知其死。 逢故人為吏,謂曰:「因何得來?」具報之,乃知是冥途。 吏為檢尋曰:「君平生無修福處,何以得還?」儉曰:「一生誦多心經及高王經,雖不記數,亦三四萬遍。 」重檢獲之,遂還。 吏問欲知官乎,曰:「甚要。 」遂以簿示之,云:「孟知儉合運出身,為曹州參軍,轉鄧州司倉。 」即掩卻不許看。 遂至荒榛,入一黑坑,遂活,不知運是何事。 尋有敕募運糧,因放選,授曹州參軍。 乃悟曰:「此州吾不見,小書耳。 」滿授登州司倉,去任又選,唱晉州判司,未過而卒。 (出《朝野僉載》) 【譯文】 唐朝孟知儉,是并州人。 年少有病時,忽然死去,看見一個衙府,象生時一樣,不知道他已死了。 遇到一個老朋友做官,問他說:「為什麼來這裡?」官都告訴了他,才知道是陰間。 官吏替知儉查檢說道:「你平生沒有修福之處,怎麼能回去呢?」知儉說:「一生誦讀多心經及高王經。 雖然記不住遍數,也有三四萬遍了。 」又重新檢驗果真如此,於是放他回去。 官吏問他想知道官運嗎,他說:「很想知道。 」於是就拿出簿子給他看,說:「孟知儉合運出身,做曹州參軍,轉為登州司倉。 」就合上不再讓他看。 於是送他到荒野,掉進了黑坑,於是孟知儉便復活了。 他不知道命運是怎麼回事。 不久有令召集運糧。 因而選人,中選後知儉被授予曹州參軍。 他才明白過來說:「這個州我不去,是個小差事罷了。 」又授給他登州司倉,他離任後又叫他做晉州判司,沒去而死。 第15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太平廣記 二》
第1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