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僧人釋道冏,弘始十八年,師道懿派他到河南霍山去采鐘乳,和同道道朗等四個人一同前往。 拿着火把進入深洞,入洞走了三里,遇到一條深水流,靠一橫木渡水。 道冏先渡過去了,後面的人都落水而死。 當時火又熄滅了。 漆黑一片。 道冏已沒有活着的念頭,只是痛哭,但還是堅持呼喚觀世音,許願如果能承蒙給予出路,將供奉百人的祭祀,來報達神的威力。 過了一宿忽然看見一個小光炯然,其形象螢火,頃刻之間,洞穴中都明亮起來,於是看見了路,才走出岩下。 從此他信悟更深,多次目睹這樣的靈異。 元嘉十九年,臨川王鎮守廣陵,請道冏在府裡供事。 那年的九月,在西齋中作十天觀世音齋,已經過了九天,夜裡過了四更天,眾僧們都熟睡了,道冏起身施禮拜謝,剛要坐禪,忽然看見四下里有無數個僧人,都出現了半身。 一個佛梳螺旋形的髮髻,十分分明。 有一個高個子,戴着頭巾,穿著布褲子,手拿一把長刀。 相貌非常雄偉而奇異,捻着香給道冏,道冏當時不肯接受。 四邊的僧人說道:「道冏可以接受香,來保護主人。 」不一會兒,什麼再也看不見,當這個時候,也看不見聚會的眾僧,只看見放著的釋迦文行的像罷了。 伏萬壽 伏萬壽,平昌人。 宋元嘉十九年在廣陵為衛府參軍,乞假返州。 四更初,涉江,長波安流,至中而風起如箭,時又夜,莫知所向。 萬壽光奉法,唯一心歸命觀世音,念無間。 倏爾與船中數人,同睹北岸有光,狀如村火,喜曰:「此必是陽火也。 」回船趨之,未旦而至,問彼人,皆云:「昨夜無燃火者。 」於是方悟神力焉。 (出《法苑珠林》) 【譯文】 伏萬壽,是平昌人。 南朝劉宋元嘉十九年在廣陵做衛府參軍,請假回州裡。 四更初過江,波平浪靜,等到到了江中風如箭起,當時又是深夜,不知去向。 萬壽先信奉佛法,把唯一的希望歸於觀世音經,不停止地念。 很快地和船上的幾個人,都看見北岸上有光亮,象是村火,高興地說:「這一定是人間的煙火。 」於是調回船頭奔去,不到天亮就到了。 問那地方的人,他們都說昨天夜裡沒有點燃火光的。 於是才明白了是神的力量。 彭子喬 宋彭子喬者,益陽縣人也。 任本郡主薄,事太守沈文龍。 建元元年,以罪被系。 子喬少年嘗出家,還俗後,常誦觀世音經。 時文龍盛怒,防械稍急,必欲殺之。 子喬憂懼,無復余計,唯至誠誦經,至百餘遍,疲而晝寢。 同系者有十許人,亦俱睡。 有湘西縣吏杜道榮,亦系在獄,乍寐乍寤,不甚得熟。 忽有雙白鶴集子喬屏風上。 有頃,一鶴下至子喬邊,時復覺如美麗人。 道榮起,見子喬雙械脫在腳外,而械痕猶在焉。 道榮驚視,子喬亦寤,共視械咨嗟,問道榮曰:「有所夢不。 」答曰:「不夢。 」道榮以所見說之,子喬雖知必己,尚慮獄家疑其欲叛,乃取械著之。 經四五日而蒙釋放。 (出《法苑珠林》) 【譯文】 南朝劉宋的彭子喬是益陽縣人。 任本郡的主薄,給太守沈文龍辦事。 建元元年,因罪而被抓。 子喬年少時曾經出家,還俗後,常唸誦觀世音經。 當時文龍很生氣,給他帶的刑具也越來越緊,一定要殺死他。 子喬憂懼,再也沒有別的辦法。 只是誠心唸經,唸到一百多遍,因疲勞白天就睡着了。 一同被抓的人有十幾個,也都一起入睡。 有一個湘西的縣吏杜道榮,也被押在獄中,忽睡忽醒,睡得不很熟,忽見有一雙白鶴落在子喬的屏風上。 過了一會兒,一隻鶴下到子喬旁邊,當時又覺得它象是個很美麗的人。 道榮起身,看見子喬的雙鐐脫落在腳下,而刑械的痕跡還在。 道榮驚訝地看著,子喬也醒了,共同看著刑械驚嘆,問道榮道:「是不是在作夢?」回答說:「沒作夢。 」道榮把所看見的告訴他。 子喬雖然知道究竟,卻怕看守疑惑他想叛逃,他就又拿出刑械自己戴上。 經了四五天而被釋放。 釋慧和 宋慧和沙門者,京師眾造寺僧也。 元(《法苑珠林》二七引元作義,義嘉劉宋晉安王起兵時所建年號。 見《宋書鄧琬傳》。 )嘉之難,和猶為白衣,屬劉胡部下。 胡常遣將士數十人作諜東,和亦預行,行至鵲渚,而值台軍西上,諜眾離散,各逃草澤。 和得竄,下至新林,見野老衣服縷弊,和乃以貌整褲褶易其衣,提籃負擔,若類田人。 時諸遊軍捕此散諜,視和形色,疑而問之。 和答對謬略。 因被笞掠,登時見斬。 和自散走,便恆誦念觀世音經,至將斬時,祈懇彌至。 既而軍人揮刃屢跌,三舉三折,並驚而釋之。 和於是出家,遂成精業。 (出《法苑珠林》) 【譯文】 南朝宋時的慧和僧人,是京城眾造寺的和尚。 元嘉年間劫難時,慧和還是平民,屬劉胡的部下。 劉胡常派將士幾十人作間諜,慧和也準備去,走到鵲渚,正趕上台軍西上。 眾間諜都離散了,各自逃到草澤中。 慧和得以逃竄,到了新林,看見一個野老衣服襤褸,慧和就用自己看去還算齊整的衣褲換了他的衣服,提着籃子挑着擔子。 好象種田的人一樣。 當時那些遊軍在這裡追捕散離的那些間諜,看慧和的體型和麵色,疑惑地查問他,慧和答對不上,於是就被拷打,立刻要被斬首。 慧和自從走散後,便堅持誦讀觀世音經,到了將要斬首的時候,祈禱的更加誠摯。 軍人揮刀砍他時屢次跌倒,三次舉刀三次刀折,非常驚訝地放了他。 慧和於是出家,終於成就了他的修業。 齊建安王 齊建安王患瘡,念觀音不息,夜夢見觀音,手為傅藥,明旦瘡愈也。 (出《感應傳》) 【譯文】 齊朝建安王患了瘡病,念觀世音經不止,夜裡夢見觀世音。 親手為他傅藥,第二天早晨瘡就痊癒了。 毛德祖 滎陽人毛德祖,初投江南,偷道而過。 道逢虜騎所追,伏在路側蓬蒿,半身猶露,分意受死。 合家念觀世音,俄然雲起雨注,得免死也。 (出《辨正論》) 【譯文】 滎陽人毛德祖,當初投奔江南,偷路而過。 道上正遇上敵人的騎兵追趕,就趴在路邊的蓬蒿中,半截身子還露在外面,只等受死。 當初全家念觀世音經,突然天陰下起大雨來,他才能夠免于死亡。 李儒俊 隊主李儒俊鎮虎牢,為魏虜所圍,危急欲降。 夜逾城出,見賊縱橫並臥,儒俊乃一心念觀世音,便過賊處,趨空澤。 賊即隨來,儒俊便入草,未及藏伏,賊掩至。 儒俊驚恐,一心專念觀音經,忽得馬馳去,因此遂得脫。 (出《辨正論》) 【譯文】 隊主李儒俊鎮守虎牢關,被魏兵所圍,十分危急,打算投降。 李儒俊便連夜從城牆逃出,看見賊兵橫躺豎臥,就一心念觀世音經,便穿過賊兵處,到達空澤地。 賊兵就着來了,儒俊便躲入草中,沒等到藏好,賊兵趕到了。 儒俊便驚慌害怕,一心專念觀世音經,忽然得到一匹馬奔馳而去,因此得以脫險。 沈甲 吳郡人沈甲,被系處死。 臨刑市中日,誦觀音名號,心口不息,刀刃自斷,因而被放。 一雲,吳人陸暉系獄分死。 乃令家人造觀音像,冀得免死。 臨刑三刀,其刀皆折。 官問之故,答云:「恐是觀音慈力。 」及看像項上,乃有三刀痕現,因奏獲免。 (出《宣驗記》) 【譯文】 第14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太平廣記 二》
第1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