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秦時畢覽是東平人。 年少信奉佛法,跟着慕容垂北征,被俘,單馬而逃竄。 看敵人騎馬將要追上他,畢覽誠心誦念觀世音經,就得以脫免。 進入山中,又迷了路,又專心唸經。 則看見一個道人,穿著法衣拿着錫杖,給他指出去路,畢覽便安全到達家中。 釋法智 沙門釋法智,為白衣時,嘗獨行至大澤中。 忽遇猛火,四方俱起,走路已絶,便至心禮誦觀世音。 俄而火過,一澤之草,無有遺莖者,唯法智所容身處不燒,始乃敬奉大法。 後為姚興將,從征索虜,軍退失馬,落在圍裡,乃隱溝邊叢棘中,得蔽頭,復念觀世音,心甚勤至。 隔溝人遙喚後軍,指令殺之,而軍過搜覓,輒無見者,遂得免。 後徑出家。 (出《冥祥記》) 【譯文】 出家僧人法智,為平民時,曾經獨自走在大澤中,忽然遇到猛火,四方燒起,走投無路,便誠心誦念觀世音經,不一會火燒過了,一澤之草,沒有一點保留的,只有法智所藏的地方一點也沒燒着,於是他開始更加敬奉大法。 後來做了姚興的將官。 從征追趕敵人,退軍時落馬,落在包圍中,於是他便隱藏在溝旁的荊棘裡才遮住了頭,又念觀世音經,心更加忠誠。 隔溝人遠遠地喊後軍。 讓他們殺死他,而後軍過來搜索,都沒有看見他,於是獲救。 以後他便出家。 孫道德 宋孫道德,益州人也。 奉道祭酒,年過五十,未有子息,居近精舍。 景平中,沙門謂道德曰:「必願有兒,當至心禮誦觀世音經,此可冀也。 」德遂罷不事道,丹心投誠,歸誦觀世音。 少日之中,而有夢應,婦即有孕,產男。 (出《冥祥記》) 【譯文】 宋朝的孫道德,是益州人,信奉道教,任主管。 年齡已過五十歲,還沒有子女,居在精舍附近。 景平年中,僧人對道德說:「你一定希望有兒子,就應當誠心禮念觀世音經,這樣才可以有希望。 」道德就不去事道,而誠心誠意去念觀世音經。 幾日之中,有夢應驗,婦人即有了身孕,後生下一男。 張興 宋張興,新興人,頗信佛法,常從沙門僧融、曇翼時受八戒。 元嘉初,興嘗為劫賊所引,逃避。 妻系獄,掠笞積日。 時縣失火,出囚路側,會融、翼同行,偶經囚邊,妻驚呼:「闍梨何不賜救?」融曰:「貧道力弱,不能救如何?唯宜勸念觀世音,庶獲免耳。 」妻便晝夜祈念,經十日許,夜夢一沙門以足躡之曰:「咄咄,可起。 」妻即驚起,鉗鎖桎梏俱解,然閉戶警防,無由得出,慮有覺者,乃卻自械。 又夢向者沙門曰:「戶已開矣。 」妻覺而馳出,守備俱寢,安步而逸。 暗行數里,卒值一人,妻懼躄地,已而相訊,乃其夫也。 相見悲喜,夜投僧翼,翼匿之,獲免焉。 (出《冥祥記》) 【譯文】 南朝宋時的張興是新興人,很信奉佛法,曾跟着僧人僧融、曇翼同時受八齋戒。 元嘉年初,張興嘗被劫賊所牽連逃跑躲避。 妻子被抓進監獄,幾天來嚴刑拷打。 當時縣裡失火,就把囚徒放在路邊,正趕上僧融、曇翼路過,偶然經過囚徒處。 張興的妻子驚呼:「闍梨為何不救救我!」融說:「我力量單弱,不能救你怎麼辦呢?只應勤念觀世音經。 大概能獲免罷。 」他的妻子便晝夜唸經祈禱,過了十天左右,夜裡夢見一個僧人用腳踢她說:「喂!喂!可以起來了。 」妻子驚起,鉗枷鎖都解開了,然而關着門又有防守,沒有辦法出去。 怕有人覺察,於是自己卸下刑具。 又夢見先前的僧人說:「門已經開了。 」他的妻子便醒來快跑,守備的人都睡了,她便順當地逃出。 暗行幾里,偶然碰到一個人,她驚怕地仆倒在地上,過了一會又互相問,才知道是她的丈夫。 相見後悲喜交加,連夜投奔僧翼,翼把他們藏了起來,才獲免了。 曇無竭 宋元嘉初,有黃龍沙門曇無竭者,誦觀世音經,淨修苦行。 與徒屬二十五人,往尋佛國,備經艱險。 既達天竺舍衛,路逢山象一群,竭賫經誦念,稱名「歸命」。 有獅子從林中出,象驚奔走,後有野牛一群,鳴吼而來,將欲加害。 竭又如初歸命,有大鷲飛來,牛便驚散,遂得免。 (出《法苑珠林》) 【譯文】 南朝劉宋元嘉年初。 有個黃龍僧人曇無竭,誦讀觀世音經,淨修苦行。 和他的徒弟們二十五人,去尋找佛國,經歷了許多艱難險阻,終於到達了天竺國舍衛。 在路上碰到一群山象,他抱著經誦念,呼喚救命。 有一個獅子從樹林中出來,大象驚慌逃走,後來有一群野牛,吼叫而來,將要加害於他們,無竭又象起初那樣唸經求救,又有大鷲飛來,野牛便驚散,才得以脫免。 車母 車母者,遭宋廬陵王青泥之難,為虜所得。 在賊營中。 其母先來奉佛,即然七燈于佛前,夜精心念觀世音,願子得脫。 如是經年,其子忽叛還,七日七夜獨行,自南走,常值天陰,不知東西,遙見有七段火光,望火而走,似村欲投,終不可至。 如是七夕,不覺到家,見其母猶在佛前伏地,又見七燈,因乃發悟。 母子共談,知是佛力,自後懇禱,專行慈悲。 (出《宣驗記》) 【譯文】 車母,遭南朝宋時廬陵王青泥之難,被俘在賊營中。 他的母親從來供佛,就在佛前點燃了七盞燈,整夜精心念觀世音經,願兒子能脫險。 象這樣整一年,她的兒子忽然逃走,獨自走了七天七夜,向南走,常趕上天陰,就不知道東西。 遠遠看見有七段火光,望見火而跟着走,好象是村子想要去投宿,卻始終不能到達。 象這樣又經七個晚上不知不覺就到家了。 看見他的母親還在佛前跪在地上,又看見七盞燈,他才明白過來。 母子共談,知道是佛的力量,從此更加誠懇禱告,專門行善。 釋曇穎 宋長干寺有釋曇穎,會稽人,少出家,謹于戒行,誦經十餘萬言,止長干寺。 善巧宣唱,天然獨絶。 穎常患癬疾,積治不除。 房內恆供養一觀世音像,晨夕禮拜,求差此疾。 異時,忽見一蛇,緣壁上屋。 須臾,有一鼠子,從屋墜地,涎液沐身,狀如已死。 穎候以活,即取竹刮除涎液,又聞蛇所吞鼠,能療瘡疾,即取涎以傅癬上。 所傅既遍,鼠亦還活。 信宿之間,瘡疾頓盡,方悟蛇之與鼠,皆是祈請所致。 於是王所重,名播遐邇,後卒所在,年八十一。 (出《高僧傳》) 【譯文】 宋朝長干寺有個和尚曇穎,是會稽人,少年出家。 謹守戒行,誦讀經書十多萬言,後到長干寺。 善於宣唱,天下獨一無二。 曇穎常年患癬病久治不癒。 房內常常供奉一位觀世音像,早晚禮拜,請求治好這個病。 不長時間,忽然看見一條蛇,沿著牆壁爬上屋頂。 不一會,又有一個老鼠,從屋頂落地,涎液滿身,象是已死了。 曇穎等它活,就拿竹刮掉它身上的涎液,又聽說蛇所吞吃的老鼠,能治療瘡病,就取涎液上到癬上,都上遍了,老鼠也就活了,兩夜之間瘡病都好了。 才明白蛇與鼠,都是自己祈禱請求的東西。 因此被君王所器重,遠近聞名,後壽終正寢。 享年八十一歲。 邢懷明 第14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太平廣記 二》
第1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