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王君起立北向,執書而祝曰:「太上三元、九星高真、虛微入道,上清玉晨,褒為太帝所敕,使教於魏華存。 是月丹良,吉日戊申,謹按寶書。 《神金虎文》、《大洞真經》、《八素玉篇》合三十一卷,是褒昔精思于陽明西山,受真人太師紫元夫人書也。 華存當謹按明法,以成至真,誦修虛道,長為飛仙。 有泄我書,族及一門,身為下鬼,塞諸河源,九天有命,敢告華存。 」 祝畢,王君又曰:「我受秘訣于紫元君,言聽教於師云,此篇當傳諸真人,不但我得而已,子今獲之,太帝命焉。 此書自我當七人得之。 以白玉為簡,青玉為字,至華存則為四矣。 」 於是景林又授夫人《黃庭內景經》,令晝夜存念。 讀之萬遍後,乃能洞觀鬼神,安適六府,調和三魂五臟,主華色,反嬰孩,乃不死之道也。 於是四真吟唱,各命玉女,彈琴擊鐘吹簫,合節而發歌,歌畢,王君乃解摘經中所修之節度,及寶經之指歸,行事之口訣諸要備訖,徐乃別去。 是時太極真人命北寒玉女宋聯涓,彈九氣之璈,青童命東華玉女煙景珠,擊西盈之鐘,暘穀神王命神林玉女賈屈廷,吹鳳唳之簫,青虛真人命飛玄玉女鮮于虛,拊九合玉節。 太極真人發排空之歌,青童吟太霞之曲,神王諷晨啟文章,清虛詠駕飈之詞,既散後,諸真元君,日夕來降,雖幼彥隔壁,寂然莫如。 其後幼彥物故,值天下荒亂,夫人撫養內外,旁救窮乏。 亦為真仙默示其兆,知中原將亂,攜二子渡江。 璞為庾亮司馬,又為溫太真司馬,後至安成太守。 瑕為陶太尉侃從事中郎將。 夫人自洛邑達江南,盜寇之中,凡所過處,神明保佑,常果元吉。 二子位既成立,夫人因得冥心齋靜,累感真靈,修真之益,與日俱進。 凡住世八十三年,以晉成帝咸和九年,歲在甲午,王君復與青童、東華君來降,授夫人成藥二劑,一曰遷神白騎神散,一曰石精金光化形靈丸。 使頓服之,稱疾不行。 凡七日,太乙玄仙遣飈車來迎,夫人乃托劍化形而去,徑入陽洛山中,明日,青童君、太極四真人、清虛王君,令夫人清齋五百日,讀《大洞真經》,並分別真經要秘,道陵天師又授《明威章奏》、《存祝吏兵符籙之訣》。 眾真各摽至訓,三日而去。 道陵所以遍教委曲者,以夫人在世當為女官祭酒,領職理民故也。 夫人誦經萬遍,積十六年,顏如少女,於是龜山九虛太真金母、金闕聖君、南極元君,共迎夫人白日昇天。 北詣上清宮玉闕之下。 太微帝君、中央黃老君、三素高元君、太上玉晨太道君、太素三元君、扶桑太帝君、金闕後聖君,各令使者致命,授《天人玉札金文》,位為紫虛元君,領上真司命南嶽夫人,比秩仙公,使治天台大霍山洞台中,主下訓奉道,教授當為仙者。 男曰真人,女曰元君。 夫人受錫事畢,王母及金闕聖君、南極元君各去。 使夫人于王屋小有天中,更齋戒二月畢,九微元君、龜山王母、三元夫人眾諸真仙,並降于小有清虛上(上字下雲笈七簽九六有宮絳房之中時夫人與王君為賓主焉設瓊酥玉酒金觴二十二字)。 四奏,各命侍女陳鈞成之曲,九靈合節,八音靈際,王母擊節而歌,三元夫人彈雲璈而答歌,余真各歌,須臾司命神仙諸隷屬,及南嶽迎官並至。 虎旗龍輦,激耀百里中,王母諸真,乃共與夫人東南而行,俱詣天台霍山台,又便道過句由金壇茅叔申,宴會二日二夕,共適于霍山。 夫人安駕玉宇,然後各別。 初,王君告夫人曰:「學者當去疾除病。 」因授甘草谷仙方,夫人服之。 夫人能隷書小有王君並傳,事甚詳悉,又述《黃庭內景注》,敘青精脻飯方。 後屢降茅山。 子璞後至侍中,夫人令璞傳法于司徒琅邪王舍人楊羲,護軍長史許穆。 穆子玉斧,並皆升仙。 陶貞白真誥所呼南真,即夫人也。 以晉興寧三年乙丑,降楊家,謂楊君曰:「修道之士,不欲見血肉,見雖避之,不如不見。 」又云:「向過東海中,波聲如雷。 」又云:「裴清靈真人錦囊中有《寶神經》,昔從紫微夫人所受,吾亦有是西宮定本,即是玄圃北壇西瑤之上台,天真珍文盡藏其中也。 」因授書云:「若夫仰擲雲輪,總轡太空,手攜宵煙,足陟王庭。 身升帝闕,披寶喻吸青,論九玄之逸度,沉萬椿之長生,真言玄朗,高譚玉清。 今則回靈塵矣,訓我弟子,周目五濁,勞神臭腥。 子所營者道,研詠者妙。 道妙既得,吾子加之,慮斯蕩散,念且慎之。 」仍云:「河東桐柏山之西頭,適崩二百餘丈,吾昨與茅權申詣清虛宮,授真仙之籍,得失之事。 頓落四十七人,覆上者三人耳。 固當洗心虛邁,勤注理盡,心殫意竭,如履冰火,久久如此,仙道亦不隱矣。 但在莊敬丹到,而絶淫色之念也。 若抱淫慾之心,行上真之道者,清宮所落,皆此輩也。 豈止落名生籍,方將被考于三官也。 勉之慎之。 宗道者貴無邪,棲真者安恬愉,至寂非引順之主,淡然非教授之匠,故當困煩以領無耳。 為道者精則可矣,有精而不勤,能而不專,無益也。 要在吝心消豁,穢念疾開,可以數看東山,勤望三秀,差復益耳。 言者性命之全敗,信者得失之關籥。 張良三期,可謂篤道而明心矣。 」又曰:「得道去世,或顯或隱。 托體遺蹟者,道之隱也。 昔有再酣瓊液而叩棺,一服刀圭而屍爛。 鹿皮公吞玉華而流蟲出戶;賈季子咽金液而臭聞百里;黃帝火九鼎于荊山,尚有喬嶺之墓;李玉(明抄本李作季。 酉陽雜俎二作季主)服雲散以潛升,猶頭足異處;墨狄飲虹丹以沒水;寧生服石腦而赴火;務光翦薤以入清冷之泉;柏成納氣而腸胃三腐。 如此之比,不可勝紀。 微乎得道,趣舍之跡,固無常矣。 」 保命君曰:「所謂屍解者,假形而示死,非真死也。 」南真曰:「人死必視其形,如生人者,屍解也。 足不青、皮不皺者,亦屍解也。 目不落光,(明抄本作目光不落)無異生人者,屍解也。 發盡落而失形骨者,屍解也。 白日屍解,自是仙矣。 若非屍解之例,死經太陰,暫過三官者,肉脫脈散,血沉灰爛,而五臟自生,骨如玉,七魄營侍,三魂守宅者,或三十年、二十年、十年、三年,當血肉再生,復質成形,必勝於昔日未死之容者,此名煉形。 太陰易貌,三官之仙也。 」 第23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太平廣記 一》
第2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