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甫者。 豐邑中益裡人也。 少學道于王君,服水丹有效,兼行遁甲,能步訣隱形,年百餘歲,轉少。 初隱百日,一年復見形,後遂長隱,但聞其聲,與人對話,飲食如常,但不可見。 有書生姓張,從學隱形術,仲甫言卿性褊急,未中教。 然守之不止,費用數十萬,以供酒食,殊無所得。 張患之,乃懷匕首往。 先與仲甫語畢,因依其聲所在,騰足而上,拔匕首,左右刺斫。 仲甫已在床上,笑曰:「天下乃有汝輩愚人,道學未得,而欲殺之。 我寧得殺耶?我真能死汝。 但恕其頑愚,不足間耳。 」使人取一犬來,置書生前曰:「視我能殺犬否。 」犬適至,頭已墮地,腹已破。 乃叱書生曰:「我能使卿如犬行矣。 」書生下地叩頭乃止,遂赦之。 仲甫有相識人,居相去五百餘里,常以張羅自業。 一旦張羅,得一鳥,視之乃仲甫也,語畢別去。 是日,仲甫已復至家。 在民間三百餘年,後入西嶽山去,不復還也。 (出《神仙傳》) 【譯文】 李仲甫是豐邑中益裡人。 少年時就跟王君學道,服用水丹很有效,會遁地入土行走的方術,還會推算的秘訣和隱身法,活到一百多歲後變得十分年輕。 起初能隱身一百日,一年後就現形,後來修煉得能長期隱身,和人對話、飲食都和平常人一樣,但別人只能聽見他的聲音,看不見他本人。 有個姓張的書生跟李仲甫學隱身術,李仲甫嫌他性子太急,不教給他。 但張生死纏着李仲甫,花錢好幾十萬供奉李仲甫酒食,但什麼也沒學到。 張生懷恨在心,就懷揣匕首想殺李仲甫。 他先是和隱身的李仲甫談話,順着李仲甫出聲的位置,跳起來用匕首又刺又砍,一看,李仲甫卻好好地躺在床上笑着說,「天下竟有你這樣的混蛋,道沒學成就要殺老師。 你能殺得了我嗎?我可真能讓你死。 但念你愚蠢頑劣,不和你一般見識。 」說罷叫人牽來一隻狗在張生面前說:「你看我能不能殺了這只狗。 」狗剛牽來,狗頭就落了地,肚子也被破開了。 李仲甫斥責張生說:“我能讓你像這條狗一樣下場!“張生不斷磕頭求饒,李仲甫才放了他。 李仲甫有個認識的人,住在離他五百里遠的地方,以張網捕鳥為業。 有一天這人張網捕住了一隻鳥,一看鳥卻變成了李仲甫,和他談了一陣話告別去了。 五百多里地的路程當天仲甫就到了家。 仲甫在民間三百多年,後來進了西嶽山,再也沒回來。 李意期 李意期者,本蜀人,傳世見之,漢文帝時人也。 無妻息。 人欲遠行速至者,意期以符與之,並丹書兩腋下,則千里皆不盡日而還。 或說四方國土,宮觀市鄽,人未曾見,聞說者意不解。 意期則為撮土作之,但盈寸,其中物皆是,須臾消滅。 或行不知所之,一年許復還。 於是乞食得物,即度于貧人。 于城都角中,作土窟居之,冬夏單衣。 飲少酒,食脯及棗慄。 劉玄德欲伐吳,報關羽之死,使迎意期。 意期到,甚敬之,問其伐吳吉凶。 意期不答,而求紙,畫作兵馬器杖十數萬,乃一一裂壞之,曰:咄。 又畫作一大人,掘地埋之,乃徑還去。 備不悅,果為吳軍所敗,十餘萬眾,才數百人得還。 甲器軍資略盡。 玄德念怒,遂卒於永安宮。 意期少言,人有所問,略不對答。 蜀人有憂患,往問之,凶吉自有常候,但占其顏色。 若歡悅則善,慘戚則惡。 後入琅琊山中,不復見出也。 (出《神仙傳》) 【譯文】 李意期是四川人,生在漢文帝時,但後世好幾代人都看見過他。 他沒有妻子兒女。 誰走遠路又想快到,意期就寫一道符給他,並在他腋下寫幾個硃砂字,這人就可以日行千里,不到一天就趕回來。 有時李意期給人講述四方外國的奇聞軼事,說哪裡的城市宮殿街道,由於聽的人沒去過外國,就有點聽不明白。 李意期就用手捏了土作成異國城市宮殿的模型,雖然只有一寸大小,但模型裡的一切都像真的一樣,片刻間就消失了。 人們常常不知道李意期去了哪裡,一年多就又回來了。 他常常在街上乞討食物和東西,轉手就給了窮人。 他在城牆腳下挖了個洞住在裡面,冬夏都是一身單衣。 平時只喝一點酒,吃些乾肉和棗子、果子。 三國時,劉備為了替關羽報仇,打算攻打東吳,就派人把李意期接來,待以厚禮,向他請教攻打東吳能勝還是能敗。 李意期不回答,只是要了一張紙,在紙上畫了武器兵馬十幾萬,把紙撕碎,然後輕蔑地哼了一聲。 他接着又畫了一個很大的人,把這張畫挖土埋入地下,就揚長而去了。 劉備當時很不高興,後來果然被東吳打敗,十幾萬人只逃回幾百人,武器輜重丟得精光。 劉備也又氣又惱死在永安宮。 李意期很少說話,別人問什麼,他從不回答。 四川當地人有什麼憂患的事去問他,只要看他的表情就能預知吉凶。 如果李意期神色愉快就是吉,面色愁悶就是凶。 後來他進了琅琊山,再也沒見他出來。 王興 王興者,陽城人也,居壺谷中,乃凡民也。 不知書、無學道意。 漢武上嵩山,登大愚石室,起道宮,使董仲舒、東方朔等,齋潔思神。 至夜,忽見有仙人,長二丈,耳出頭巔,垂下至肩。 武帝禮而問之,仙人曰:「吾九嶷之神也,聞中嶽石上菖蒲,一寸九節,可以服之長生,故來采耳。 」忽然失神人所在。 帝顧侍臣曰:「彼非復學道服食者,必中嶽之神以喻朕耳。 」為之采菖蒲服之。 經二年,帝覺悶不快,遂止。 時從官多服,然莫能持久。 唯王興聞仙人教武帝服菖蒲,乃采服之不息,遂得長生。 鄰里老少,皆云世世見之。 竟不知所之。 (出《神仙傳》) 【譯文】 王興是陽城人,住在壺谷,是個普通老百姓,不認字,也沒有學道的想法。 漢武帝進了河南嵩山學道,登上大愚石窟,修建了道宮,讓董仲舒、東方朔吃素沐浴,靜修思神。 這天夜裡,忽然來了個神仙,身材有兩丈高,兩隻耳朵上面高過頭頂下面垂到肩上。 漢武帝施禮後問是哪路尊神,仙人說:「我是九巔山神,聽說中嶽嵩山的岩石上生長一種一寸九節的菖蒲,服後可以長生,所以來采一些。 」說完就忽然不見了。 武帝對身邊的侍臣說,「那位神仙絶不是為學道來採藥的,肯定是嵩山神暗示我呢。 」於是武帝讓人采了菖蒲服用。 服了兩年,覺得氣悶不痛快,就停服了。 當時跟隨漢武帝的人也都服用菖蒲,但都沒堅持下去。 只有王興聽說神仙教武帝服用菖蒲後,就堅持服用,終於得到長生。 鄉親們世代都見他活着,後來不知去了什麼地方。 趙瞿 第4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太平廣記 一》
第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