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句即承上說明「懶回顧」的原因。 既然對亡妻如此情深,這裡為什麼卻說「半緣修道半緣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遙篇》,心付《頭陀經》」(白居易《和答詩十首》贊元稹語),是尊佛奉道的。 另外,這裡的「修道」,也可以理解為專心于品德學問的修養。 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學也好,對元稹來說,都不過是心失所愛、悲傷無法解脫的一種感情上的寄託。 「半緣修道」和「半緣君」所表達的憂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說「半緣修道」更覺含意深沉。 清代秦朝釪《消寒詩話》以為,悼亡而曰「半緣君」,是薄情的表現,未免太不瞭解詩人的苦衷了。 元稹這首絶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 前兩句以極至的比喻寫懷舊悼亡之情,「滄海」、「巫山」,詞意豪壯,有悲歌傳響、江河奔騰之勢。 後面,「懶回顧」、「半緣君」,頓使語勢舒緩下來,轉為曲婉深沉的抒情。 張弛自如,變化有致,形成一種跌宕起伏的旋律。 而就全詩情調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艷,悲壯而不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絶句中的絶勝境界。 「曾經滄海」二句尤其為人稱誦。 (閻昭典) 贈項斯 贈項斯 楊敬之 幾度見詩詩總好,及觀標格過于詩。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 楊敬之的詩,《全唐詩》僅存二首,其中這一首極為後世傳誦,並且因為眾口爭傳,逐漸形成人們常用的「說項」這個典故。 關於項斯,《唐詩紀事》載:「斯,字子遷,江東人。 始,未為聞人。 ……謁楊敬之,楊苦愛之,贈詩云雲。 未幾,詩達長安,明年擢上第。 」《全唐詩》收項斯詩一卷,此外也未見有何突出成就,只是因為楊敬之的這首詩,他才為後人所知。 楊敬之在當時是一個有地位的人,而這首詩卻真心實意地推薦了一個「未為聞人」的才識之士。 他虛懷若谷,善於發掘人才;得知之後,既「不藏人善」,且又「到處」「逢人」為之揄揚,完滿地表現出了一種高尚的品德。 首句「幾度見詩詩總好」,是襯墊之筆,也點出作者之知道項斯,是從得見其詩開始的;賞識項斯,又是從覺得其詩之好開始的。 次句進一步寫見到了本人以後,驚嘆他「標格過于詩」,心中更為悅服。 對項斯標格之好,詩不直寫,卻先提一句「詩好」,然後說「標格過于詩」,則其標格之好自不待言。 「標格」包括外美與內美,即儀容氣度、才能品德的統一。 品評人應重在才德,古今皆然。 下文便寫到詩人對於項斯的美好標格,由內心的誠意讚賞發展到行動上的樂意揄揚。 「平生不解藏人善」,這句話很占身分。 世間自有見人之善而不以為善的,也有見人之善而匿之於心,緘口不言,唯恐己名為其所掩的;詩人于此則都「不解」,即不會那樣做,其胸襟度量之超出常人可見。 他不只「不解」,而且是「平生不解」,直以高屋建瓴之勢,震動世間一切持枉道、懷忌心的小人。 詩人對於「揚人之善」,只是怎麼想便怎麼做,不曾絲毫顧慮到因此會被人譏為「互相標榜」;怎麼做便又怎麼說,也不曾絲毫顧慮到因此會被人譏為「自我標榜」。 其古道熱腸,令人欽敬。 做了好事,由他自己說出,更見得直率可愛。 本來獎掖後進,揄揚人善,一向傳為美談,詩人自為之而自道之,也有自作表率、勸導世人之意。 此詩語言樸實無華,所表現的感情高尚美好。 正因為這種難得的、可貴的詩情,它才能廣泛流傳,成為贈友詩中的上品。 (陳長明) 劍客 劍客 賈島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賈島詩思奇僻。 這首《劍客》卻率意造語,直吐胸臆,給人別具一格的感覺。 詩題一作《述劍》。 詩人以劍客的口吻,着力刻畫「劍」和「劍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寫自己興利除弊的政治抱負。 這是一把什麼樣的劍呢?「十年磨一劍」,是劍客化了十年工夫精心磨製的。 側寫一筆,已顯出此劍非同一般。 接着,正面一點:「霜刃未曾試。 」寫出此劍刃白如霜,閃爍着寒光,是一把鋒利無比卻還沒有試過鋒芒的寶劍。 說「未曾試」,便有躍躍欲試之意。 現在得遇知賢善任的「君」,便充滿自信地說:「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今天將這把利劍拿出來給你看看,告訴我,天下誰有冤屈不平的事?一種急欲施展才能,幹一番事業的壯志豪情,躍然紙上。 顯然,「劍客」是詩人自喻,而「劍」則比喻自己的才能。 詩人沒有描寫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讀書的生涯,也沒有表白自己出眾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過巧妙的藝術構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劍」和「劍客」的形象裡。 這種寓政治抱負于鮮明形象之中的表現手法,確是很高明的。 全詩思想性與藝術性綰合得自然而巧妙。 語言平易,詩思明快,顯示了賈島詩風的另外一種特色。 (吳企明) 題李凝幽居 題李凝幽居 賈島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這詩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一聯著稱。 全詩只是抒寫了作者走訪友人李凝未遇這樣一件尋常小事。 首聯「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詩人用很經濟的手法,描寫了這一幽居的周圍環境:一條雜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蕪不治的小園;近旁,亦無人家居住。 淡淡兩筆,十分概括地寫了一個「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隱士身分。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是歷來傳誦的名句。 「推敲」兩字還有這樣的故事:一天,賈島騎在驢上,忽然得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初擬用「推」字,又思改為「敲」字,在驢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勢,不覺一頭撞到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隨即被人押至韓愈面前。 賈島便將做詩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說了,韓愈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立馬思之良久,對賈島說:「作『敲』字佳矣。 」這樣,兩人竟做起朋友來。 這兩句詩,粗看有些費解。 難道詩人連夜晚宿在池邊樹上的鳥都能看到嗎?其實,這正見出詩人構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於月光皎潔,萬籟俱寂,因此老僧(或許即指作者)一陣輕微的敲門聲,就驚動了宿鳥,或是引起鳥兒一陣不安的譟動,或是鳥從窩中飛出轉了個圈,又棲宿巢中了。 作者抓住了這一瞬即逝的現象,來刻畫環境之幽靜,響中寓靜,有出人意料之勝。 倘用「推」字,當然沒有這樣的藝術效果了。 頸聯「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是寫回歸路上所見。 過橋是色彩斑斕的原野;晚風輕拂,雲腳飄移,彷彿山石在移動。 「石」是不會「移」的,詩人用反說,別具神韻。 這一切,又都籠罩着一層潔白如銀的月色,更顯出環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後兩句是說,我暫時離去,不久當重來,不負共同歸隱的約期。 前三聯都是敘事與寫景,最後一聯點出詩人心中幽情,托出詩的主旨。 正是這種幽雅的處所,悠閒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嚮往。 第4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唐詩鑑賞下》
第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