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應該是潼關吏的回答了。 可是他似乎並不急於作答,卻「要(yāo邀)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從結構上看,這是在兩段對話中插入一段敘述,筆姿無獃滯之感。 然而,更主要的是這兩句暗承了「修關還備胡」。 杜甫不是憂心忡忡嗎?而那位潼關吏看來對所築工事充滿了信心。 他可能以為這個問題不必靠解釋,口說不足為信,還是請下馬來細細看一下吧。 下面八句,都是潼關吏的話,他首先指看高聳的山巒說:「瞧,那層層戰柵,高接雲天,連鳥也難以飛越。 敵兵來了,只要堅決自守,何須再擔心長安的安危呢!」語調輕鬆而自豪,可以想象,關吏說話時因富有信心而表現出的神采。 他又興緻勃勃地邀請杜甫察看最險要處:老丈,您看那山口要衝,狹窄得只能容單車通過。 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這八句,「神情聲口俱活」(浦起龍《讀杜心解》),不只是關吏簡單的介紹,更主要的是表現了一種「胡來但自守」的決心和「艱難奮長戟」的氣概。 而這雖然是通過關吏之口講出來的,卻反映了守關將士昂揚的鬥志。 緊接關吏的話頭,詩人卻沒有贊語,而是一番深深的感慨。 為什麼呢?因為詩人並沒有忘記「前車之覆」。 桃林,即桃林塞,指河南靈寶縣以西至潼關一帶地方。 三年前,佔據了洛陽的安祿山派兵攻打潼關,當時守將哥舒翰本擬堅守,但為楊國忠所疑忌。 在楊國忠的慫恿下,唐玄宗派宦官至潼關督戰。 哥舒翰不得已領兵出戰,結果全軍覆沒,許多將士被淹死在黃河裡。 睹今思昔,杜甫余哀未盡,深深覺得要特別注意吸取上次失敗的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慎」字意味深長,它並非簡單地指責哥舒翰的無能或失策,而是深刻地觸及了多方面的歷史教訓,表現了詩人久久難以消磨的沉痛悲憤之感。 與「三別」通篇作人物獨白不同,「三吏」是夾帶問答的。 而此篇的對話又具有自己的特點。 首先是在對話的安排上,緩急有致,表現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態。 「修關還備胡」,是詩人的問話,然而關吏卻不急答,這一「緩」,使人可以感覺到關吏胸有成竹。 關吏的話一結束,詩人馬上表示了心中的憂慮,這一「急」,更顯示出對歷史教訓的痛心。 其次,對話中神情畢現,形象鮮明。 關吏的答話並無刻意造奇之感,而守關的唐軍卻給讀者留下一種堅韌不拔、英勇沉着的印象。 其中「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兩句又格外精警突出,塑造出猶如戰神式的英雄形象,具有精神鼓舞的力量。 (余恕誠) 新婚別 新婚別 杜甫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髮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歸,鷄狗亦得將。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 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 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 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 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杜甫「三別」中的《新婚別》,精心塑造了一個深明大義的少婦形象。 此詩採用獨白形式,全篇先後用了七個「君」字,都是新娘對新郎傾吐的肺腑之言,讀來深切感人。 這首詩大致可分為三段,也可以說是三層,但是這三層並不是平列的,而是一層比一層深,一層比一層高,而且每一層當中又都有曲折。 這是因為人物的心情本來就是很複雜的。 第一段,從「兔絲附蓬麻」到「何以拜姑嫜」,主要是寫新娘子訴說自己的不幸命運。 她是剛過門的新嫁娘,過去和丈夫沒見過面,沒講過話。 所以語氣顯得有些羞澀,有些吞吞吐吐。 這明顯地表現在開頭這兩句:「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 」新嫁娘這番話不是單刀直入,而是用比喻來引起的。 這很符合她的特定身份和她這時的心理狀態。 「兔絲」是一種蔓生的草,常寄生在別的植物身上。 「蓬」和「麻」也都是小植物,所以,寄生在蓬麻上的兔絲,它的蔓兒也就不能延長。 在封建社會裡,女子得依靠丈夫才能生活,可是現在她嫁的是一個「征夫」,很難指望白頭偕老,用「兔絲附蓬麻」的比喻非常貼切。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這是一種加重的說法,為什麼這位新娘子會傷心到這步田地呢?「結髮為君妻」以下的八句,正是申明這個問題。 「結髮」二字,不要輕易讀過,它說明這個新娘子對丈夫的好歹看得很重,因為這關係到她今後一生的命運。 然而,誰知道這洞房花燭之夜,卻就是生離死別之時呢!頭一天晚上剛結婚,第二天一早就得走,連你的床蓆都沒有睡暖,這哪裡象個結髮夫妻呢?「無乃太匆忙」的「無乃」,是反問對方的口氣,意即「豈不是」。 如果是為了別的什麼事,匆忙相別,也還罷了,因為將來還可以團圓,偏偏你又是到河陽去作戰,將來的事且不說,眼面前,我這媳婦的身份都沒有明確,怎麼去拜見公婆、侍候公婆呢?古代婚禮,新嫁娘過門三天以後,要先告家廟、上祖墳,然後拜見公婆,正名定分,才算成婚。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兩句,點明了造成新婚別的根由是戰爭;同時說明了當時進行的戰爭是一次「守邊」戰爭。 從詩的結構上看,這兩句為下文「君今往死地」和「努力事戎行」張本。 當時正值安史之亂,廣大地區淪陷,邊防不得不往內地一再遷移,而現在,邊境是在洛陽附近的河陽,守邊居然守到自己家門口來了,這豈不可嘆?所以,我們還要把這兩句看作是對統治階級昏庸誤國的譏諷,詩人在這裡用的是一種「婉而多諷」的寫法。 第二段,從「父母養我時」到「形勢反蒼黃」。 新娘子把話題由自身進一步落到丈夫身上了。 她關心丈夫的死活,並且表示了對丈夫的忠貞,要和他一同去作戰。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當年父母對自己非常疼愛,把自己當作寶貝兒似的。 然而女大當嫁,父母也不能藏我一輩子,還是不能不把我嫁人,而且嫁誰就得跟誰。 「鷄狗亦得將」,「將」字當「跟隨」講,就是俗話說的「嫁鷄隨鷄,嫁狗隨狗」。 可是現在,「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 」你卻要到那九死一生的戰場去,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我還跟誰呢?想到這些,怎能不叫人沉痛得柔腸寸斷?緊接着,新娘子表示:“我本來決心要隨你前去,死也死在一起,省得牽腸掛肚。 但又怕這樣一來,不但沒有好處,反而要把事情弄得糟糕,更複雜。 軍隊裡是不允許有年輕婦女的,你帶著妻子去從軍,也有許多不方便,我又是一個剛出門的閨女,沒見過世面,更不用說是打仗了。 真是叫人左右為難。 這段話,刻畫了新娘子那種心痛如割、心亂如麻的矛盾心理,非常曲折、深刻。 第2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唐詩鑑賞中》
第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