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 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于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雲霞。 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 接着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 「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 「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維妙維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 誰能將這巨物「掛」起來呢?「壯哉造化功」!所以這「掛」字也包含着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力的讚頌。 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態。 「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 「飛」字,把瀑布噴湧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 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着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 「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於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一形象。 你看!巍巍香爐峰藏在雲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雲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象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 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發出來的。 它誇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餘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 宋人魏慶之說:「七言詩第五字要響。 ……所謂響者,致力處也。 」(《詩人玉屑》)這個看法在這首詩裡似乎特別有說服力。 比如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隱隱地把山間的煙雲冉冉上升、裊裊浮游的景象表現出來了。 「掛」字前面已經提到了,那個「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畫出高空突兀、巨流傾瀉的磅礴氣勢。 很難設想換掉這三個字,這首詩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中唐詩人徐凝也寫了一首《廬山瀑布》。 詩云:「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場景雖也不小,但還是給人侷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轉來轉去都是瀑布、瀑布……,顯得很實,很板,雖是小詩,卻頗有點大賦的氣味。 比起李白那種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靈,相去實在甚遠。 無怪蘇軾說:「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 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戲徐凝瀑布詩》)話雖不無過激之處,然其基本傾向還是正確的,表現了蘇軾不僅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也是一位頗有見地的鑒賞家。 (趙其鈞)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遊岳陽,秋季作這首詩。 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岳陽樓座落在今湖南嶽陽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顧君山」,與黃鶴樓、滕王閣同為南方三大名樓,于開元四年(716)擴建,樓高三層,建築精美。 歷代遷客騷人,登臨遊覽,莫不抒懷寫志。 李白登樓賦詩,留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陽樓更添一層迷人的色彩。 詩人首先描寫岳陽樓四周的宏麗景色:「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岳陽,這裡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帶。 天岳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陽縣西南。 登上岳陽樓,遠望天岳山南面一帶,無邊景色盡收眼底。 江水流向茫茫遠方,洞庭湖面浩蕩開闊,汪洋無際。 這是從樓的高處俯瞰周圍的遠景。 站得高,望得遠,「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這一「盡」、一「迥」、一「開」的渺遠遼闊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詩人立足點之高。 這是一種旁敲側擊的襯托手法,不正面寫樓高而樓高已自見。 李白這時候正遇赦,心情輕快,眼前景物也顯得有情有意,和詩人分享着歡樂和喜悅:「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詩人筆下的自然萬物好象被賦予生命,你看,雁兒高飛,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彷彿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之月。 「雁引愁心去」,《文苑英華》作「雁別秋江去」。 後者只是寫雁兒冷漠地離別秋江飛去,缺乏感情色彩,遠不如前者用擬人化手法寫雁兒懂得人情,帶走愁心,並與下句君山有意「銜好月來」互相對仗、映襯,從而使形象顯得生動活潑,情趣盎然。 「山銜好月來」一句,想象新穎,有獨創性,着一「銜」字而境界全出,寫得詭譎縱逸,詼諧風趣。 詩人興緻勃勃,幻想聯翩,恍如置身仙境:「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在岳陽樓上住宿、飲酒,彷彿在天上雲間一般。 這裡又用襯托手法寫樓高,誇張地形容其高聳入雲的狀態。 這似乎是醉眼矇矓中的幻景。 誠然,詩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樓高風急,高處不勝寒。 醉後涼風四起,着筆仍在寫樓高。 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儀表何等瀟灑自如,情調何等舒展流暢,態度又何其超脫豁達,豪情逸志,溢於言表。 收筆寫得氣韻生動,蘊藏着濃厚的生活情趣。 整首詩運用陪襯、烘托和誇張的手法,沒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寫樓高,句句從俯視縱觀岳陽樓周圍景物的渺遠、開闊、高聳等情狀落筆,卻無處不顯出樓高,不露斧鑿痕跡,可謂自然渾成,巧奪天功。 (何國治)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李白 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謝朓北樓是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又名謝公樓,唐時改名疊嶂樓,是宣城的登覽勝地。 宣城處于山環水抱之中,陵陽山岡巒盤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縈迴映帶著整個城郊,真是「鳥去鳥來山色裡,人歌人哭水聲中」(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這詩作於天寶十三載(754),這年中秋節後,李白從金陵再度來到宣城。 一個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詩人獨自登上了謝公樓。 嵐光山影,是如此的明淨!憑高俯瞰,這「江城」簡直是在畫圖中似的。 開頭兩句,詩人把他登覽時所見景色概括地寫了出來,總攝全篇,一下子就把讀者深深吸引住,一同進入詩的意境中去了。 嚴羽《滄浪詩話》云:「太白髮句,謂之開門見山。 」指的就是這種表現手法。 第12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唐詩鑑賞上》
第1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