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從軍行」是樂府古題。 此詩寫當代之事,由於怕觸犯忌諱,所以題目加上一個「古」字。 它對當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視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徑,加以諷刺,悲多於壯。 詩開首先寫緊張的從軍生活。 白天爬上山去觀望四方有無舉烽火的邊警;黃昏時候又到交河邊上讓馬飲水(交河在今新疆吐魯番西面,這裡借指邊疆上的河流)。 三、四句的「刁斗」,是古代軍中銅製炊具,容量一斗。 白天用以煮飯,晚上敲擊代替更柝。 「公主琵琶」是指漢朝公主遠嫁烏孫國時所彈的琵琶曲調,當然,這不會是歡樂之聲,而只是哀怨之調。 一、二句寫「白日」、「黃昏」的情況,那麼夜晚又如何呢?三、四句接着描繪:風沙瀰漫,一片漆黑,只聽得見軍營中巡夜的打更聲和那如泣如訴的幽怨的琵琶聲。 景象是多麼肅穆而淒涼!「行人」,是指出征將士,這樣就與下一句的公主出塞之聲,引起共鳴了。 接着,詩人又着意渲染邊陲的環境。 軍營所在,四顧荒野,無城郭可依,「萬里」極言其遼闊;雨雪紛紛,以至與大漠相連,其淒冷酷寒的情狀亦可想見。 以上六句,寫盡了從軍生活的艱苦。 接下來,似乎應該正面點出「行人」的哀怨之感了。 可是詩人卻別具機杼,背面傅粉,寫出了「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兩句。 胡雁胡兒都是土生土長的,尚且哀啼落淚,何況遠戍到此的「行人」呢?兩個「胡」字,有意重複,「夜夜」、「雙雙」又有意用疊字,有着烘雲托月的藝術力量。 面對這樣惡劣的環境,誰不想班師複員呢?可是辦不到。 「聞道玉門猶被遮」一句,筆一折,似當頭一棒,打斷了「行人」思歸之念。 據《史記。 大宛傳》記載,漢武帝太初元年,漢軍攻大宛,攻戰不利,請求罷兵。 漢武帝聞之大怒,派人遮斷玉門關,下令:「軍有敢入者輒斬之。 」這裡暗刺當朝皇帝一意孤行,窮兵黷武。 隨後,詩人又壓一句,罷兵不能,「應將性命逐輕車」,只有跟着本部的將領「輕車將軍」去與敵軍拚命,這一句其份量壓倒了上面八句。 下面一句,再接再厲。 拚命死戰的結果如何呢?無外乎「戰骨埋荒外」。 詩人用「年年」兩字,指出了這種情況的經常性。 全詩一步緊一步,由軍中平時生活,到戰時緊急情況,最後說到死,為的是什麼?這十一句的壓力,逼出了最後一句的答案:「空見蒲桃入漢家。 」 「蒲桃」就是現在的葡萄。 漢武帝時為了求天馬(即今阿拉伯馬),開通西域,便亂啟戰端。 當時隨天馬入中國的還有「蒲陶」和「苜宿」的種子,漢武帝把它們種在離宮別館之旁,彌望皆是。 這裡「空見蒲桃入漢家」一句,用此典故,譏諷好大喜功的帝王,犧牲了無數人的性命,換到的是什麼呢?只有區區的蒲桃而已。 言外之意,可見帝王是怎樣的草菅人命了。 此詩全篇一句緊一句,句句蓄意,直到最後一句,才畫龍點睛,顯出此詩巨大的諷諭力。 詩巧妙地運用音節來表情達意。 第一句開頭兩字「白日」都是入聲,具有開場鼓板的意味。 三、四兩句中的「刁斗」和「琵琶」,運用雙聲,以增強音節美。 中段轉入聲韻,「雙雙落」是江陽韻與入聲的配合,猶如雲鑼與鼓板合奏,一廣一窄,一放一收,音節最美。 中段入聲韻後,末段卻又選用了張口最大的六麻韻。 以五音而論,首段是羽音,中段是角音,末段是商音,音節錯落,各極其致。 全詩先後用「紛紛」、「夜夜」、「雙雙」、「年年」等疊字,不但強調了語意,而且疊字疊韻,在音節上生色不少。 (沈熙乾) 送陳章甫 送陳章甫 李頎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 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 陳侯①立身何坦蕩,虯鬚虎眉仍大顙②。 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東門酤酒飲我曹,心輕萬事如鴻毛。 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雲高。 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鄭國遊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聞道故林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 李頎的送別詩,以善於描述人物著稱。 本詩即為一首代表作。 陳章甫是個很有才學的人,原籍不在河南,不過長期隱居嵩山。 他曾應制科及第,但因沒有登記戶籍,吏部不予錄用。 經他上書力爭,吏部辯駁不了,特為請示執政,破例錄用。 這事受到天下士子的讚美,使他名揚天下。 然其仕途並不通達,因此無意官事,仍然經常住在寺院郊外,活動于洛陽一帶。 這首詩大約作於陳章甫罷官後登程返鄉之際,李頎送他到渡口,以詩贈別。 前人多以為陳章甫此次返鄉是回原籍江陵老家,但據詩中所云「舊鄉」、「故林」,似指河南嵩山而言。 詩中稱陳章甫為「鄭國遊人」、自稱「洛陽行子」,可見雙方同為天涯淪落人,情意是很密切的。 詩的開頭四句,輕快舒坦,充滿鄉情。 入夏,天氣清和,田野麥黃,道路蔭長,騎馬出門,一路青山作伴,更懷念往日隱居舊鄉山林的悠閒生活。 這裡有一種曠達的情懷,顯出隱士的本色,不介意仕途得失。 然後八句詩,用生動的細節描繪,高度的藝術概括,讚美陳章甫的志節操守,見出他坦蕩無覊、清高自重的思想性格。 前四句寫他的品德、容貌、才學和志節。 說他有君子坦蕩的品德,儀表堂堂,滿腹經綸,不甘淪落草野,倔強地要出山入仕。 「不肯低頭在草莽」,顯然指他抗議無籍不被錄用一事。 後四句寫他的形跡脫略,胸襟清高,概括他仕而實隱的情形,說他與同僚暢飲,輕視世事,醉臥避官,寄託孤雲,顯出他入仕後與官場污濁不合,因而借酒隱德,自持清高。 不言而喻,這樣的思想性格和行為,注定他遲早要離開官場。 這八句是全詩最精采的筆墨,詩人首先突出陳的立身坦蕩,然後寫容貌抓住特徵,又能表現性格;寫才學強調志節,又能顯出神態;寫行為則點明處世態度,寫遭遇就側重思想傾向。 既扣住送別,又表明罷官返鄉的情由。 「長河」二句是賦而比興,既實記渡口適遇風浪,暫停擺渡,又暗喻仕途險惡,無人援濟。 因此,行者和送者,罷官者和留官者,陳章甫和詩人,都在渡口等候,都沒有着落。 一個「未及家」,一個「空嘆息」,都有一種惆悵。 而對這種失意的惆悵,詩人以為毋須介意,因此,末二句以試問語氣寫出態炎涼,料想陳返鄉後的境況,顯出一種泰然處之的豁達態度,輕鬆地結出送別。 就全篇而言,詩人以曠達的情懷,知己的情誼,藝術的概括,生動的描寫,表現出陳章甫的思想性格和遭遇,令人同情,深為不滿。 而詩的筆調輕鬆,風格豪爽,不為失意作苦語,不因離別寫愁思,在送別詩中確屬別具一格。 (倪其心) [注]①陳侯:對陳章甫的尊稱。 ②虯。 蜷曲。 大顙(sǎng嗓):寬腦門。 聽安萬善吹觱篥歌 聽安萬善吹觱篥歌 李頎 南山截竹為觱篥①,此樂本自龜茲②出。 流傳漢地曲轉奇,涼州胡人為我吹。 旁鄰聞者多嘆息,遠客思鄉皆淚垂。 世人解聽不解賞,長飆風中自來往。 第3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唐詩鑑賞上》
第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