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祖崩,廢帝即位,除散騎常侍、國子祭酒。 光大二年,出為信武將軍、南中郎康樂侯長史、尋陽太守,行江州事。 高宗即位,進號仁威將軍、雲麾始興王長史,餘並如故。 奐在職清儉,多所規正,高宗嘉之,賜米五百斛,並累降敕書慇勤勞問。 太建三年,征為度支尚書,領右軍將軍。 五年,改領太子中庶子,與左仆射徐陵參掌尚書五條事。 六年,遷吏部尚書。 七年,加散騎常侍。 八年,改加侍中。 時有事北討,克複淮、泗,徐、豫酋長,降附相繼,封賞選敘,紛紜重疊,奐應接引進,門無停賓。 加以鑒識人物,詳練百氏,凡所甄拔,衣冠縉紳,莫不悅伏。 性耿介,絶請託,雖儲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終不為屈。 始興王叔陵之在湘州,累諷有司,固求台鉉。 奐曰:「袞章之職,本以德舉,未必皇枝。 」因抗言于高宗。 高宗曰:「始興那忽望公,且朕兒為公,須在鄱陽王后。 」奐曰:「臣之所見,亦如聖旨。 」後主時在東宮,欲以江總為太子詹事,令管記陸瑜言之於奐。 奐謂瑜曰:「江有潘、陸之華,而無園、綺之實,輔弼儲宮,竊有所難。 」瑜具以白後主,後主深以為恨,乃自言于高宗。 高宗將許之,奐乃奏曰:「江總文華之人,今皇太子文華不少,豈藉于總!如臣愚見,願選敦重之才,以居輔導。 」帝曰:「即如卿言,誰當居此?」奐曰:「都官尚書王廓,世有懿德,識性敦敏,可以居之。 」後主時亦在側,乃曰:「廓王泰之子,不可居太子詹事。 」奐又奏曰:「宋朝范曄即范泰之子,亦為太子詹事,前代不疑。 」後主固爭之,帝卒以總為詹事,由是忤旨。 其梗正如此。 初,後主欲官其私寵,以屬奐,奐不從。 及右仆射陸繕遷職,高宗欲用奐,已草詔訖,為後主所抑,遂不行。 九年,遷侍中、中書令、領左驍騎將軍、揚、東揚、豊三州大中正。 十一年,轉太常卿,侍中、中正並如故。 十四年,遷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領前軍將軍,未拜,改領弘范宮衛尉。 至德元年卒,時年七十。 贈散騎常侍,本官如故。 有集十五卷,彈文四卷。 子紹薪、紹忠。 紹忠字孝揚,亦有才學,官至太子洗馬、儀同鄱陽王東曹掾。 蕭允,字叔佐,蘭陵人也。 曾祖思話,宋征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仆射,封陽穆公。 祖惠蒨,散騎常侍、太府卿、左民尚書。 父介,梁侍中、都官尚書。 允少知名,風神凝遠,通達有識鑒,容止醞藉,動合規矩。 起家邵陵王法曹參軍,轉湘東王主簿,遷太子洗馬。 侯景攻陷台城,百僚奔散,允獨整衣冠坐于宮坊,景軍人敬而弗之逼也。 尋出居京口。 時寇賊縱橫,百姓波駭,衣冠士族,四出奔散,允獨不行。 人問其故,允答曰:「夫性命之道,自有常分,豈可逃而獲免乎?但患難之生,皆生於利,苟不求利,禍從何生?方今百姓爭欲奮臂而論大功,一言而取卿相,亦何事于一書生哉?莊周所謂畏影避跡,吾弗為也。 」乃閉門靜處,並日而食,卒免于患。 侯景平後,高祖鎮南徐州,以書召之,允又辭疾。 永定中,侯安都為南徐州刺史,躬造其廬,以申長幼之敬,天嘉三年,征為太子庶子。 三年,除棱威將軍、丹陽尹丞。 五年,兼侍中,聘于周,還拜中書侍郎、大匠卿。 高宗即位,遷黃門侍郎。 五年,出為安前晉安王長史。 六年,晉安王為南豫州,允復為王長史。 時王尚少,未親民務,故委允行府州事。 入為光祿卿。 允性敦重,未嘗以榮利干懷。 及晉安出鎮湘州,又苦攜允,允少與蔡景歷善,景歷子徵修父黨之敬,聞允將行,乃詣允曰:「公年德並高。 國之元老,從容坐鎮,旦夕自為列曹,何為方復辛苦在外!」允答曰:「已許晉安,豈可忘信。 」其恬于榮勢如此。 至德三年,除中衛豫章王長史,累遷通直散騎常侍、光勝將軍、司徒左長史、安德宮少府。 鎮衛鄱陽王出鎮會稽,允又為長史,帶會稽郡丞。 行經延陵季子廟,設萍藻之薦,托為異代之交,為詩以敘意,辭理清典。 後主嘗問蔡徵曰:「卿世與蕭允相知,此公志操何如?」徵曰:「其清虛玄遠,殆不可測,至于文章,可得而言。 」因誦允詩以對,後主嗟賞久之。 其年拜光祿大夫。 及隋師濟江,允遷于關右。 是時朝士至長安者,例並授官,唯允與尚書仆射謝伷辭以老疾,隋文帝義之,並厚賜錢帛。 尋以疾卒於長安,時年八十四。 弟引。 引字叔休。 方正有器局,望之儼然,雖造次之間,必由法度。 性聰敏,博學,善屬文。 釋褐著作佐郎,轉西昌侯儀同府主簿。 侯景之亂,梁元帝為荊州刺史,朝士多往歸之。 引曰:「諸王力爭,禍患方始,今日逃難,未是擇君之秋。 吾家再世為始興郡,遺愛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門耳。 」於是與弟彤及宗親等百餘人奔嶺表。 時始興人歐陽頠為衡州刺史,引往依焉。 頠後遷為廣州,病死,子紇領其眾。 引每疑紇有異,因事規正,由是情禮漸疏。 及紇舉兵反,時京都士人岑之敬、公孫挺等並皆惶駭,唯引恬然,謂之敬等曰:「管幼安、袁曜卿亦但安坐耳。 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義,亦復何憂懼乎?」及章昭達平番禺,引始北還。 高宗召引問嶺表事,引具陳始末,帝甚悅,即日拜金部侍郎。 第6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陳書》
第6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