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元年,世祖猶稱太清四年。 正月辛亥朔,左衛將軍王僧辯獲橘三十子共蒂,以獻。 二月甲戌,衡陽內史周弘直表言鳳皇見郡界。 夏五月辛未,王僧辯克湘州,斬河東王譽,湘州平。 六月,江夏王大款、山陽王大成、宜都王大封自信安間道來奔。 九月辛酉,以前郢州刺史南平王恪為中衛將軍、尚書令、開府儀同三司,中撫軍將軍世子方諸為郢州刺史,左衛將軍王僧辯為領軍將軍。 改封大款為臨川郡王,大成為桂陽郡王,大封為汝南郡王。 是月,任約進寇西陽、武昌,遣左衛將軍徐文盛、右衛將軍陰子春、太子右衛率蕭慧正、巂州刺史席文獻等下武昌拒約。 以中衛將軍、尚書令、開府儀同三司南平王恪為荊州刺史,鎮武陵。 十一月甲子,南平王恪、侍中臨川王大款、桂陽王大成、散騎常侍江安侯圓正、侍中左衛將軍張綰、司徒左長史曇等府州國一千人奉箋曰: 竊以嵩岳既峻,山川出雲;大國有蕃,申甫惟翰。 豈非皇建斯極,以位為寶;聖教辨方,慎名與器。 是知太尉佐帝,重華表黃玉之符,司空相土,伯禹降玄圭之錫。 伏惟明公大王殿下,命世應期,挺生將聖。 忠為令德,孝實天經,地切應、韓,寄深旦、奭,五品斯訓,七政以齊,志存社稷,功濟屯險。 夷狄內侵,枕戈泣血,鯨鯢未掃,投袂勤王,能使遊魂請盟以屈膝,醜徒銜璧而懾氣。 親蕃外叛,釁均吳、楚,義討申威,兵不血刃。 湘波自息,非築杜弢之壘;峴山離貳,不伐劉表之城。 九江致梗,二別殊派,才命戈船,底定灊、霍。 溯流窮討,路絶窺窬,胡兵侵界,鐵馬霧合,神規獨運,皆即梟懸,翻同翅折,遂修職貢。 梁、漢合契,肆犀利之兵,巴、漢俱下,竭驍勇之陣。 南通五嶺,北出力原;東夷不怨,西戎即序。 可謂上流千里,持戟百萬,天下之至貴,四海之所推也。 今海水飛雲,崑山起燎,魏文悲樂推之歲,韓宣嘆成禮之日,陽台之下,獨有冠蓋相趨;夢水之傍,尚致車輿結轍。 麰麥兩穗,出於南平之邦;甘露泥枝,降乎當陽之境。 野蠶自績,何謝歐絲;閒田生稻,寧殊雨粟。 莫非品物咸亨,是稱文明光大,豈可徽號不彰于彞典,明試不陳乎車服者哉!昔晉、鄭入周,尚作卿士;蕭、曹佐漢,且居相國。 宜崇茲盛禮,顯答群望。 恪等稽尋甲令,博詢惇史,謹再拜上,進位相國,總百揆,竹使符一,別準恆儀。 杖金斧以剪逆暴,乘玉輅而定社稷。 傍羅麗于日月,貞明合于天地。 扶危翼治,豈不休哉!恪等不通大體,自昧伏奏以聞。 世祖令答曰:「數鐘陽九,時惟百六,鯨鯢未剪,寤寐痛心。 周粵天官,秦稱相國,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次硃鳶,北漸玄塞。 率茲小宰,弘斯大德。 將何用繼蹤曲阜,擬跡桓、文,終建一匡,肅其五拜。 雖義屬隨時,事無虛紀,傳稱皆讓,《象》著鳴謙,瞻言前典,再懷哽恧。 」十二月壬辰,以定州刺史蕭勃為鎮南將軍、廣州刺史。 遣護軍將軍尹悅、巴州刺史王珣、定州刺史杜多安帥眾下武昌,助徐文盛。 大寶二年,世祖猶稱太清五年。 二月己亥,魏遣使來聘。 三月,侯景悉兵西上,會任約軍。 閏四月丙午,景遣其將宋子仙、任約襲郢州,執刺史蕭方諸。 戊申,徐文盛、陰子春等奔歸,王珣、尹悅、杜多安並降賊。 庚戌,領軍將軍王僧辯帥眾屯巴陵。 甲子,景進寇巴陵。 五月癸未,世祖遣游擊將軍胡僧祐、信州刺史陸法和帥眾下援巴陵。 任約敗,景遂遁走。 以王僧辯為征東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胡僧祐為領軍將軍,陸法和為護軍將軍。 仍令僧辯率眾軍追景,所至皆捷。 八月甲辰,僧辯下次湓城。 辛亥,以鎮南將軍、湘州刺史蕭方矩為中衛將軍。 司空、征南將軍、南平王恪進號征南大將軍。 湘州刺史,余如故。 九月己亥,以征東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王僧辯為江州刺史,余如故。 盤盤國獻馴象。 冬十月辛丑朔,有紫雲如車蓋,臨江陵城。 是月,太宗崩。 侍中、征東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尚書令、長寧縣侯王僧辯等奉表曰: 眾軍薄伐,涂次九水,即日獲臨城縣使人報稱:侯景弒逆皇帝,賊害太子,宗室在寇庭者,並罹禍酷。 六軍慟哭,三辰改曜。 哀我皇極,四海崩心。 我大梁纂堯構緒,基商啟祚。 太祖文皇帝徇齊作聖,肇有六州。 高祖武皇帝聰明神武,奄龕天下。 依日月而和四時,履至尊而制六合。 麗正居貞,大橫固祉。 四葉相系,三聖同基。 蠢爾凶渠,遂憑天邑。 閶闔受白登之辱,象魏致堯城之疑。 雲扆承華,一朝俱酷。 金楨玉干,莫不同冤。 悠悠彼蒼,何其罔極! 臣聞喪君有君,《春秋》之茂典;以德以長,先王之通訓。 少康則牧眾撫職,祀夏所以配天;平王則居正東遷,宗周所以卜世。 漢光以能捕不道,故景歷重昌;中宗以不違群議,故江東可立。 儔今考古,更無二謀。 伏惟陛下至孝通幽,英武靈斷,當七九之厄,而應千載之期;啟殷憂之明,而居百王之會。 取威定霸,嶮阻艱難,建社治兵,載循古道。 家國之事,一至于斯。 天祚大梁,必將有主。 軒轅得姓,存者二人;高祖五王,代實居長。 乘屈完而陳諸侯,拜子武而服大輅。 功齊九有,道濟生民。 非奉聖明,誰嗣下武! 第2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梁書》
第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