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穆帝昇平三年十二月,大旱。 此冬十月,北中郎將郗曇帥萬餘人出高平,經略河、兗;又遣將軍諸葛悠以舟軍入河,敗績。 西中郎將謝萬次下蔡,眾潰而歸。 昇平四年十二月,大旱。 晉哀帝隆和元年夏,旱。 是時桓溫強恣,權制朝廷,僭逾之罰也。 又去年慕容恪圍冀州刺史呂護,桓溫出次宛陵,范汪、袁真並北伐,眾出過時也。 晉海西太和四年十二月,涼州春旱至夏。 晉簡文帝咸安二年十月,大旱,民饑。 是時嗣主幼沖,桓溫陵僭。 晉孝武帝寧康元年二月,旱。 是時桓溫入覲高平陵,合朝致拜,逾僭之應也。 寧康三年冬,旱。 先是,氐賊破梁、益州,刺史楊亮、周仲孫奔退。 明年,威遠將軍桓石虔擊姚萇墊江,破之,退至五城。 益州刺史竺瑤帥眾戍巴東。 晉孝武帝太元四年六月,大旱。 去歲,氐賊圍南中郎將硃序于襄陽,又圍揚威將軍戴遁于彭城。 桓嗣以江州之眾次鄀援序,北府發三州民配何謙救遁。 是春,襄陽、順陽、魏興城皆沒,賊遂略淮南,向廣陵。 征虜將軍謝石率水軍次涂中,兗州刺史謝玄督諸將破之。 太元八年六月,旱。 夏初,桓沖征襄陽,遣冠軍將軍桓石虔進據樊城。 朝廷又遣宣城內史胡彬次峽石為沖聲勢也。 太元十年七月,旱饑。 初八年,破苻堅;九年,諸將略地,有事徐、豫;楊亮、趙統攻討巴、沔。 是年正月,謝安又出鎮廣陵,使子琰進次彭城。 太元十三年六月,旱。 去歲,北府遣戍胡陸,荊州經略河南。 是年,郭銓置戍野王,又遣軍破黃淮。 太元十五年七月,旱。 是春,丁零略兗、豫,鮮卑寇河上。 硃序、桓不才等北至太行,東至滑台,逾時攻討,又戍石門。 太元十七年秋,旱,至冬。 是時茹千秋為驃騎諮議,竊弄主相威福;又丘尼乳母親黨及婢仆之子,階緣近習,臨民領眾。 又在所多上春竟囚,不以其辜,建康獄吏枉暴尤甚。 此僭逾不從,冤濫之罰也。 晉安帝隆安四年五月,旱。 去冬桓玄迫殺殷仲堪,而朝廷即授以荊州之任;司馬元顯又諷百僚悉使敬己。 此皆陵僭之罰也。 隆安五年夏秋,大旱,十二月不雨。 去年夏,孫恩入會稽,殺內史謝琰;此年夏,略吳,又殺內史袁山松。 軍旅東討,眾出過時。 晉安帝元興元年七月,大饑;九月十月不雨。 是年正月,司馬元顯以大眾將討桓玄,既而玄至,殺元顯。 五月,又遣東征孫恩餘黨,十月,北討劉軌。 元興二年六月,不雨,冬,又旱。 是時桓玄奢僭,十二月,遂篡位。 元興三年八月,不雨。 是時王旅四伐,西夏未平。 晉安帝義熙六年九月,不雨。 是時王師北討廣固,疆理三州。 義熙八年十月,不雨。 是秋,王師西討劉毅;分遣伐蜀。 義熙十年九月,旱;十二月,又旱,井瀆多竭。 宋文帝元嘉二年夏,旱。 元嘉四年秋,京都旱。 元嘉八年五月,揚州諸郡旱。 元嘉十九年、二十年,南兗、豫州旱。 元嘉二十七年八月,不雨,至二十八年三月。 時索虜南寇。 孝武帝大明七年、八年,東諸郡大旱,民饑,死者十六七。 先是江左以來,制度多闕,孝武帝立明堂,造五輅。 是時大發徒眾,南巡校獵,盛自矜大,故致旱災。 後廢帝元徽元年八月,京都旱。 詩妖: 魏明帝太和中,京師歌《兜鈴曹子》,其唱曰:「其奈汝曹何。 」此詩妖也。 其後曹爽見誅,曹氏遂廢。 魏明帝景初中,童謡曰:「阿公阿公駕馬車,不意阿公東渡河。 阿公東還當奈何!」及宣王平遼東,歸至白屋,當還鎮長安。 會帝疾篤,急召之。 乃乘追鋒車東渡河,終翦魏室,如童謡之言也。 魏齊王嘉平中,有謡曰:「白馬索覊西南馳,其誰乘者硃虎騎。 」硃虎者,楚王彪小字也。 王凌、令狐愚聞此謡,謀立彪。 事發,凌等伏誅,彪賜死。 吳孫亮初,童謡曰:「籲汝恪,何若若,蘆葦單衣篾鈎絡,于何相求成子閣。 」成子閣者,反語石子堈也。 鈎落,鈎帶也。 及諸葛恪死,果以葦席裹身,篾束其要,投之石子堈。 後聽恪故吏收斂,求之此堈雲。 孫亮初,公安有白鼉鳴。 童謡曰:「白鼉鳴,龜背平,南郡城中可長生,守死不去義無成。 」南郡城可長生者,有急,易以逃也。 明年,諸葛恪敗,弟融鎮公安,亦見襲。 融刮金印龜,服之而死。 鼉有鱗介,甲兵之象。 又曰白祥也。 孫休永安二年,將守質子群聚嬉戲,有異小子忽來,言曰:「三公鋤,司馬如。 」又曰:「我非人,熒惑星也。 」言畢上升,仰視若曳一匹練,有頃沒。 干寶曰,後四年而蜀亡,六年而魏廢,二十一年而吳平,於是九服歸晉。 魏與吳、蜀,併為戰國,「三公鋤,司馬如」之謂也。 孫皓初,童謡曰:「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 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 」皓尋遷都武昌,民溯流供給,咸怨毒焉。 孫皓遣使者祭石印山下妖祠。 使者因以丹書岩曰:「楚九州渚,吳九州都。 揚州士,作天子。 四世治,太平矣。 」皓聞之,意益張,曰:「從大皇帝至朕四世,太平之主,非朕復誰?」恣虐逾甚,尋以降亡。 近詩妖也。 孫皓天紀中,童謡曰:「阿童復阿童,銜刀游渡江。 不畏岸上虎,但畏水中龍。 」晉武帝聞之,加王浚龍驤將軍。 及征吳,江西眾軍無過者,而王浚先定秣陵。 第19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書》
第1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