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黃初六年正月,雨,木冰。 按劉歆說,木不曲直也。 劉向曰:「冰者陰之盛,木者少陽,貴臣象也。 此人將有害,則陰氣脅木,木先寒,故得雨而冰也。 」是年六月,利成郡兵蔡方等殺太守徐質,據郡反,多所脅略,並聚亡命。 遣二校尉與青州刺史共討平之。 太守,古之諸侯,貴臣有害之應也。 一說以木冰為甲兵之象。 是歲,既討蔡方;又八月,天子自將以舟師征吳,戎卒十餘萬,連旍數百里,臨江觀兵。 晉元帝太興三年二月辛未,雨,木冰。 後二年,周顗、戴淵、刁協、劉隗皆遇害,與《春秋》同事,是其應也。 一曰,是後王敦攻京師,又其象也。 晉穆帝永和八年正月乙巳,雨,木冰。 是年,殷浩北伐;明年,軍敗;十年,廢黜。 又曰,荀羡、殷浩北伐,桓溫入關之象也。 晉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十二月乙巳,雨,木冰。 明年二月,王恭為北蕃;八月,庾楷為西蕃;九月,王國寶為中書令,尋加領軍將軍;十七年,殷仲堪為荊州。 雖邪正異規,而終同摧滅,是其應也。 一曰,苻堅雖敗,關、河未一,丁零鮮卑,侵略司、兗,竇揚勝扇逼梁、雍,兵役不已,又其象也。 吳孫亮建興二年,諸葛恪征淮南,行後,所坐聽事棟中折。 恪妄興征役,奪民農時,作為邪謀,傷國財力,故木失其性,致毀折也。 及旋師而誅滅,于《周易》又為棟橈之凶也。 晉武帝太康五年五月,宣帝廟地陷樑折。 八年正月,太廟殿又陷,改作廟,築基及泉。 其年九月,遂更營新廟,遠致名材,雜以銅柱。 陳勰為匠,作者六萬人。 十年四月,乃成。 十一月庚寅,梁又折。 按地陷者,分離之象;樑折者,木不曲直也。 孫盛曰:于時後宮殿有孽火,又廟梁無故自折。 先是帝多不豫,益惡之。 明年,帝崩,而王室頻亂,遂亡天下。 晉惠帝太安二年,成都王穎使陸機率眾向京師,擊長沙王乂。 軍始引而牙竿折,俄而戰敗,機被誅。 穎尋奔潰,卒賜死。 初,河間王顒謀先誅長沙,廢太子,立穎。 長沙知之,誅其黨卞粹等,故穎來伐。 機又以穎得遐邇心,將為漢之代王,遂委質于穎,為犯從之將。 此皆奸謀之罰,木不曲直也。 王敦在武昌,鈴下儀仗生華如蓮花狀,五六日而萎落,此木失其性而為變也。 干寶曰:「鈴合,尊貴者之儀;鈴下,主威儀之官。 今狂花生於枯木,又在鈴合之間,言威儀之富,榮華之盛,皆如狂花之發,不可久也。 」其後終以逆命,沒又加戮,是其應也。 一說此花孽也,于《周易》為「枯楊生華」。 桓玄始篡,龍旗竿折。 玄田獵出入,不絶昏夜,飲食恣奢,土水妨農,又多奸謀,故木失其性也。 夫旗所以擬三辰,章著明也。 旗竿之折,高明去矣。 在位八十日而敗。 宋明帝泰始二年五月丙午,南琅邪臨沂黃城山道士盛道度堂屋一柱自然,夜光照室內。 此木失其性也。 或雲木腐自光。 廢帝升明元年,吳興餘杭舍亭禾蕈樹生李實。 禾蕈樹,民間所謂胡頽樹。 貌不恭: 魏文帝居諒暗之始,便數出遊獵,體貌不重,風尚通脫。 故戴凌以直諫抵罪,鮑勛以迕旨極刑。 天下化之,咸賤守節,此貌之不恭也。 是以享國不永,後祚短促。 《春秋》魯君居喪不哀,在戚而有嘉容,穆叔謂之不度,後終出奔。 蓋同事也。 魏尚書鄧颺,行步弛縱,筋不束體,坐起傾倚,若無手足。 此貌之不恭也。 管輅謂之鬼躁。 鬼躁者,凶終之征。 後卒誅死。 晉惠帝元康中,貴遊子弟相與為散髮倮身之飲,對弄婢妾。 逆之者傷好,非之者負譏。 希世之士,恥不與焉。 蓋胡、翟侵中國之萌也。 豈徒伊川之民,一被發而祭者乎?晉惠帝元康中,賈謐親貴,數入二宮,與儲君遊戲,無降下心。 又嘗同弈棋爭道,成都王穎厲色曰:「皇太子,國之儲貳,賈謐何敢無禮!」謐猶不悛,故及于禍。 齊王冏既誅趙倫,因留輔政,坐拜百官,符敕台府,淫FW專驕,不一朝覲。 此狂恣不肅之容也。 天下莫不高其功,而慮其亡也。 冏終弗改,遂至夷滅。 太元中,人不復著帩頭。 頭者,元首;帩者,令發不垂,助元首為儀飾者也。 今忽廢之,若人君獨立無輔,以至危亡也。 其後桓玄篡位。 舊為屐者,齒皆達楄上,名曰「露卯」。 太元中,忽不徹,名曰:「陰卯」。 其後多陰謀,遂致大亂。 晉安帝義熙七年,晉朝拜授劉毅世子。 毅以王命之重,當設饗宴親,請吏佐臨視。 至日,國僚不重白,默拜于廄中。 王人將反命,毅方知,大以為恨,免郎中令劉敬叔官。 識者怪焉。 此墮略嘉禮,不肅之妖也。 陳郡謝靈運有逸才,每出入,自扶接者常數人。 民間謡曰「四人挈衣裙,三人捉坐席」是也。 此蓋不肅之咎,後坐誅。 宋明帝泰始中,幸臣阮佃夫勢傾朝廷,室宇豪麗,車服鮮明,乘車常偏向一邊,違正立執綏之體。 時人多慕效。 此亦貌不恭之失也。 時偏左之化行,方正之道廢矣。 後廢帝常單騎游遨,出入市裡營寺,未嘗禦輦。 終以殞滅。 恆雨: 魏明帝太和元年秋,數大雨,多暴雷電,非常,至殺鳥雀。 案楊阜上疏,此恆雨之罰也。 時帝居喪不哀,出入弋獵無度,奢侈繁興,奪民農時,故木失其性而恆雨為災也。 太和四年八月,大雨霖三十餘日,伊、洛、河、漢皆溢,歲以凶饑。 第19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書》
第19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