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堯之母曰慶都,生於鬥維之野,常有黃雲覆護其上。 及長,觀于三河,常有龍隨之。 一旦龍負《圖》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祐。 」眉八彩,鬢髮長七尺二寸,面鋭上豐下,足履翼宿。 既而陰風四合,赤龍感之。 孕十四月而生堯于丹陵,其狀如圖。 及長,身長十尺,有聖德,封于唐。 夢攀天而上。 高辛氏衰,天下歸之。 在帝位七十年,景星出翼,鳳凰在庭,硃草生,嘉禾秀,甘露潤,醴泉出,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 廚中自生肉,其薄如箑,搖動則風生,食物寒而不臭,名曰「箑脯。 」又有草夾階而生,月朔始生一莢,月半而生十五莢,十六日以後,日落一莢,及晦而盡;月小則一莢焦而不落,名曰「蓂莢,一曰“歷莢」。 歸功于舜,將以天下禪之。 乃潔齋修壇場于河、洛,擇良日,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 有五老游焉,蓋五星之精也。 相謂曰:「《河圖》將來告帝以期,知我者重瞳黃姚。 」五老因飛為流星,上入昴。 二月辛丑昧明,禮備,至于日昃,榮光出河,休氣四塞,白雲起,迴風搖,乃有龍馬銜甲,赤文綠色,臨壇而止,吐《甲圖》而去。 甲似龜,背廣九尺,其圖以白玉為檢,赤玉為字,泥以黃金,約以青繩。 檢文曰:「闓色授帝舜。 」言虞、夏、殷、周、秦、漢當授天命。 帝乃寫其言,藏於東序。 後二年二月仲辛,率群臣沈璧于洛。 禮畢,退俟,至于下昃,赤光起,玄龜負書而出,背甲赤文成字,止於壇。 其書言當禪舜,遂讓舜。 帝舜有虞氏,母曰握登,見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 目重瞳子,故名重華。 龍顏大口,黑色,身長六尺一寸。 舜父母憎舜,使其涂廩,自下焚之,舜服鳥工衣服飛去。 又使浚井,自上填之以石,舜服龍工衣自傍而出。 耕于歷山,夢眉長與發等。 及即帝位,蓂莢生於階,鳳凰巢于庭,擊石拊石,百獸率舞,景星出房,地出乘黃之馬,西王母獻白環、玉玦。 舜在位十有四年,奏鐘石笙筦未罷,而天大雷雨,疾風發屋拔木,桴鼓播地,鐘磬亂行,舞人頓伏,樂正狂走。 舜乃擁璇持衡而笑曰:「明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亦乃見于鐘石笙筦乎!」乃薦禹于天,使行天子事。 于時和氣普應,慶雲興焉,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鬱鬱紛紛,蕭索輪囷,百工相和而歌《慶雲》。 帝乃倡之曰:「慶雲爛兮,糾縵縵兮。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群臣咸進,稽首曰:「明明上天,爛然星陳。 日月光華,弘予一人。 」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 四時從經,萬姓允誠。 于予論樂,配天之靈。 遷于聖腎,莫不咸聽。 乎鼓之,軒乎舞之。 精華以竭,褰裳去之。 」於是八風修通,慶雲業聚,蟠龍奮迅于其藏,蛟魚踴躍于其淵,龜鱉咸出其穴,遷虞而事夏。 舜乃設壇于河,依堯故事。 至于下昃,榮光休氣至,黃龍負《圖》,長三十二尺,廣九尺,出於壇畔,赤文綠錯,其文言當禪禹。 帝禹有夏氏,母曰修己,出行,見流星貫昴,夢接意感,既而吞神珠。 修己背剖,而生禹于石紐。 虎鼻大口,兩耳參鏤,首戴鈎鈐,胸有玉鬥,足文履己,故名文命。 長有聖德。 長九尺九寸,夢自洗于河,以手取水飲之;又有白狐九尾之瑞。 當堯之世,舜舉之。 禹觀于河,有長人白麵魚身,出曰:「吾河精也。 」呼禹曰:「文命治淫。 」言訖,授禹《河圖》,言治水之事,乃退入于淵。 禹治水既畢,天錫玄珪,以告成功。 夏道將興,草木暢茂,青龍止於郊,祝融之神,降于崇山。 乃受舜禪,即天子之位。 洛出《龜書》六十五字,是為《洪範》,此謂「洛出《書》」者也。 南巡狩,濟江,中流有二黃龍負舟,舟人皆懼。 禹笑曰:「吾受命于天,屈力以養人。 生,性也;死,命也。 奚憂龍哉!」龍於是曳尾而逝。 高辛氏之世妃曰簡狄,以春分玄鳥至之日,從帝祀郊禖,與其妹浴于玄丘之水。 有玄鳥銜卵而墜之,五色甚好,二人競取,覆以玉筐。 簡狄先得而吞之,遂孕。 胸剖而生契。 長為堯司徒,成功於民,受封于商。 後十三世,生主癸。 主癸之妃曰扶都,見白氣貫月,意感,以乙日生湯,號天乙。 豐下鋭上,晰而有髯,句身而揚聲,身長九尺,臂有四肘,是曰殷湯。 湯在亳,能修其德。 伊摯將應湯命,夢乘船過日月之傍。 湯乃東至于洛,觀帝堯之壇,沈璧退立,黃魚雙踴,黑鳥隨魚止於壇,化為黑玉。 又有黑龜,並赤文成字,言夏桀無道,湯當代之。 檮杌之神,見于邳山。 有神牽白狼銜鈎而入商朝。 金德將盛,銀自山溢。 湯將奉天命放桀,夢及天而舓之,遂有天下。 商人後改天下之號曰殷。 第17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書》
第1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