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四年正月己卯,有司奏:「南郊親奉儀注,皇帝初著平天冠,火龍黼黻之服。 還,變通天冠,絳紗袍。 廟祠親奉,舊儀,皇帝初服與郊不異,而還變著黑介幘,單衣即事,乖體。 謂宜同郊還,亦變著通天冠,絳紗袍。 又舊儀乘金根車,今五路既備,依《禮》玉路以祀,亦宜改金根車為玉路。 」詔可。 大明六年八月壬戌,有司奏:「《漢儀注》『大駕鹵簿,公卿奉引,大將軍參乘,太仆卿禦。 法駕,侍中參乘,奉車郎禦』。 晉氏江左,大駕未立,故郊祀用法駕,宗廟以小駕。 至于儀服,二駕不異。 拜陵,禦服單衣幘,百官陪從,硃衣而已,亦謂之小駕,名實乖舛。 考尋前記,大駕上陵,北郊。 周禮宗廟于昊天有降,宜以大駕郊祀,法駕祠廟,小駕上陵,如為從序。 今改祠廟為法駕鹵簿,其軍幢多少,臨時配之。 至尊乘玉路,以金路象路革路木路小輦輪禦軺衣書等車為副。 其餘並如常儀。 」詔可。 大明七年二月甲寅,輿駕巡南豫、兗二州,冕服,禦玉路,辭二廟。 改服通天冠,禦木路,建大麾,備春搜之典。 明帝太始四年五月甲戌,尚書令建安王休仁參議:「天子之子,與士齒讓,達于闢雍,無生而貴者也。 既命而尊,禮同上公。 周制五等,車服相涉,公降王者,一等而已。 王以金路賜同姓諸侯,象及革木,以賜異姓侯伯,在朝卿士,亦準斯禮。 按如此制,則東宮應乘金路。 自晉武過江,禮儀疏舛,王公以下,車服卑雜;唯有東宮,禮秩崇異,上次辰極,下絶侯王。 而皇太子乘石山安車,義不見經,事無所出。 《禮》所謂金、玉路者,正以金玉飾輅諸末耳。 左右前後,同以漆畫。 秦改周輅,製為金根,通以金薄,周匝四面。 漢、魏、二晉,因循莫改。 逮于大明,始備五輅。 金玉二制,並類金根,造次瞻睹,殆無差別。 若錫之東儲,于禮嫌重,非所以崇峻陛級,表示等威。 且《春秋》之義,降下以兩,臣子之義,宜從謙約。 謂東宮車服,宜降天子二等,驂駕四馬,乘象輅,降龍碧旗九葉。 進不斥尊,退不逼下,沿古酌時,于禮為衷。 」詔可。 泰始四年八月甲寅,詔曰:「車服之飾,象數是遵。 故盛皇留范,列聖垂制。 朕近改定五路,酌古代今,修成六服,沿時變禮。 所施之事,各有條敘;便可付外,載之典章。 朕以大冕純玉繅,玄衣黃裳,乘玉輅,郊祀天,宗祀明堂。 又以法冕五彩繅,玄衣絳裳,乘金路,祀太廟,元正大會諸侯。 又以飾冠冕四彩繅,紫衣紅裳,乘象輅,小會宴饗,餞送諸侯,臨軒會王公。 又以綉冕三彩繅,硃衣裳,乘革路,征伐不賓,講武校獵。 又以宏冕二彩繅,青衣裳,乘木輅,耕稼,饗國子。 又以通天冠,硃紗袍,為聽政之服。 」 泰始六年正月戊辰,有司奏:「被敕皇太子正冬朝駕,合著袞冕九章衣不?」儀曹郎丘仲起議:「案《周禮》,公自袞冕以下。 鄭註:『袞冕以至卿大夫之玄冕,皆其朝聘天子之服也。 』伏尋古之上公,尚得服袞以朝。 皇太子以儲副之尊,率土瞻仰。 愚謂宜式遵盛典,服袞冕九旒以朝賀。 」兼左丞陸澄議:「服冕以朝,實著經典。 秦除六冕之制,至漢明帝始與諸儒還備古章。 自魏、晉以來,宗廟行禮之外,不欲令臣下服袞冕,故位公者,每加侍官。 今皇太子承乾作副,禮絶群後,宜遵聖王之盛典,革近代之陋制。 臣等參議,依禮,皇太子元正朝賀,應服袞冕九章衣。 以仲起議為允。 撰載儀注。 」詔可。 後廢帝即位,尊所生陳貴妃為皇太妃,輿服一如晉孝武太妃故事,唯省五牛旗及赤旗。 志第九 樂一 《易》曰:「先王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自黃帝至于三代,名稱不同。 周衰凋缺,又為鄭衛所亂。 魏文侯雖好古,然猶昏睡于古樂。 於是淫聲熾而雅音廢矣。 及秦焚典籍,《樂經》用亡。 漢興,樂家有制氏,但能記其鏗鏘鼓舞,而不能言其義。 周存六代之樂,至秦唯余《韶》、《武》而已。 始皇改周舞曰《五行》,漢高祖改《韶舞》曰《文始》,以示不相襲也。 又造《武德舞》,舞人悉執干戚,以象天下樂己行武以除亂也。 故高祖廟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 周又有《房中之樂》,秦改曰《壽人》。 其聲,楚聲也,漢高好之;孝惠改曰《安世》。 高祖又作《昭容樂》、《禮容樂》。 《昭容》生於《武德》,《禮容》生於《文始》、《五行》也。 漢初,又有《嘉至樂》,叔孫通因秦樂人制宗廟迎神之樂也。 文帝又自造《四時舞》,以明天下之安和。 蓋樂先王之樂者,明有法也;樂己所自作者,明有制也。 孝景采《武德舞》作《昭德舞》,薦之太宗之廟。 孝宣采《昭德舞》為《盛德舞》,薦之世宗之廟。 漢諸帝奏《文始》、《四時》、《五行》之舞焉。 武帝時,河間獻王與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諸子言樂事者,以著《樂記》,獻八佾之舞,與制氏不相殊。 其內史中丞王定傳之,以授常山王禹。 禹,成帝時為謁者,數言其義,獻記二十四卷。 劉向校書,得二十三篇,然竟不用也。 至明帝初,東平憲王蒼總定公卿之議,曰:「宗廟宜各奏樂,不應相襲,所以明功德也。 承《文始》、《五行》、《武德》為《大武》之舞。 」又制舞哥一章,薦之光武之廟。 第12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書》
第1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