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尉,則武冠。 衛尉,江左不置。 宋孝武孝建初始置,不檢晉服制,止以九卿皆文冠及進賢兩梁冠,非舊也。 司隷校尉、武尉、左右衛、中堅、中壘、驍騎、游擊、前軍、左軍、右軍、後軍、寧朔、建威、振威、奮威、揚威、廣威、建武、振武、奮武、揚武、廣武、左右積弩、強弩諸將軍、監軍,銀章,青綬。 給五時朝服,武冠,佩水蒼玉。 領軍、護軍、城門五營校尉、東南西北中郎將,銀印,青綬。 給五時朝服,武冠,佩水蒼玉。 縣、鄉、亭侯,金印,紫綬。 朝服,進賢三梁冠。 鷹揚、折衝、輕車、揚烈、威遠、寧遠、虎威、材官、伏波、凌江諸將軍,銀章,青綬。 給五時朝服,武冠。 奮武護軍、安夷撫軍、護軍、軍州郡國都尉、奉車、駙馬、騎都尉、諸護軍將兵助郡都尉、水衡、典虞、牧官、典牧都尉、度支中郎將、校尉、都尉、司監都尉、材官校尉、王國中尉、宜和伊吾都尉、監淮南津都尉,銀印,青綬。 五時朝服,武冠。 州刺史,銅印,墨綬。 給絳朝服,進賢兩梁冠。 御史中丞、都水使者,銅印,墨綬。 給五時朝服,進賢兩梁冠,佩水蒼玉。 謁者仆射,銅印,墨綬。 給四時朝服,高山冠,佩水蒼玉。 諸軍司馬,銀章,青綬。 朝服,武冠。 給事中、黃門侍郎、散騎侍郎、太子中庶子、庶子,給五時朝服,武冠。 中書侍郎,給五時朝服,進賢一梁冠。 冗從仆射、太子衛率,銅印,墨綬。 給五時朝服,武冠。 虎賁中郎將、羽林監,銅印,墨綬。 給四時朝服,武冠。 其在陛列及備鹵簿,鶡尾,絳紗谷單衣。 鶡鳥似鷄,出上黨。 為鳥強猛,鬥不死不止。 復著鶡尾。 北軍中侯、殿中監,銅印,墨綬。 給四時朝服,武冠。 護匈奴中郎將、護羌夷戎蠻越烏丸西域戊己校尉,銅印,青綬。 朝服,武冠。 郡國太守、相、內史,銀章,青綬。 朝服,進賢兩梁冠。 江左止單衣幘。 其加中二千石者,依卿、尹。 牙門將,銀章,青綬。 朝服,武冠。 騎都督、守,銀印,青綬。 朝服,武冠。 尚書左右丞、秘書丞,銅印,黃綬。 朝服,進賢一梁冠。 尚書秘書郎、太子中舍人、洗馬、舍人,朝服,進賢一梁冠。 黃沙治書侍御史,銀印,墨綬。 朝服,法冠。 侍御史,朝服,法冠。 關內、關中名號侯,金印,紫綬。 朝服,進賢兩梁冠。 諸博士,給皁朝服,進賢兩梁冠,佩水蒼玉。 公府長史、諸卿尹丞、諸縣署令秩千石者,銅印,墨綬。 朝服,進賢兩梁冠。 江左公府長史無朝服,縣令止單衣幘。 宋後廢帝元徽四年,司徒右長史王儉議公府長史應服朝服,曰:「《春秋國語》云:『貌者情之華,服者心之文。 』岩廊盛禮,衣冠為大。 是故軍國異容,內外殊序。 而自頃承用,每有乖違。 府職掌人,教四方是則。 臣居毗佐,志在當官,永言先典,載懷夕惕。 按晉令,公府長史,官品第六,銅印,墨綬,朝服,進賢兩梁冠。 掾、屬,官品第七,朝服,進賢一梁冠。 晉官表注,亦與《令》同。 而今長史、掾、屬,但著硃服而已,此則公違明文,積習成謬。 謂宜依舊制,長史兩梁冠,掾、屬一梁冠,並同備朝服。 中單韋幹,率由舊章。 若所上蒙允,並請班司徒二府及諸儀同三府,通為永準。 又尋舊事,司徒公府領步兵者,職僚悉同降朝不領兵者。 主簿祭酒,中單韋幹並備,令史以下,唯著玄衣。 今府既開公,謹遵此制。 其或有署台位者,玄服為宜。 按《令》稱諸有兼官,皆從重官之例。 尋內官為重,其署台位者,悉宜著位之服,不在玄服之例。 若署諸卿寺位兼府職者,雖三品,而卿寺為卑,則宜依公府玄衣之制。 服章事重,禮儀所先,請台詳服。 」 第11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書》
第1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