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對曰:「伏惟陛下以聖哲玄覽,降血阝黎蒸,將濟元元,同之三代,旁求俊乂,以輔至化,此誠堯、舜之用心也。 臣猥以頑魯之質,應清明之舉,前者對策,不足以疇塞聖詔,所陳不究,臣誠矇昧,所以為罪。 臣聞天生蒸庶,樹君以司牧之,人君道洽,則彞倫攸序,五福來備。 若政有愆失,刑理頗僻,則庶征不應,而淫亢為災。 此則天人之理,而興廢之由也。 昔之聖王,政道備而制先具,軌人以務,致之於本,是以雖有水旱之眚,而無饑饉之患也。 自頃陰陽隔並,水旱為災,亦猶期運之致。 不然,則亦有司之不帥,不能宣承聖德,以讚揚大化,故和氣未降而人事未敘也。 方今百姓凋弊,公私無儲,誠在於休役靜人,勸嗇務分,此其救也。 人之所患,由於役煩網密而通道未孚也。 役煩則百姓失業,網密則下背其誠,通道未孚則人無固志。 此則損益之至務,安危之大端也。 傳曰:『始與善,善進,則不善蔑由至。 』孔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人焉廋哉!』若夫文武隱逸之士,幽賤負俗之才,故非愚臣之所能識。 謹竭愚以對。 」 策奏,帝親覽焉,又擢為第一。 轉中書郎。 進止有方,正已率下,朝廷咸憚其威容。 每為駁議,事皆施用,遂為楷則。 遷平原相。 時襄邑衛京自南陽太守遷于河內,與種俱拜,帝望而嘆曰:「二千石皆若此,朕何憂乎!」種為政簡惠,百姓稱之,卒於郡。 華譚,字令思,廣陵人也。 祖融,吳左將軍、錄尚書事。 父諝,吳黃門郎。 譚期歲而孤,母年十八,便守節鞠養,動勞備至。 及長,好學不倦,爽慧有口辯,為鄰里所重。 揚州刺史周浚引為從事史,愛其才器,待以賓友之禮。 太康中,刺史嵇紹舉譚秀才,將行,別駕陳總餞之,因問曰:「思賢之主以求才為務,進取之士以功名為先,何仲舒不仕武帝之朝,賈誼失分漢文之時?此吳、晉之滯論,可辨此理而後別。 」譚曰:「夫聖人在上,物無不理,百揆之職,非賢不居。 故山林無匿景,衡門不棲遲。 至承統之王,或是中才,或復凡人,居聖人之器,處兆庶之上,是以其教日穨,風俗漸弊。 又中才之君,所資者偏,物以類感,必于其黨,黨言雖非,彼以為是。 以所授有顏、冉之賢,所用有廊廟之器,居官者日冀元凱之功,在上者日庶堯、舜之義,彼豈知其政漸毀哉!朝雖有求賢之名,而無知才之實。 言雖當,彼以為誣;策雖奇,彼以為妄。 誣則毀己之言入,妄則不忠之責生,豈故為哉?淺明不見深理,近才不睹遠體也。 是以言不用,計不施,恐死亡之不暇,何論功名之立哉!故上官昵而屈原放,宰嚭寵而伍員戮,豈不哀哉!若仲舒抑于孝武,賈誼失于漢文,蓋復是其輕者耳。 故白起有云:『非得賢之難,用之難。 非用之難,信之難。 』得賢而不能用,用而不能信,功業豈可得而成哉!」 譚至洛陽,武帝親策之曰:「今四海一統,萬里同風,天下有道,莫斯之盛。 然北有未覊之虜,西有醜施之氐,故謀夫未得高枕,邊人未獲晏然,將何以長弭斯患,混清六合?」對曰:「臣聞聖人之臨天下也,祖乾綱以流化,順谷風以興仁,兼三才以禦物,開四聰以招賢。 故勞謙日昃,務在擇才,宣明岩穴,垂光隱滯。 俊乂龍躍,帝道以光;清德風翔,王化克舉。 是以皋陶見舉,不仁者遠;陸賈重漢,遠夷折節。 今聖朝德音發於帷幄,清風翔乎無外,戎旗南指,江、漢席捲;干戈西征,羌蠻慕化,誠闡四門之秋,興禮教之日也。 故髦俊聞聲而響赴,殊才望險而云集。 虛高館以俟賢,設重爵以待士,急善過于饑渴,用人疾于影響,杜佞諂之門,廢鄭聲之樂,混清六合,實由乎此。 雖西北有未覊之寇,殊漠有不朝之虜,征之則勞師,得之則無益,故班固云:『有其地不可耕而食,得其人不可臣而畜,來則懲而禦之,去則備而守之。 』蓋安邊之術也。 」 又策曰:「吳、蜀恃險,今既蕩平。 蜀人服化,無攜貳之心;而吳人趑雎,屢作妖寇。 豈蜀人惇樸,易可化誘;吳人輕鋭,難安易動乎?今將欲綏靜新附,何以為先?」對曰:「臣聞漢末分崩,英雄鼎峙,蜀棲岷隴,吳據江表。 至大晉龍興,應期受命,文皇運籌,安樂順軌;聖上潛謀,歸命向化。 蜀染化日久,風教遂成;吳始初附,未改其化,非為蜀人敦慤而吳人易動也。 然殊俗遠境,風土不同,吳阻長江,舊俗輕悍。 所安之計,當先籌其人士,使雲翔閶闔,進其賢才,待以異禮;明選牧伯,致以威風;輕其賦斂,將順咸悅,可以永保無窮,長為人臣者也。 」 又策曰:「聖人稱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今天成地平,大化無外,雖匈奴未覊,羌、氐驕黠,將修文德以綏之,舞干戚以來之,故兵戈載戢,武夫寢息。 如此,已可消鋒刃為佃器,罷尚方武庫之用未邪?」對曰:「夫唐堯歷載,頌聲乃作;文、武相承,禮樂大同。 清一八紘,綏蕩無外,萬國順軌,海內斐然。 雖復被發之鄉,徒跣之國,皆習章甫而入朝,要衣裳以磬折。 夫大舜之德,猶有三苗之征;以周之盛,獫狁為寇。 雖有文德,又須武備。 備預不虞,古之善教;安不忘危,聖人常誡。 無為罷武庫之常職,鑠鋒刃為佃器。 自可倒戢干戈,苞以獸皮,將帥之士,使為諸侯,于散樂休風,未為不泰也。 」 第3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晉書 下》
第33頁